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闪器及接闪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433688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闪器及接闪方法,包括放电针、引下杆、保护罩、电容组串、放电间隙绝缘子和保护罩绝缘子;电容组串、放电间隙绝缘子、放电针的下端和引下杆的上端均位于保护罩内,保护罩与放电针连接,保护罩与引下杆通过保护罩绝缘子连接;放电间隙绝缘子连接放电针和引下杆,放电间隙绝缘子、引下杆、放电针之间形成有放电间隙;电容组串连接放电针和引下杆。放电针接闪后,先对电容组串充电,当电容组串充电到预定电压时,放电间隙被击穿放电,电流经过放电针、放电间隙到达引下杆,再通过引下线流入大地。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在先导放电时减小接闪器安装高度的影响,使接闪器接闪时间提前,增大接闪器保护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闪器及接闪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接闪防雷

技术介绍
现有的普遍采用的接闪器一般都安装于建筑物顶部或铁塔顶部等物体顶端,因接闪器安装高度也将很高有的为几十米有的将达到上面数。因而在引雷接闪时对地回路也就达到几十上面米的距离。从接闪器针尖到大地的这段线路的线路阻抗将会对接闪器放电产生不利的影响,将影响接闪器接闪效果。主要表现很重要一点,就是增加放电回路的阻抗,使得雷击放电电压增加,接闪时间推后,保护范围减小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接闪器可以在先导放电时减小接闪器安装高度的影响,提前接闪器接闪时间,增大接闪器保护范围。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1210229270.0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双电极的接闪方法和接闪器,采用双电极的方式进行避雷;在接闪器上同时安装利于雷电引导的引导电极和利于雷电流释放的放电电极,首先通过引导电极累积电极形成放电通道,当放电通道形成以后雷电由引导电极引至接闪器时,再通过放电电极形成主放电通道,将雷电流引入大地。申请号为CN201310668387.3日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容储能的雷电储存和防护方法及其装置,该方法利用电容储存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闪器,包括放电针、引下杆,引下杆位于放电针的下方,其特征是,还包括保护罩、电容组串、放电间隙绝缘子和保护罩绝缘子;电容组串、放电间隙绝缘子、放电针的下端和引下杆的上端均位于保护罩内,保护罩与放电针连接,引下杆与保护罩通过保护罩绝缘子连接,保护罩与引下杆相互绝缘;放电间隙绝缘子连接放电针和引下杆,放电间隙绝缘子、引下杆、放电针之间形成有放电间隙;电容组串连接放电针和引下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闪器,包括放电针、引下杆,引下杆位于放电针的下方,其特征是,还包括保护罩、电容组串、放电间隙绝缘子和保护罩绝缘子;电容组串、放电间隙绝缘子、放电针的下端和引下杆的上端均位于保护罩内,保护罩与放电针连接,引下杆与保护罩通过保护罩绝缘子连接,保护罩与引下杆相互绝缘;放电间隙绝缘子连接放电针和引下杆,放电间隙绝缘子、引下杆、放电针之间形成有放电间隙;电容组串连接放电针和引下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闪器,其特征是,放电针由圆形不锈钢材料加工而成,上端为针尖形顶端,下端设置有一个端面;放电针与保护罩电气连接为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闪器,其特征是,保护罩采用不锈钢材料加工而成,保护罩内采用硅胶灌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闪器,其特征是,电容组串由若干个电容组成;若干个电容围绕放电间隙周围均匀分布;电容组串包括左电容组串和右电容组串,左电容组串由三个以上电容串联而成,左电容组串的上端与放电针相连接、下端与引下杆相连接,右电容组串由三个以上电容串联而成,右电容组串的上端与放电针相连接、下端与引下杆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闪器,其特征是,放电间隙绝缘子由绝缘材料加工而成,放电间隙绝缘子为上下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平匡宪伟邓应辉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