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水污染改善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4224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5: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水污染改善装置,包括底座、立柱、安装板和臭氧排放装置,所述底座上表面的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立柱,所述立柱远离底座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套,所述转套远离立柱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表面的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排放管远离臭氧发生器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臭氧导流软管,所述臭氧导流软管远离臭氧排放管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臭氧排放装置;所述臭氧排放装置包括臭氧注入管道和隔离外壳,本发明专利技术臭氧进入到支撑弹簧支撑的空间内,然后臭氧渗透聚酯纤维面料层通过第二通气孔排放到水中,这样防止水中的杂物堵塞第一通气孔,从而保证了臭氧能够正常的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水污染改善装置及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污染处理设备
,具体为一种地下水污染改善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是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并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污水处理行业的上游供应商主要是污水处理设备的制造商和污水处理药剂供应商。但是,传统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比如:1、现有的污染改善装置在使用时是直接将臭氧管道放入到水中的,这样水中的杂物容易堵塞排放臭氧的气孔,从而导致臭氧无法排出。2、在底座方便无法改变是,需要改变安装板的方向才能调节臭氧排放装置的方向,但是现有的污染改善装置安装板是固定的,这样就无法改变臭氧排放装置的方向,从而影响了装置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水污染改善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水污染改善装置,包括底座、立柱、安装板和臭氧排放装置,所述底座上表面的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立柱,所述立柱远离底座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套,所述转套远离立柱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表面的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输出端螺纹连接有臭氧排放管,所述臭氧排放管外壁靠近臭氧发生器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臭氧流量阀,所述臭氧排放管远离臭氧发生器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臭氧导流软管,所述臭氧导流软管远离臭氧排放管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臭氧排放装置;所述臭氧排放装置包括臭氧注入管道和隔离外壳,所述臭氧注入管道外侧套接有隔离外壳,所述隔离外壳内壁粘接有聚酯纤维面料层,所述臭氧注入管道外壁通过螺栓均匀固定安装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远离臭氧注入管道的一端通过螺栓与聚酯纤维面料层固定连接,所述臭氧注入管道表面均匀开设有第一通气孔,所述隔离外壳表面均匀开设有第二通气孔。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下表面的边缘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四个万向轮。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一侧的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推把。进一步的,所述推把远离底座的一端套接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外壁均匀开设有防滑纹。进一步的,所述臭氧导流软管采用钢丝编织胶管。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弹簧为不锈钢弹簧,且所述支撑弹簧的弹性系数为0.5~1.1N/mm。进一步的,所述隔离外壳外壁均匀喷涂有防粘涂层。进一步的,所述立柱外壁的中心处开设有环形转槽,所述环形转槽内部转动连接有转环,所述转环外壁通过螺栓均匀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转环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远离支撑杆的一侧通过螺栓与安装板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之间的平面夹角为90°,且所述支撑杆的倾斜角度为45°。进一步的,一种地下水污染改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用户通过推把将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然后根据水源的深度将臭氧排放装置放入水中;S2、将臭氧排放装置放入水内后,将臭氧导流软管固定住,然后打开臭氧发生器;S3、通过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然后打开臭氧流量阀,臭氧从臭氧排放管排到臭氧导流软管内,然后通过臭氧导流软管将臭氧输送到臭氧排放装置内;S4、臭氧输送到臭氧注入管道内后,通过第一通气孔排出,然后臭氧通过第二通气孔排放到水中,最后臭氧进入水中进行消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支撑弹簧顶住聚酯纤维面料层,然后臭氧注入管道内的臭氧从第一通气孔排出,接着臭氧进入到支撑弹簧支撑的空间内,然后臭氧渗透聚酯纤维面料层通过第二通气孔排放到水中,这样防止水中的杂物堵塞第一通气孔,从而保证了臭氧能够正常的排放。2、本专利技术通过转套在立柱顶部转动,从而带动安装板转动,同时转环在环形转槽内转动,然后通过支撑杆支撑住安装板,防止安装板倾斜,这样能够根据需要调节安装板的方向,从而调节臭氧排放装置的方向,进而方便了装置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支撑杆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臭氧排放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3中:1-底座;11-万向轮;12-推把;13-橡胶套;2-立柱;21-转套;22-环形转槽;23-转环;24-支撑杆;25-固定板;3-安装板;31-臭氧发生器;32-臭氧排放管;33-臭氧流量阀;34-臭氧导流软管;4-臭氧排放装置;41-臭氧注入管道;42-隔离外壳;43-支撑弹簧;44-聚酯纤维面料层;45-第一通气孔;46-第二通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地下水污染改善装置,包括底座1、立柱2、安装板3和臭氧排放装置4,所述底座1上表面的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立柱2,所述立柱2远离底座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套21,所述转套21远离立柱2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上表面的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臭氧发生器31,所述臭氧发生器31输出端螺纹连接有臭氧排放管32,所述臭氧排放管32外壁靠近臭氧发生器31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臭氧流量阀33,所述臭氧排放管32远离臭氧发生器31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臭氧导流软管34,所述臭氧导流软管34远离臭氧排放管32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臭氧排放装置4;所述臭氧排放装置4包括臭氧注入管道41和隔离外壳42,所述臭氧注入管道41外侧套接有隔离外壳42,所述隔离外壳42内壁粘接有聚酯纤维面料层44,所述臭氧注入管道41外壁通过螺栓均匀固定安装有支撑弹簧43,所述支撑弹簧43远离臭氧注入管道41的一端通过螺栓与聚酯纤维面料层44固定连接,所述臭氧注入管道41表面均匀开设有第一通气孔45,所述隔离外壳42表面均匀开设有第二通气孔46。所述底座1下表面的边缘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四个万向轮11,方便了装置整体的移动;所述底座1一侧的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推把12,通过推把12方便了推动装置;所述推把12远离底座1的一端套接有橡胶套13,所述橡胶套13外壁均匀开设有防滑纹,通过加入橡胶套13防止推把12磨损用户的手部,通过开设防滑纹增加了用户手部与橡胶套13之间的摩擦力,方便了推动装置;所述臭氧导流软管34采用钢丝编织胶管,由于钢丝编织胶管具有优良的耐曲绕性和耐疲劳性,这样增加了臭氧导流软管34的使用寿命;所述支撑弹簧43为不锈钢弹簧,且所述支撑弹簧43的弹性系数为0.5~1.1N/mm,通过支撑弹簧43支撑一定的空间用于储存臭氧;所述隔离外壳42外壁均匀喷涂有防粘涂层,这样防止水中的杂物粘附在隔离外壳42外壁,从而保持了臭氧排放装置4的整洁;所述立柱2外壁的中心处开设有环形转槽22,所述环形转槽22内部转动连接有转环23,所述转环23外壁通过螺栓均匀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杆24,所述支撑杆24远离转环23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固定板25,所述固定板25远离支撑杆24的一侧通过螺栓与安装板3固定连接,通过转环23与环形转槽22配合带动支撑杆24转动,然后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水污染改善装置,包括底座(1)、立柱(2)、安装板(3)和臭氧排放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表面的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立柱(2),所述立柱(2)远离底座(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套(21),所述转套(21)远离立柱(2)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上表面的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臭氧发生器(31),所述臭氧发生器(31)输出端螺纹连接有臭氧排放管(32),所述臭氧排放管(32)外壁靠近臭氧发生器(31)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臭氧流量阀(33),所述臭氧排放管(32)远离臭氧发生器(31)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臭氧导流软管(34),所述臭氧导流软管(34)远离臭氧排放管(32)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臭氧排放装置(4);所述臭氧排放装置(4)包括臭氧注入管道(41)和隔离外壳(42),所述臭氧注入管道(41)外侧套接有隔离外壳(42),所述隔离外壳(42)内壁粘接有聚酯纤维面料层(44),所述臭氧注入管道(41)外壁通过螺栓均匀固定安装有支撑弹簧(43),所述支撑弹簧(43)远离臭氧注入管道(41)的一端通过螺栓与聚酯纤维面料层(44)固定连接,所述臭氧注入管道(41)表面均匀开设有第一通气孔(45),所述隔离外壳(42)表面均匀开设有第二通气孔(4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水污染改善装置,包括底座(1)、立柱(2)、安装板(3)和臭氧排放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表面的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立柱(2),所述立柱(2)远离底座(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套(21),所述转套(21)远离立柱(2)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上表面的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臭氧发生器(31),所述臭氧发生器(31)输出端螺纹连接有臭氧排放管(32),所述臭氧排放管(32)外壁靠近臭氧发生器(31)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臭氧流量阀(33),所述臭氧排放管(32)远离臭氧发生器(31)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臭氧导流软管(34),所述臭氧导流软管(34)远离臭氧排放管(32)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臭氧排放装置(4);所述臭氧排放装置(4)包括臭氧注入管道(41)和隔离外壳(42),所述臭氧注入管道(41)外侧套接有隔离外壳(42),所述隔离外壳(42)内壁粘接有聚酯纤维面料层(44),所述臭氧注入管道(41)外壁通过螺栓均匀固定安装有支撑弹簧(43),所述支撑弹簧(43)远离臭氧注入管道(41)的一端通过螺栓与聚酯纤维面料层(44)固定连接,所述臭氧注入管道(41)表面均匀开设有第一通气孔(45),所述隔离外壳(42)表面均匀开设有第二通气孔(4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污染改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下表面的边缘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四个万向轮(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污染改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一侧的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推把(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水污染改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把(12)远离底座(1)的一端套接有橡胶套(13),所述橡胶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旭婷李燕清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奎丰商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