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成军专利>正文

淡水与垃圾的生态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44537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淡水与垃圾的生态利用系统,其结构为:各室内淡水利用系统及室外淡水利用系统通过下水支管分别与下水总管连接,下水总管的出水口与污水处理及废物利用系统的入水口连接,污水处理及废物利用系统的出水口与清水利用系统的总水管的入水口连接;所述清水利用系统的总水管通过多个主水管分别与位于较高较大的植被块最高处的各大分水池的入水口连接,各大分水池通过支水管分别与多个位于较低较小的植被块最高处的小分水池连接,在所述大分水池和所述小分水池的周围均铺设有渗水砖,所述渗水砖位于植被下方的土壤之中。淡水经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被四次利用,节省、环保,同时解决了污水处理及植被浇水的问题。(*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淡水与垃圾的生态利用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对 城市中生活用淡水及垃圾进行生态化处理并合理利用的生态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生活淡水的使用一般是一次性的,能重复使用的概率很少,只 有少数家庭能将洗脸水、洗菜水等用盆或桶收集起来,用于冲厕使用,使大部分淡水只发挥了一次作用,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在目前的污水处理 方式中,只有少部分地区建设有专门的污水处理厂,大部分地区采用自然 排放的方式,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对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的处理方 法大部分是将其燃烧或深埋,只有很少一部分用于发电,这样既造成了环 境污染,又浪费了现有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综合性的淡水与垃圾的生态利用系统,这个系统将淡水(家用自来水)多次利用、污水处理、废物利用、清水再利用等各种功能集中在一起。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在本技术中,各室内淡水利用系统及室外淡水利用系统的下水支 管的出水口分别与下水总管的入水口连接,下水总管的出水口与污水处理 及废物利用系统的入水口连接,污水处理及废物利用系统的出水口与清水 利用系统的总水管的入水口连接;所述清水利用系统的总水管与多个主水 管连接,各主水管的出水口分别与各大分水池的入水口连接,所述大分水池位于较高较大的植被块的最高处,各大分水池通过支水管分别与多个小 分水池的入水口连接,所述小分水池位于较低较小的植被块的最高处,在 所述大分水池和所述小分水池的周围均铺设有渗水砖,所述渗水砖内有首 尾相通的流水孔,各渗水砖的流水孔之间相互对应连接,紧靠所述大分水 池和所述小分水池的渗水砖的流水孔与所述大分水池和所述小分水池的 小型出水孔对应连接,所述渗水砖位于植被下方的土壤之中。本技术的总体流程如下:家庭中的生活用淡水经过室内淡水利用 系统的三次利用后变成污水,并连同渣滓及人的排泄物一起进入下水支 管,同时淡水经过室外淡水利用系统(比如酒店、宾馆、公厕等)后也进 入下水支管,各下水支管最终汇到下水总管,流入污水处理及废物利用系 统的入水口。污水处理及废物利用系统将污水进行处理后变成清水排出至 清水利用系统,同时将所有的废物进行再加工利用。清水利用系统的总水 管通过各主水管将清水送到各大分水池,大分水池再通过各分水管将清水 送到各小分水池,所述大分水池和小分水池根据实际地形分布于各植被块 的最高处,各大分水池和小分水池内的清水通过渗水砖渗透到植被下方的 土壤中,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水源,即使在长期不下雨的情况下也可以不 用浇水,解决了以前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给植被浇水所带来的费时、费力、 费钱的问题。如果土壤中水份充足,则本技术所提供的清水连同多余 的雨水会在其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渗透到地漏并流入到下水道排至河流中。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污水处理及废物利用系统包括 污水处理池及清水池;在污水处理^内由下至上分别设有沉淀层、浊水层、 过滤层和清水层,所述污水处理及废物利用系统的入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沉 淀层内,污水处理池内的清水层与清水池的上方相通,在清水池的最下方设有深度沉淀层,所述污水处理及废物利用系统的出水管的入水口位于深度沉淀层的上方。污水依次经过污水处理池的沉淀层、浊水层、过滤层和 清水层,流入清水池内,再经过清水池的深度沉淀,从清水池的深度沉淀层的上方输出清水。上述两级(污水处理池和清水池)处理装置可以确保 流出清水的清澈度,同时也便于对废物的处理及利用。在所述污水处理池的沉淀层及清水池的深度沉淀层内设有沉淀物排出管,沉淀物排出管的出口与渗水砖生产装置的原料入口连接。所述渗水砖由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所述污水处理及废物利用系统产生的沉淀物和适量水泥通过渗水砖生产装置加工而成,在所述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中, 塑料制品及电子类产品除外。这种渗水砖本身的密度不大,而且由于其中包含有较多如蔬菜等容易腐烂的物质,所以在经过一段时间自然分解后, 渗水砖的密度会进一步降低,以便于水份的渗出。在所述污水处理及废物利用系统的污水处理池的上方还可以设置沼气排出口,沼气排出口与沼气利用装置的原料入口连接。在污水处理池内 肯定会产生沼气,如果不经处理就排放,不但会污染环境,而且会造成资源浪费。沼气利用装置可以将沼气的能量进行转化后用于照明或生活燃烧 用气等,形成了资源的合理利用。所述渗水砖为长方体形,在渗水砖内的长边方向上设有一个位于中心部位的流水孔,在渗水砖内的宽边方向上设有两个均匀分布的流水孔。纵 横分布的流水孔相互贯通,使渗水砖内的水可以相互流动,形成动态平衡, 达到最佳渗透效果。所述渗水砖在平铺时,各渗水砖的流水孔完全一一对应连接;所述渗水砖在斜铺时,在各渗水砖的接口处,低位渗水砖高于高位渗水砖约二分之一,各渗水砖的流水孔之间的空隙截面积为各渗水砖的流水孔的常规截面积的大约二分之一。平铺时,渗水砖内的水大致在一个平面内,自然能保持动态平衡,以达到最佳渗透效果;当渗水砖斜铺时,如果各流水孔完全对应连接,则会使渗水砖的水很快流向低处,这样就使高处的渗水砖内 的水很快减少或消失,使其渗透效果大打折扣。采用上述本技术中的方法后,在斜铺时,渗水砖内的水流动速度会降低大约一半,高处渗水砖 内的水会存储部分,有效地保证了渗透效果。所述室内淡水利用系统包括蹲便器冲厕池、坐便器冲厕池、帚帕清洗池,洗手盆、洗衣机和浴缸的出水管与坐便器冲厕池的入水口连接,坐便器冲厕池的上部与帚帕清洗池的上部相通,洗菜池、清洗池、洗碗池的出水管与蹲便器冲厕池的入水口连接,蹲便器冲厕池和帚帕清洗池的出水口分别通过冲水阀与蹲便器的入水口连接,坐便器冲厕池出水口通过冲水阀与坐便器的入水口连接,蹲便器和坐便器的出水管分别与下水支管的入水口连接。上述结构使淡水形成三次利用,有利于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淡水经过本技术先后被四次利用,变成清水,同时解决了污水处 理及植被浇水的问题;由于将废物进行再加工处理后成为新的原料或新的能源,既合理地利用了资源,节省了成本,又避免了环境污染,有利于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系统框图2是本技术中室内淡水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3是本技术中污水处理及废物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4是本技术中渗水砖的主视图5是本技术中渗水砖的俯视图6是本技术中渗水砖的左视图7是沿图4中的A-A线平剖后下半部分渗水砖的立体图8是本技术中分水池及渗水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9是本技术中渗水砖平铺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1O是本技术中渗水砖斜铺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具体描述如图1所示,各室内淡水利用系统1——n及室外淡水利用系统的下 水支管11的出水口分别与下水总管12的入水口连接,下水总管12的出 水口与污水处理及废物利用系统的入水口连接,污水处理及废物利用系统 的出水口与清水利用系统的总水管的入水口连接;所述清水利用系统的总 水管15与多个主水管16连接,各主水管16的出水口分别与各大分水池 1~~m的入水口连接,所述大分水池位于较高较大的植被块的最高处, 各大分水池通过支水管18分别与多个小分水池1——P的入水口连接,所 述小分水池位于较低较小的植被块的最高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淡水与垃圾的生态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各室内淡水利用系统及室外淡水利用系统的下水支管的出水口分别与下水总管的入水口连接,下水总管的出水口与污水处理及废物利用系统的入水口连接,污水处理及废物利用系统的出水口与清水利用系统的总水管的入水口连接;所述清水利用系统的总水管与多个主水管连接,各主水管的出水口分别与各大分水池的入水口连接,所述大分水池位于较高较大的植被块的最高处,各大分水池通过支水管分别与多个小分水池的入水口连接,所述小分水池位于较低较小的植被块的最高处,在所述大分水池和所述小分水池的周围均铺设有渗水砖,所述渗水砖内有首尾相通的流水孔,各渗水砖的流水孔之间相互对应连接,紧靠所述大分水池和所述小分水池的渗水砖的流水孔与所述大分水池和所述小分水池的小型出水孔对应连接,所述渗水砖位于植被下方的土壤之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成军
申请(专利权)人:梁成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