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熔纺氨纶纺丝分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4236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5: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熔纺氨纶纺丝分导装置,包括机架、自上而下依次设于所述机架上的控制台、熔体管道、内设纺丝组件的纺丝箱体、中腔垂直设有送风循环系统的风网、内设滤丝装置的甬道、上油系统、用于集合出丝加捻成束的集束组件及卷丝区,所述卷丝区内设用于按照不同出丝需求进行分组的分丝器、分导组件和多组卷绕装置,所述卷丝区左侧固定设有一发光立架,所述熔体管道两侧均设有一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通过固定连接的计量泵穿伸于所述纺丝箱体内腔中,所述卷丝区与所述发光立架均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送风循环系统与所述分导组件通过一风管相连,并以此实现对氨纶纺丝的二次冷却,从而维持各组件之间功能衔接的同时保证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熔纺氨纶纺丝分导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机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熔纺氨纶纺丝分导装置。
技术介绍
熔纺氨纶生产工艺具有流程短,设备投资小,回收快,无污染,经济环保等鲜明的特点,与干、湿法氨纶纺丝相比,具有显著优势。近年来,随着氨纶行业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稳定质量的前提下,对熔纺出丝的生产要求和生产效率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同类机型设备体积大,能源消耗高,多为每道丝束依次排开设置,现有分丝都是通过人工用手操作,费时费力的同时还经常因冷却不到位出现粘丝、叠丝等现象,致使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直接影响纺丝下道工序的进行。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便捷省心省力,易检查易更换,采用冷却循环和自动分丝分导的方式,可根据不同纺丝集束生产需求进行调节和卷收,大大提高了纺丝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熔纺氨纶纺丝分导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熔纺氨纶纺丝分导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熔纺氨纶纺丝分导装置,包括机架、自上而下依次设于所述机架上的控制台、熔体管道、内设纺丝组件的纺丝箱体、中腔垂直设有送风循环系统的风网、内设滤丝装置的甬道、上油系统、用于集合出丝加捻成束的集束组件及卷丝区,所述卷丝区内设用于按照不同出丝需求进行分组的分丝器、分导组件和多组卷绕装置,所述卷丝区左侧固定设有一发光立架,所述熔体管道两侧均设有一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通过固定连接的计量泵穿伸于所述纺丝箱体内腔中,所述卷丝区与所述发光立架均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送风循环系统与所述分导组件通过一风管相连,并以此实现对氨纶纺丝的二次冷却,从而维持各组件之间功能衔接的同时保证生产效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熔体管道穿设于所述控制台与所述纺丝箱体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卷绕装置数量为至少2组。进一步地,所述分丝器设于所述分导组件的左上角且可调节。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装置与所述计量泵数量均为2个。进一步地,所述送风循环系统通过所述风管对所述分导组件内的氨纶丝进行二次冷却。进一步地,所述卷绕装置可拆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便捷省心省力,易检查易更换,采用冷却循环和自动分丝分导的方式,可根据不同纺丝集束生产需求进行调节和卷收,大大提高了纺丝质量和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一种熔纺氨纶纺丝分导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其中,40为机架,21为控制台,63为熔体管道,23为纺丝组件,8为纺丝箱体,33为送风循环系统,20为风网,13为滤丝装置,10为甬道,31为上油系统,50为集束组件,25为卷丝区,44为分丝器,51为分导组件,60为卷绕装置,11为发光立架,70为传动装置,18为计量泵,41为风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熔纺氨纶纺丝分导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
技术实现思路
、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专利技术技术。为了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一种熔纺氨纶纺丝分导装置,包括机架40、自上而下依次设于所述机架40上的控制台21、熔体管道63、内设纺丝组件23的纺丝箱体8、中腔垂直设有送风循环系统33的风网20、内设滤丝装置13的甬道10、上油系统31、用于集合出丝加捻成束的集束组件50及卷丝区25,所述卷丝区25内设用于按照不同出丝需求进行分组的分丝器44、分导组件51和多组卷绕装置60,所述卷丝区25左侧固定设有一发光立架11,所述熔体管道63两侧均设有一传动装置70,所述传动装置70通过固定连接的计量泵18穿伸于所述纺丝箱体8内腔中,所述卷丝区25与所述发光立架11均固定于所述机架40上,所述送风循环系统33与所述分导组件51通过一风管41相连,并以此实现对氨纶纺丝的二次冷却,从而维持各组件之间功能衔接的同时保证生产效率。优选的,所述熔体管道63穿设于所述控制台21与所述纺丝箱体8之间。优选的,所述卷绕装置60数量为至少2组。实际应用中,不同卷绕装置60分别卷收不同丝束的氨纶丝。优选的,所述分丝器44设于所述分导组件51的左上角且可调节。通过所述分丝器44的分丝调节功能,可有选择性地对氨纶出丝进行合理分配,以满足不同粗细氨纶的生产需求。优选的,所述传动装置70与所述计量泵18数量均为2个。且两者一一对应。优选的,所述送风循环系统33通过所述风管41对所述分导组件51内的氨纶丝进行二次冷却。一方面解决出丝过程中所述送风循环系统33的冷却不彻底,另一方面更好避免了氨纶丝在集束分导过程中额外增加的摩擦升温以及粘丝、叠丝问题,综合为卷绕成型工序做足准备。优选的,所述卷绕装置60可拆卸。从而便于后续的卷收存储和装置更换等。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便捷省心省力,易检查易更换,采用冷却循环和自动分丝分导的方式,可根据不同纺丝集束生产需求进行调节和卷收,大大提高了纺丝质量和工作效率。附图中所示和根据附图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专利技术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熔纺氨纶纺丝分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自上而下依次设于所述机架上的控制台、熔体管道、内设纺丝组件的纺丝箱体、中腔垂直设有送风循环系统的风网、内设滤丝装置的甬道、上油系统、用于集合出丝加捻成束的集束组件及卷丝区,所述卷丝区内设用于按照不同出丝需求进行分组的分丝器、分导组件和多组卷绕装置,所述卷丝区左侧固定设有一发光立架,所述熔体管道两侧均设有一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通过固定连接的计量泵穿伸于所述纺丝箱体内腔中,所述卷丝区与所述发光立架均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送风循环系统与所述分导组件通过一风管相连,并以此实现对氨纶纺丝的二次冷却,从而维持各组件之间功能衔接的同时保证生产效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熔纺氨纶纺丝分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自上而下依次设于所述机架上的控制台、熔体管道、内设纺丝组件的纺丝箱体、中腔垂直设有送风循环系统的风网、内设滤丝装置的甬道、上油系统、用于集合出丝加捻成束的集束组件及卷丝区,所述卷丝区内设用于按照不同出丝需求进行分组的分丝器、分导组件和多组卷绕装置,所述卷丝区左侧固定设有一发光立架,所述熔体管道两侧均设有一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通过固定连接的计量泵穿伸于所述纺丝箱体内腔中,所述卷丝区与所述发光立架均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送风循环系统与所述分导组件通过一风管相连,并以此实现对氨纶纺丝的二次冷却,从而维持各组件之间功能衔接的同时保证生产效率。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烨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隆和氨纶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