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错位十字交叉口立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4375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5: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错位十字交叉口立交结构,包括横向道路、第一纵道、第二纵道、第一匝道和第二匝道,第一纵道和第二纵道分别与横向道路交叉形成错位交叉口。第一匝道和第二匝道分别为单向立交或者单向隧道,其平面投影没有相交且只占用部分车道。第一匝道连接第一纵道和横向道路,第二匝道连接第二纵道和横向道路。第一匝道和第二匝道的出口都位于错位交叉口中,并在其各自入口处设有掉头口。这种错位十字交叉口立交结构,降低净空或者地层要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立交桥梁或者是隧道结构。在面对错位斜交十字交叉口是可以很好地解决其交通互通问题,减少小角度转弯点和较大的汇流点。此发明专利技术用于道路改造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错位十字交叉口立交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改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错位十字交叉口立交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量出现了快速增长。我国的城市道路中存在着许多错位十字交叉口,这是由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受土地利用限制造成的。如果将已通车的道路两侧的规划道路分别看成一条独立的道路,则两条独立的规划道路与已通车道路分别形成丁字交叉口。同时在很多时候,由于存在规划上的时间差异,城市道路中交叉口各道路的相交角度不是正交或者接近正交。相对于正交十字交叉口而言,存在一种交叉角度比较小的斜交十字交叉口。当其同时存在错位的情况,变成了错位斜交十字交叉口。当规划道路和已通车道路的等级比较高时,规划道路位于已通车道路两侧的交通需要保持直行和各种转向功能。在两个丁字交叉口同时设灯控,对已通车的道路会产生较大影响,主要影响在于规划道路修建之后,直行交通增加了两次等控时间。甚至当斜交错位十字交叉口附近已经存在一个灯控,那么两个丁字交叉口就不能设灯控,因为灯控的距离太近了会严重影响到交通。同时城市道路的用地范围基本没有向外扩展的可能性,一般是在道路范围内设置沿道路纵向上的桥梁或隧道,没有设置转向匝道的条件。普通的立交或者隧道结构都是直接连接已通车道路两侧的规划道路,但双向车道的桥梁或隧道的设置都很严重地受周围已有建筑设施的影响,很多时候该错位斜交十字交叉口中有部分位置上无法提供所需的净空或者地层。譬如上面有较低的高速路或者地下有地铁设施等,绕行或者进一步改造施工将增加施工改造成本影响施工改造质量。而且直接在两条规划道路之间设置一条双向的立交或者隧道只能实现斜侧道路的直行,并无法实现错位交叉口的全互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造灵活性高、配置能力强的全互通错位十字路口立交结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错位十字交叉口立交结构,包括横向道路、第一纵道、第二纵道、第一匝道和第二匝道,第一纵道和第二纵道分别位于横向道路两侧,第一纵道和第二纵道与横向道路相交分别形成第一丁字交叉口和第二丁字交叉口,第一丁字交叉口和第二丁字交叉口共同组成错位十字交叉口,横向道路包括上车行道和下车行道,第一纵道包括第一左车行道和第一右车行道,所述第二纵道包括第二左车行道和第二右车行道,第一匝道和第二匝道分别为匝道桥或者隧道,第一匝道和第二匝道均为单向车道,第一匝道连接第一纵道和横向道路,第二匝道连接第二纵道和横向道路,第一匝道分别在第一左车行道和横向道路的下车行道形成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第二匝道分别在第二右车行道和横向道路的上车行道形成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均位于第一丁字交叉口和第二丁字交叉口之间,第一匝道的平面投影占用部分第一左车行道和横向道路的部分下车行道,第二匝道的平面投影占用部分第二右车行道和横向道路的部分上车行道。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一纵道和横向道路上方设有高架桥,高架桥的平面投影覆盖部分错位十字交叉口,第一匝道为匝道桥,第二匝道为隧道。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一匝道与第二匝道的平面投影没有相交,第一匝道和高架桥的平面投影没有交叉。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一纵道上位于第一匝道下方设有第一掉头口,第二纵道上位于第二匝道上方设有第二掉头口。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一入口位于第一左车行道的最内侧车道,第二入口位于第二右车行道的最内侧车道。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一出口与上车行道之间至少留有一条车道,第二出口与下车行道之间至少留有一条车道。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一纵道和第二纵道相互平行且分别与横向道路斜交。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上车行道和下车行道均包括三条车道,第一左车行道和第二右车行道均包括两条车道。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一出口位于下车行道的中间车道,第二出口位于上车行道的中间车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这种错位十字交叉口立交结构,在无需扩展交通用地的情况下,降低了对立交净空及隧道地层的大范围需求,只需在错位十字交叉口处存在部分单层净空或者部分单层地层就能很好地利用该立交结构对错位十字交叉口处进行改造,在不增加横向道路的交通压力的同时实现了全互通功能;两条匝道分开设置,无需大范围的净空或者地层要求,灵活度极高,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实际为立交桥梁或者是隧道结构,提供实际配置能力;并且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错位斜交十字交叉口的交通互通问题,完善交通道路需求,减少小角度转弯点和较大的汇流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隐藏了高架桥的立交结构俯视图;图2是设有高架桥的立交结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为一种错位十字交叉口立交结构,包括横向道路1、第一纵道2、第二纵道3、第一匝道4和第二匝道5。第一纵道2和第二纵道3分别位于横向道路1两侧,为方便描述并不代表其实际方向,针对附图可以看到横向道路1为从左到右延伸,第一纵道2和第二纵道3分别位于横向道路1的上下侧。第一纵道2和第二纵道3与横向道路1相交分别形成第一丁字交叉口和第二丁字交叉口,第一丁字交叉口和第二丁字交叉口为反向的丁字交叉口。第一丁字交叉口和第二丁字交叉口共同组成错位十字交叉口,一般两T字交叉口间距在100~500米之间,干道交通量大,且双向交通量基本均衡。横向道路1包括上车行道11和下车行道12,第一纵道2包括第一左车行道22和第一右车行道21,第二纵道3包括第二左车行道32和第二右车行道31。上车行道11、下车行道12、第一左车行道22、第一右车行道21、第二左车行道32和第二右车行道31均不代表行车方向,只是为了方便描述,代称其同一道路上同一方向的一系列车道。第一匝道4和第二匝道5可以是匝道桥或者隧道,按照实际道路改造情况的需要进行选择,并且两者之间的选择不会相互影响。当错位十字交叉口上方完全不能提供单层净高时,第一匝道4和第二匝道5可以都是隧道结构;当错位十字交叉口上方可以提供单层净高时,第一匝道4和第二匝道5可以都是匝道桥结构;当错位十字交叉口上方可以提供单层净高时,第一匝道4和第二匝道5可以根据实际采用一条匝道桥和一条隧道的结构。第一匝道4和第二匝道5均为单向车道,第一匝道4连接第一纵道2和横向道路1,第二匝道5连接第二纵道3和横向道路1。第一匝道4分别在第一左车行道22和横向道路1的下车行道12形成第一入口41和第一出口43,第二匝道5分别在第二右车行道31和横向道路1的上车行道11形成第二入口51和第二出口53。第一出口43和第二出口53均位于两个丁字交叉口之间,驶出第一匝道4或者第二匝道5的车辆可以选择沿横向道路1行驶或者右转进入第二纵道3或第一纵道2。由于国内的交通规则为靠右行驶,所以一般路口右转均不会影响到交通。第一匝道4的平面投影占用部分第一左车行道22和部分下车行道12,第二匝道5的平面投影占用部分第二右车行道31和部分上车行道11。第一匝道4和第二匝道5均只占用道路的部分车道,其余车道依旧按照原先的通车方向进行通车。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匝道4与第二匝道5的平面投影没有相交。可以依照现实情况进行配置,在空间上适当交错。为了满足更多的交通需求,在第一匝道4和第二匝道5入口处附近分别设有第一掉头口42和第二掉头口52。一般当第一匝道4或者第二匝道5为匝道桥时,直接在第一入口41或者第二入口51附近的匝道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错位十字交叉口立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道路(1)、第一纵道(2)、第二纵道(3)、第一匝道(4)和第二匝道(5),所述第一纵道(2)和第二纵道(3)分别位于横向道路(1)两侧,所述第一纵道(2)和第二纵道(3)与横向道路(1)相交分别形成第一丁字交叉口和第二丁字交叉口,所述第一丁字交叉口和第二丁字交叉口共同组成错位十字交叉口,所述横向道路(1)包括上车行道(11)和下车行道(12),所述第一纵道(2)包括第一左车行道(22)和第一右车行道(21),所述第二纵道(3)包括第二左车行道(32)和第二右车行道(31),所述第一匝道(4)和第二匝道(5)分别为匝道桥或者隧道,所述第一匝道(4)和第二匝道(5)均为单向车道,所述第一匝道(4)连接第一纵道(2)和横向道路(1),所述第二匝道(5)连接第二纵道(3)和横向道路(1),所述第一匝道(4)分别在第一左车行道(22)和下车行道(12)形成第一入口(41)和第一出口(43),所述第二匝道(5)分别在第二右车行道(31)和上车行道(11)形成第二入口(51)和第二出口(53),所述第一出口(43)和第二出口(53)均位于第一丁字交叉口和第二丁字交叉口之间,所述第一匝道(4)的平面投影占用部分第一左车行道(22)和部分下车行道(12),所述第二匝道(5)的平面投影占用部分第二右车行道(31)和部分上车行道(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错位十字交叉口立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道路(1)、第一纵道(2)、第二纵道(3)、第一匝道(4)和第二匝道(5),所述第一纵道(2)和第二纵道(3)分别位于横向道路(1)两侧,所述第一纵道(2)和第二纵道(3)与横向道路(1)相交分别形成第一丁字交叉口和第二丁字交叉口,所述第一丁字交叉口和第二丁字交叉口共同组成错位十字交叉口,所述横向道路(1)包括上车行道(11)和下车行道(12),所述第一纵道(2)包括第一左车行道(22)和第一右车行道(21),所述第二纵道(3)包括第二左车行道(32)和第二右车行道(31),所述第一匝道(4)和第二匝道(5)分别为匝道桥或者隧道,所述第一匝道(4)和第二匝道(5)均为单向车道,所述第一匝道(4)连接第一纵道(2)和横向道路(1),所述第二匝道(5)连接第二纵道(3)和横向道路(1),所述第一匝道(4)分别在第一左车行道(22)和下车行道(12)形成第一入口(41)和第一出口(43),所述第二匝道(5)分别在第二右车行道(31)和上车行道(11)形成第二入口(51)和第二出口(53),所述第一出口(43)和第二出口(53)均位于第一丁字交叉口和第二丁字交叉口之间,所述第一匝道(4)的平面投影占用部分第一左车行道(22)和部分下车行道(12),所述第二匝道(5)的平面投影占用部分第二右车行道(31)和部分上车行道(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错位十字交叉口立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道(2)和横向道路(1)上方设有高架桥(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建新宁平华熊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