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汤发宽专利>正文

自动吸排式无臭坐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3681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吸排式无臭坐便器。目前市场上的坐便器使用时都散发着较大的异臭味,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吸排风机将便池中臭气单向进气阀、吸风泄水管、吸风冲水孔、吸风泄水道等吸入排气道,排进排便道。从而将排便池中的异臭气体排出室外,保证了室内环境不受污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设计新颖,结构合理,能够及时排除异臭味等特点。(*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吸排式无臭坐便器,特别适用于室内使用坐便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坐便器在使用时都存在着较大的异臭味,对室内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因此,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及时排除异味且能方便安装的坐便器问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吸排式无臭坐便器,解决室内坐便器的异臭味问题。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排气道、吸排风机、电源接口、单向进气阀、吸风泄水管、接触开关、吸风冲水孔、吸风冲水道等构成。排气道一端与吸排风机相连,另一端与排便道相连。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排臭效果好等优点。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为排气道、2为吸排风机、3为电源接口、4为单向进气阀、5为水箱盖、6为排水阀按钮、7为水位控制阀、8为吸风泄水管、9为排水阀、10为进水管、11为接触开关、12为座盖、13为吸风冲水孔、14为排便池、15为排便道、16为座圈、17为吸风冲水道。具体实施例将本技术运用于家庭坐便器之中,当排水阀9关闭时,与吸风冲水道17相连的通道中无水,此时由于吸排风机2的作用,坐便池14中的臭气就被按下述路径入排便道15中,即由坐便池14→吸风冲水孔13→吸风冲水道17→吸风泄水管8→单向进气阀4→吸排风机2→排气道1→排便道15,当打开排水阀9时,由于吸风冲水孔13、吸风冲水道17里面充满水所以不能通气。当吸排风机2不工作时,由于单向进气阀4设计成只能将气体由单向进气阀4进入吸排风机2,而不让气体逆向流动,因而保证了臭气不能从排气道1中上返。权利要求1.自动吸排式无臭坐便器,它是排气道(1)、吸排风机(2)、电源接口(3)、单向进气阀(4)、水箱盖(5)、排水阀按钮(6)、水位控制阀(7)、吸风泄水管(8)、排水阀(9)、进水管(10)、接触开关(11)、座盖(12)、吸风冲水孔(13)、排便池(14)、排便道(15)、座圈(16)、吸风冲水道(17)构成,其特征在于排气道(1)一端与吸排风机(2)相连,另一端与排便道(15)相连,吸排风机(2)进气端设有单向进气阀(4)。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吸排式无臭坐便器。目前市场上的坐便器使用时都散发着较大的异臭味,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本技术用吸排风机将便池中臭气单向进气阀、吸风泄水管、吸风冲水孔、吸风泄水道等吸入排气道,排进排便道。从而将排便池中的异臭气体排出室外,保证了室内环境不受污染,本技术具有设计新颖,结构合理,能够及时排除异臭味等特点。文档编号E03D11/00GK2846553SQ20052007754公开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0日专利技术者汤发宽 申请人:汤发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动吸排式无臭坐便器,它是排气道(1)、吸排风机(2)、电源接口(3)、单向进气阀(4)、水箱盖(5)、排水阀按钮(6)、水位控制阀(7)、吸风泄水管(8)、排水阀(9)、进水管(10)、接触开关(11)、座盖(12)、吸风冲水孔(13)、排便池(14)、排便道(15)、座圈(16)、吸风冲水道(17)构成,其特征在于排气道(1)一端与吸排风机(2)相连,另一端与排便道(15)相连,吸排风机(2)进气端设有单向进气阀(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发宽
申请(专利权)人:汤发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