一种车辆进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4614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6: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进气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进气格栅、进气道主体、出气管,所述进气格栅位于所述进气道主体的侧部,所述出气管位于所述进气道主体的底部,所述进气道主体内部设置有导流机构,所述导流机构下方的进气道主体底部设置有排水口,进入所述进气道主体的液体沿着所述导流机构流至所述排水口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辆进气装置,通过在进气道主体内部设置有导流机构,使得从进气格栅进入进气道主体的液体沿着导流机构流至排水口直接排出,而气体则不受影响,从而防止雨水进入进气道下游的出气管,避免对下游的空滤器甚至增压器、发动机等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进气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进气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进气装置。
技术介绍
进气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向发动机提供清洁、干燥、温度适当的空气进行燃烧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发动机磨损并保持最佳的发动机性能。由于轻型卡车的工作环境较恶劣,目前轻型卡车普遍采用高位进气的取气方式,进气道成为进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进气道作为轻卡进气系统的第一道关,对进气系统的提供干燥空气的功能至关重要,因此第一道关——进气道的防水功能至关重要。现有的进气道外形结构由进气格栅、进气道主体和谐振腔组成。进气道外格栅固定在进气道主体上,进气道内格栅固定在进气道内部,两者中间部分加有拉丝布,拉丝布位于进气道右侧,即整车的外侧。在工作过程中,进气格栅处处于负压状态,雨雪经进气道右侧吸入进气道外格栅时遭遇拉丝布的阻挡。拉丝布是一种阻力系数小、吸水性强的材料,能够有效阻挡雨雪的吸入。当达到拉丝布的吸水极限时,水分溢出,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进气道内壁下流,经进气道下端的排尘孔排除,而不会跟随气流进入后面的管路。由于车辆行驶过程中,雨雪大部分由进气道靠近车辆外侧的一面吸入,为降低进气道的进气阻力,因此仅在进气道靠近车辆外侧的一面装有拉丝布,另外一侧将进气道内格栅设计为菱形方格。由于轻卡空间限制,拉丝布和内格栅的设计,将本就很小的进气道的进气口面积缩小,导致进气阻力增加,进而增加油耗,降低动力性经济性;而且,拉丝布的防水结构,在大雨或暴雨天气下,进水量本就很大,很难起到吸水、进而让水沿着进气道内壁下流的作用,反而大部分水仍然随气流一起进入进气道下游的出气管,对下游的空滤器甚至增压器、发动机等造成不利影响。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进气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防止雨水进入进气道下游的出气管。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进气装置,所述车辆进气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进气格栅、进气道主体、出气管,所述进气格栅位于所述进气道主体的侧部,所述出气管位于所述进气道主体的底部,所述进气道主体内部设置有导流机构,所述导流机构下方的进气道主体底部设置有排水口,进入所述进气道主体的液体沿着所述导流机构流至所述排水口排出。作为优选,所述导流机构包括L型导流板、斜导流板,所述L型导流板的水平部的端部连接在进气格栅下方,且不高于进气格栅的下边沿,所述L型导流板的竖直部的上端与进气道主体顶部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斜导流板位于所述水平部的下方,且斜导流板的第一端与进气道主体侧部的内壁连接,该内壁位于进气格栅相对一侧,斜导流板的第二端低于第一端,所述排水口位于斜导流板的第二端的下方。作为优选,所述出气管的上端伸至进气道主体的内部,且所述出气管的上边沿高于进气道主体底部的内壁,所述出气管的上端的外壁与进气道主体底部的内壁之间形成积水槽,所述排水口位于积水槽内。作为优选,所述斜导流板的第一端在进气道主体底部投影与斜导流板的第二端在进气道主体底部投影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L型导流板的竖直部在进气道主体底部投影与斜导流板的第一端在进气道主体底部投影之间的距离。作为优选,所述斜导流板的第一端在进气道主体底部投影与斜导流板的第二端在进气道主体底部投影之间的距离,大于出气管的直径。作为优选,所述排水口位于出气管与进气道主体侧部之间,且所述斜导流板的第二端位于排水口的正上方。作为优选,所述进气道主体上部的相对两侧的外壁均内凹,在进气道主体内部形成两个凸起,且两个凸起相贴,两个凸起与进气道主体顶部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且两个凸起与L型导流板的竖直部上端之间具有间隙。作为优选,所述进气道主体上部的相对两侧的外壁均内凹形成两个凹槽,其中一个凹槽内设置有固定胶垫。作为优选,所述进气格栅位于所述进气道主体的侧部的入口处,所述出气管位于所述进气道主体的底部的出口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辆进气装置,通过在进气道主体内部设置有导流机构,使得从进气格栅进入进气道主体的液体沿着导流机构流至排水口直接排出,而气体则不受影响,从而防止雨水进入进气道下游的出气管,避免对下游的空滤器甚至增压器、发动机等造成不利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进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进气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进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进气格栅,2-进气道主体,21-L型导流板,22-水平部,23-竖直部,24-斜导流板,3-出气管,4-凹槽,5-排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进气装置,所述车辆进气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进气格栅1、进气道主体2、出气管3,所述进气格栅1位于所述进气道主体2的侧部,所述出气管3位于所述进气道主体2的底部,所述进气道主体2内部设置有导流机构,所述导流机构下方的进气道主体2底部设置有排水口5,进入所述进气道主体2的液体沿着所述导流机构流至所述排水口5排出。其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辆进气装置,通过在进气道主体2内部设置有导流机构,气体从出气管3排出不受导流机构的影响,而使得从进气格栅1进入进气道主体2的液体沿着导流机构流至排水口5直接排出,从而防止雨水进入进气道下游的出气管3,避免对下游的空滤器甚至增压器、发动机等造成不利影响。如图2和图3所示,作为优选,所述导流机构包括L型导流板21、斜导流板24,所述L型导流板21的水平部22的端部连接在进气格栅1下方,且不高于进气格栅1的下边沿,所述L型导流板21的竖直部23的上端与进气道主体2顶部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斜导流板24位于所述水平部22的下方,且斜导流板24的第一端与进气道主体2侧部的内壁连接,该内壁位于进气格栅1相对一侧,斜导流板24的第二端低于第一端,所述排水口5位于斜导流板24的第二端的下方。作为优选,所述出气管3的上端伸至进气道主体2的内部,且所述出气管3的上边沿高于进气道主体2底部的内壁,所述出气管3的上端的外壁与进气道主体2底部的内壁之间形成积水槽,所述排水口5位于积水槽内。作为优选,所述斜导流板24的第一端在进气道主体2底部投影与斜导流板24的第二端在进气道主体2底部投影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L型导流板21的竖直部23在进气道主体2底部投影与斜导流板24的第一端在进气道主体2底部投影之间的距离。作为优选,所述斜导流板24的第一端在进气道主体2底部投影与斜导流板24的第二端在进气道主体2底部投影之间的距离,大于出气管3的直径。作为优选,所述排水口5位于出气管3与进气道主体2侧部之间,且所述斜导流板24的第二端位于排水口5的正上方。作为优选,所述进气道主体2上部的相对两侧的外壁均内凹,在进气道主体2内部形成两个凸起,且两个凸起相贴,两个凸起与进气道主体2顶部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且两个凸起与L型导流板21的竖直部23上端之间具有间隙。作为优选,所述进气道主体2上部的相对两侧的外壁均内凹形成两个凹槽4,其中一个凹槽4内设置有固定胶垫。作为优选,所述进气格栅1位于所述进气道主体2的侧部的入口处,所述出气管3位于所述进气道主体2的底部的出口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进气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进气格栅、进气道主体、出气管,所述进气格栅位于所述进气道主体的侧部,所述出气管位于所述进气道主体的底部,所述进气道主体内部设置有导流机构,所述导流机构下方的进气道主体底部设置有排水口,进入所述进气道主体的液体沿着所述导流机构流至所述排水口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进气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进气格栅、进气道主体、出气管,所述进气格栅位于所述进气道主体的侧部,所述出气管位于所述进气道主体的底部,所述进气道主体内部设置有导流机构,所述导流机构下方的进气道主体底部设置有排水口,进入所述进气道主体的液体沿着所述导流机构流至所述排水口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机构包括L型导流板、斜导流板,所述L型导流板的水平部的端部连接在进气格栅下方,且不高于进气格栅的下边沿,所述L型导流板的竖直部的上端与进气道主体顶部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斜导流板位于所述水平部的下方,且斜导流板的第一端与进气道主体侧部的内壁连接,该内壁位于进气格栅相对一侧,斜导流板的第二端低于第一端,所述排水口位于斜导流板的第二端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的上端伸至进气道主体的内部,且所述出气管的上边沿高于进气道主体底部的内壁,所述出气管的上端的外壁与进气道主体底部的内壁之间形成积水槽,所述排水口位于积水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梅吴文海付永超曹伟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