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装车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模具装车方法。
技术介绍
模具热处理对于模具制造来说,最大的用处是进一步提高模具的精度,比如防止加热氧化和不脱碳、真空脱气或除气、消除氢脆,从而提高材料的塑性、韧性和疲劳强度。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模具,基本上都要通过热处理工序,热处理厂通常会让运输司机到模具厂中,将模具运回厂加工,待热处理完毕后,再将其运回模具厂。但针对大型的凸模,装车时,通常都是用吸盘吸住凸模的侧边,然后用行车通过吸盘将凸模吊往车上,此时模具处于直立状态,再将吸盘取下,最后将凸模推倒完成装车。但上述模具装车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凸模的重心通常向侧边倾斜,因此在将凸模放倒使其底面贴靠于车上时,需要较大的人工推力;2、凸模的侧边面积较小,吸盘可吸附的面积较小,并且车间的吸盘中容易沾附灰尘、铁屑、水滴,从而影响吸盘与模具之间的磁性,运输过程中模具容易掉下,砸伤操作者或者损坏模具;3、将模具推倒在车上时,冲击力非常大,既对车辆造成较大的磨损,并且也会产生很大的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模具装车方法,本专利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装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装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在货车的车厢上放置垫块(8);②、选择模具(1)侧面上的一个螺纹孔一(2),并在该螺纹孔一(2)内旋入相对应的螺栓环(3);③、选择一个挂钩(4),将该挂钩(4)的上端扣接于车间的行车(5)上,将挂钩(4)的下端扣接于所述螺栓环(3)内;④、启动行车(5),将模具(1)吊至车厢上,当所述模具(1)不是凸模时,使该模具(1)下侧面的前端处对准所述垫块(8);当所述模具(1)是凸模时,使凸模的凸出部位下表面对准所述垫块(8);⑤、操作行车(5)的下降按钮带动模具(1)下降,当所述模具(1)不是凸模时,使模具(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装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装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在货车的车厢上放置垫块(8);②、选择模具(1)侧面上的一个螺纹孔一(2),并在该螺纹孔一(2)内旋入相对应的螺栓环(3);③、选择一个挂钩(4),将该挂钩(4)的上端扣接于车间的行车(5)上,将挂钩(4)的下端扣接于所述螺栓环(3)内;④、启动行车(5),将模具(1)吊至车厢上,当所述模具(1)不是凸模时,使该模具(1)下侧面的前端处对准所述垫块(8);当所述模具(1)是凸模时,使凸模的凸出部位下表面对准所述垫块(8);⑤、操作行车(5)的下降按钮带动模具(1)下降,当所述模具(1)不是凸模时,使模具(1)下侧面的前端处抵靠于垫块(8)上表面的后边缘处;当所述模具(1)是凸模时,使凸模的凸出部位抵靠于垫块(8)上表面的后边缘处;使此时模具(1)处于后仰的状态;⑥、操作行车(5)的下降按钮0.5-1秒,使模具(1)的上端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方摆动;⑦、操作行车(5)的后退按钮0.5-1秒,带动模具(1)的上端在拉力及重力作用下向后下方摆动;⑧、重复交替操作步骤⑥和⑦,直至模具(1)的底面完全贴靠于车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装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货车的车厢上固定有底板(6),所述底板(6)上开设有卡槽(7);所述垫块(8)包括本体(9)和凸台(10),所述凸台(10)与本体(9)的两端连为一体且两者之间形成台阶面(11),所述凸台(10)与底板(6)的板面相贴靠,所述本体(9)嵌接于卡槽(7)内,且该本体(9)的下表面与卡槽(7)之间形成容纳腔(12),所述容纳腔(12)内设置有能够支撑所述本体(9)的支撑柱(13);所述步骤①包括垫块高度调整工序:当所述模具(1)不是凸模时,直接将本体(9)嵌接于卡槽(7)内即可;当所述模具(1)是凸模时,将支撑柱(13)取出对垫块(8)的本体(9)形成支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装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9)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14),所述滑槽(14)贯穿本体(9)的台阶面(11);各所述卡槽(7)内均有两根支撑柱(13),所述支...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