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焊接的钨极烧损补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43452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器人焊接的钨极烧损补偿方法,包括步骤:a、测量钨极端部与焊枪端部之间的间距D1,确定钨极端部的基准Z轴坐标Z1,开始第一位置的焊接;b、测量D2,得出△D1=(D1‑D2),更新Z2=(Z1‑△D1);c、测量D3,得出△D2=(D2‑D3),更新Z3=(Z2‑△D2);之后循环修正每次焊接前钨极端部的基准Z轴坐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机器人焊接的钨极烧损补偿方法,其通过在单次焊接结束后,根据钨极端部和焊枪端部的实际距离的变化,调整下次焊接前的Z轴焊接基准,从而保证每次焊接的钨极端部与工件的相对位置一致,焊接的效果也能够得到保证,有效降低产品的次品率及材料的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焊接的钨极烧损补偿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焊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焊接的钨极烧损补偿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焊接技术的迅速发展,机器人焊接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产品加工领域,机器人焊接具有精度高,焊接方式灵活控制,焊接路径精确定位,焊缝质量较高等等优点。然而,现有的机器人焊接在焊接过程中,随着钨极的长期应用,钨极的端部产生烧损从而使得,钨极端部与焊枪端部的间距会发生变化,即钨极探出焊枪的长度不一,由于焊接路径已经设好,其焊接基准坐标也已经设定完成,随着焊接的持续,钨极探出焊枪长度越来越短后,其焊接效果也会越来越差,焊缝很容易不满足要求,工件一旦焊接效果不佳则很容易报废,会有严重的成本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机器人焊接的钨极烧损补偿方法,其能够根据钨极端部与焊枪端部的实际间距调整机器人Z轴驱动的基准,从而保证每次焊接的效果都能够保证达到焊接要求。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机器人焊接的钨极烧损补偿方法,包括步骤:a、测量钨极端部与焊枪端部之间的间距D1,机器人焊枪的轴向为Z轴,其背离工件的方向为正向,在焊接路径的机器人模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焊接的钨极烧损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a、测量钨极(2)端部与焊枪(1)端部之间的间距D1,机器人焊枪(1)的轴向为Z轴,其背离工件的方向为正向,在焊接路径的机器人模拟跟踪系统中经D1确定钨极(2)端部的基准Z轴坐标Z1,开始第一位置的焊接;b、完成第一位置的焊接后,测量此时钨极(2)端部与焊枪(1)端部之间的间距D2,得出△D1=(D1‑D2),更新钨极(2)端部的基准Z轴坐标Z2=(Z1‑△D1),机器人以Z2为基准Z轴坐标来模拟已设定的焊接路径并开始第二位置的焊接;c、完成第二位置的焊接后,测量此时钨极(2)端部与焊枪(1)端部之间的间距D3,得出△D2=(D2‑D...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焊接的钨极烧损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a、测量钨极(2)端部与焊枪(1)端部之间的间距D1,机器人焊枪(1)的轴向为Z轴,其背离工件的方向为正向,在焊接路径的机器人模拟跟踪系统中经D1确定钨极(2)端部的基准Z轴坐标Z1,开始第一位置的焊接;b、完成第一位置的焊接后,测量此时钨极(2)端部与焊枪(1)端部之间的间距D2,得出△D1=(D1-D2),更新钨极(2)端部的基准Z轴坐标Z2=(Z1-△D1),机器人以Z2为基准Z轴坐标来模拟已设定的焊接路径并开始第二位置的焊接;c、完成第二位置的焊接后,测量此时钨极(2)端部与焊枪(1)端部之间的间距D3,得出△D2=(D2-D3),更新钨极(2)端部的基准Z轴坐标Z3=(Z2-△D2),机器人以Z3为基准Z轴坐标来模拟已设定的焊接路径并开始第三位置的焊接;之后循环修正每次焊接前钨极(2)端部的基准Z轴坐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焊接的钨极烧损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步骤c中,测量钨极(2)端部与焊枪(1)端部之间的间距Dn的过程包括步骤:o、先确定测量行程的首、尾坐标,确定行程长度L;p、机器人驱动焊枪(1)端部从行程开始位置沿直线朝向行程结束位置运动;q、焊枪(1)运动到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季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沃顿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