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观式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44277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5: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景观式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生活污水排入污水盛置池内,由水泵引入螺旋曝气装置内,后由透明引水管道引入曝气、厌氧和好氧生化一体池内,处理后再引入生物培植氧化池Ⅰ内,处理后再引入池内有睡莲和螺类、水蚤和少量杂食性鱼类的生化培植氧化池Ⅱ内,处理后再进入池内有杂食性鱼类和螺类、水草和莲类植物的生物培植分解池内,最后排入分解池塘内,生物培植分解池溢出的水通过阶梯曝气过滤池过滤后也进入分解池塘内,分解池塘将一部分水再回流至生物培植分解池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水体自身能恢复正常的生态系统,节省大量的人、物和财力;处理的污水能进行鱼类、莲类的养植,形成景观式养殖场,产生经济效益,污水处理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景观式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生活污水主要是由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等有机物组成,氮磷含量也相对较高,所以大量藻类生长,藻类过量繁殖时,容易引起水体缺氧,尤其是蓝藻还有毒害,造成水质变坏,变臭,所以必须对污水进行处理。现在一般污水处理是用化学物质杀死藻类和其它有害微生物,并将污水进行沉淀、消化等,由于人们意识到用化学物质处理污水会引进其他有害物质,对水体形成二次污染,处理的后的水的质量很差;且这种污水处理占地面积大,对处理污水位置的环境污染大,污水处理成本非常高。针对这些特点,目前生活污水治理已逐渐摆脱化学和物理结合治理向人工湿地、生物滤池或稳定塘等生化处理技术转移过度,采用种植植物吸收污水中的富营养物质,限制藻类繁殖生长,以避免水质进一步恶化。湿地生物处理的组合形式为:氧化池+潜流湿地+表流湿地。污水在氧化池氧化后,生化有机物,再经表流湿地等中的水生植物吸收利用,以达到治理污水的目的。但是,由于植物吸收富营养物质速度慢,想达到治理效果,植株湿地面积必须大,否则不能满足大量污水处理需求;且后期维护又太繁琐,要想保证人工湿地的可持续运行,后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包括植物残体的收割、氧化塘底泥的清理及打捞表流湿地、潜流湿地、水道的通淤清理等,所以维护和管理是湿地生物处理的致命症结;且由于湿地内的水质量差,所种种植的植物不能形成经济效益,污水处理成本非常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景观式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水体自身能恢复正常的生态系统,无需植物残体的收割、氧化塘底泥的清理及打捞表流湿地、潜流湿地、水道的通淤清理等工作,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无需添加任何对水有二次污染的处理试剂;且处理的污水指标能达到五级水以上的标准,不含铅、镉等重金属污染物,在污水处理的后面的池子内能进行鱼类、莲类等的养植,形成景观式养殖场,可供人参观,产生经济效益,污水处理成本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景观式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包括污水盛置池,水泵,螺旋曝气装置,引水透明管道,曝气、厌氧和好氧生化一体池,生物培植氧化池Ⅰ、生化培植氧化池Ⅱ、生物培植分解池、阶梯曝气过滤池、缓冲池和分解池塘;生活污水被引入污水盛置池内,污水盛置池由水泵连接螺旋曝气装置的进水口,螺旋曝气装置的出水口连接引水透明管道的进水口,引水透明管道的出水口连接曝气、厌氧和好氧生化一体池的进水口;曝气、厌氧和好氧生化一体池的远离进水口的出水口由管道连接生物培植氧化池Ⅰ的上部进水口;生物培植氧化池Ⅰ的远离上部进水口处的上部出水口由管道连接生化培植氧化池Ⅱ的上部进水口,生化培植氧化池Ⅱ的远离上部进水口处的上部出水口由管道连接生物培植分解池的上部进水口,生物培植分解池的远离上部进水口的上部出水口由向下倾斜管道连接分解池塘;生物培植分解池在上部出水口一端还开有溢水口,该溢水口通过一根或多根溢水管连接阶梯曝气过滤池的阶梯式进水口,阶梯曝气过滤池的上端出水口由管道连接分解池塘的另一进水口;分解池塘内的水由另一水泵引至缓冲池内,缓冲池的上部出水口由管道连接生物培植分解池的另一远离其上部出水口的进水口;所述的曝气、厌氧和好氧生化一体池较长较浅,前端进水口处铺有防冲池壁的防护层,后部添加由过滤网盛置固位的发酵好的动物粪便,其水流速度和池的大小保证污水经过此池的时间为2小时以上;所述的生物培植氧化池Ⅰ池底为黏土,池内生长有莲类植物,池内有水蚤,其水流速度和池的大小保证污水经过此池的时间为2小时以上;所述的生化培植氧化池Ⅱ池底为黏土,内生长有睡莲,还有螺类、水蚤和少量以水蚤和浮游动植物为食物的除鲢鱼以外的杂食性鱼类,其水流速度和池的大小保证污水经过此池的时间为2小时以上;所述的生物培植分解池池底为黏土,内养有以水蚤和浮游植物为食物的杂食性鱼类和螺类,种植有水草和莲类植物,其水流速度和池的大小保证污水经过此池的时间为12小时以上;所述的分解池塘池底为黏土,内主要养有滤食性鱼类鲢鱼和鳙鱼,同时还养有黑鱼、鲶鱼、鲤鱼、鲫鱼、银鱼、观赏鱼和螺丝等杂食鱼类,种植有水草和芦苇等;所述阶梯曝气过滤池前端为多个高于池子的阶梯曝气进水口,池底为黏土,池内种植有莲类植物和水草、少量鱼类等。生活污水排入污水盛置池内进行净化污泥沉淀。然后由水泵引入螺旋曝气装置内,在螺旋输送过程中进行曝气,激活水分子结构,增加溶解氧。然后由透明引水管道引入曝气、厌氧和好氧生化一体池内,阳光照射在透明引水管道内,初步生化水体中的微生物,通过水体的流动进一步激活水分子;在曝气、厌氧和好氧生化一体池首先露天曝气增氧,加强硝化铵离子,把可挥发性物质带出水面,初步分解有机质,把不可吸收的铵硝化成植物可吸收的硝酸盐,后部池内加入了发酵好的动物粪便,改变水体的氮磷比,打造有益藻类及水蚤等浮游生物的生长环境,同时,发酵好的粪便里含有大量的酵母菌等有益菌,增加细菌数量,增强水体的分解能力。污水再引入生物培植氧化池Ⅰ内,由于环境合适,有益藻类呈初步的发育成长,大量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富营养物质;池里水蚤吃藻类;生长的莲类植物的化感作用抑制蓝藻生长,莲类植物生长过程中吸收富营养物质;池底黏土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以大量的吸附有机质及金属元素;通过稀释水体充氧,进一步加强分解能力。污水再引入生化培植氧化池Ⅱ内,该池抑制蓝藻生长,内生长有益藻类和睡莲,大量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富营养物质,同时介入鱼类、螺类,使之形成初步的生态循环,鱼类吞食水蚤,水蚤吞食藻类;少量鱼类作为水质处理效果的风向标,以鱼类的健康情况来调整污水的排入量;池底黏土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以大量的吸附有机质及金属元素;通过稀释水体充氧,进一步加强分解能力。处理后的污水再进入生物培植分解池内,此池为潜流池,生化前面所分解完的营养物质生成藻类,鱼类和螺类消化藻类、水蚤、水蚤尸体和有机质碎片等残余有机质;水草和莲类植物继续生化残余的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吸收;至此,污水中的氮磷等大量富营养物质基本被吸收,水中有益藻类被水蚤、鱼类和螺类食用,水蚤、水蚤尸体和有机质碎片等残余有机质被鱼类和螺类食用,不会再对水体进行污染,且藻类、水草和莲类植物等水中植物产生的氧气完全可以供养水蚤、鱼类和螺类的生长,形成良好的水体环境,在出水口出来的处理后的水能达到五类水的标准。最后将这些处理好的处理后的水排入分解池塘内存放,池塘内鲢鱼和鳙鱼滤食性鱼类、黑鱼、鲶鱼、鲤鱼、鲫鱼、银鱼、观赏鱼和螺丝等杂食鱼类还继续消化藻类、水蚤、水蚤尸体和有机质碎片等残余有机质,有益藻类、水草和芦苇继续消耗营养物质。当生物培植分解池内的水高于溢水口时,其高出的水被溢出到阶梯曝气过滤池内,以保持生物培植分解池的水位,且溢出的水通过阶梯曝气过滤池的阶梯曝气进水口进入阶梯曝气过滤池内通过其内的植物对其进一步过滤,使水质更好;将这些进一步处理的污水排入分解池塘内,使分解池塘内的水质更好。定期捕捞鱼类、螺类,定期采集莲藕、莲子、莲叶等植物,这些都能产生经济效益,并产生观赏型,形成花园式污水处理系统。由于污水处理的水质能达到五级水以上的标准,所以,很适合这种养殖,产生经济效益,产生观赏效益,所以,本污水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景观式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盛置池,水泵,螺旋曝气装置,引水透明管道,曝气、厌氧和好氧生化一体池,生物培植氧化池Ⅰ、生化培植氧化池Ⅱ、生物培植分解池、阶梯曝气过滤池、缓冲池和分解池塘;生活污水被引入污水盛置池内,污水盛置池由水泵连接螺旋曝气装置的进水口,螺旋曝气装置的出水口连接引水透明管道的进水口,引水透明管道的出水口连接曝气、厌氧和好氧生化一体池的进水口;曝气、厌氧和好氧生化一体池的远离进水口的出水口由管道连接生物培植氧化池Ⅰ的上部进水口;生物培植氧化池Ⅰ的远离上部进水口处的上部出水口由管道连接生化培植氧化池Ⅱ的上部进水口,生化培植氧化池Ⅱ的远离上部进水口处的上部出水口由管道连接生物培植分解池的上部进水口,生物培植分解池的远离上部进水口的上部出水口由向下倾斜管道连接分解池塘;生物培植分解池在上部出水口一端还开有溢水口,该溢水口通过一根或多根溢水管连接阶梯曝气过滤池的阶梯式进水口,阶梯曝气过滤池的上端出水口由管道连接分解池塘的另一进水口;分解池塘内的水由另一水泵引至缓冲池内,缓冲池的上部出水口由管道连接生物培植分解池的另一远离其上部出水口的进水口;所述的曝气、厌氧和好氧生化一体池较长较浅,前端进水口处铺有防冲池壁的防护层,后部添加由过滤网盛置固位的发酵好的动物粪便,其水流速度和池的大小保证污水经过此池的时间为2小时以上;所述的生物培植氧化池Ⅰ池底为黏土,池内生长有莲类植物,池内有水蚤,其水流速度和池的大小保证污水经过此池的时间为2小时以上;所述的生化培植氧化池Ⅱ池底为黏土,内生长有睡莲,还有螺类、水蚤和少量以水蚤和浮游动植物为食物的除鲢鱼以外的杂食性鱼类,其水流速度和池的大小保证污水经过此池的时间为2小时以上;所述的生物培植分解池池底为黏土,内养有以水蚤和浮游植物为食物的杂食性鱼类和螺类,种植有水草和莲类植物,其水流速度和池的大小保证污水经过此池的时间为12小时以上;所述的分解池塘池底为黏土,内主要养有滤食性鱼类鲢鱼和鳙鱼,同时还养有杂食鱼类:黑鱼、鲶鱼、鲤鱼、鲫鱼、银鱼、观赏鱼和螺丝,种植有水草和芦苇;所述阶梯曝气过滤池前端为多个高于池子的阶梯曝气进水口,池底为黏土,池内种植有莲类植物和水草、少量鱼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景观式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盛置池,水泵,螺旋曝气装置,引水透明管道,曝气、厌氧和好氧生化一体池,生物培植氧化池Ⅰ、生化培植氧化池Ⅱ、生物培植分解池、阶梯曝气过滤池、缓冲池和分解池塘;生活污水被引入污水盛置池内,污水盛置池由水泵连接螺旋曝气装置的进水口,螺旋曝气装置的出水口连接引水透明管道的进水口,引水透明管道的出水口连接曝气、厌氧和好氧生化一体池的进水口;曝气、厌氧和好氧生化一体池的远离进水口的出水口由管道连接生物培植氧化池Ⅰ的上部进水口;生物培植氧化池Ⅰ的远离上部进水口处的上部出水口由管道连接生化培植氧化池Ⅱ的上部进水口,生化培植氧化池Ⅱ的远离上部进水口处的上部出水口由管道连接生物培植分解池的上部进水口,生物培植分解池的远离上部进水口的上部出水口由向下倾斜管道连接分解池塘;生物培植分解池在上部出水口一端还开有溢水口,该溢水口通过一根或多根溢水管连接阶梯曝气过滤池的阶梯式进水口,阶梯曝气过滤池的上端出水口由管道连接分解池塘的另一进水口;分解池塘内的水由另一水泵引至缓冲池内,缓冲池的上部出水口由管道连接生物培植分解池的另一远离其上部出水口的进水口;所述的曝气、厌氧和好氧生化一体池较长较浅,前端进水口处铺有防冲池壁的防护层,后部添加由过滤网盛置固位的发酵好的动物粪便,其水流速度和池的大小保证污水经过此池的时间为2小时以上;所述的生物培植氧化池Ⅰ池底为黏土,池内生长有莲类植物,池内有水蚤,其水流速度和池的大小保证污水经过此池的时间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虎山杨辰辰马骏伟刘振学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雄安德荫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