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水稻稻瘟病的丙硫唑和苯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22039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0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治水稻稻瘟病的丙硫唑和苯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由以下原料制成:占组合物重量5%至50%的活性成分、占组合物重量2%至6%的润湿分散剂、占组合物重量0.1%至0.4%的增稠剂、占组合物重量3%至5%的防冻剂、占组合物重量0.4%至0.6%的消泡剂以及余量的水,所述活性成分为丙硫唑和苯氧菌胺的混合物,丙硫唑和苯氧菌胺的重量比为(1~4):(1~4)。本发明专利技术所用的丙硫唑是内吸性丙硫唑类杀菌剂,苯氧菌胺是广谱三唑类杀菌剂,相互混配不会产生低触,可协同增效,即混合物的活性大于单独组分的活性,减少用药量,减缓抗性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水稻稻瘟病的丙硫唑和苯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
,涉及一种用于防治农业病害的药剂组合物,更特别涉及将药剂组合配制成悬浮剂,用于农业生产上水稻稻瘟病的防治。
技术介绍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世界各稻区均匀发生。本病在各地均有发生,其中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我国各水稻产区均有发生。流行年份—般减产10%~20%,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萌发侵人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病株。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菌丝生长温限8~37℃,最适温度26~28℃。孢子形成温限10~35℃,以25~28℃最适,相对湿度90%以上。孢子萌发需有水存在并持续6~8小时。适温高湿,有雨、雾、露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发病。2012年,贵州道元生物植物源农药研究所联合北京中医药大学专家、南京农业大学专家和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治水稻稻瘟病的丙硫唑和苯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由以下原料制成:占组合物重量5%至50%的活性成分、占组合物重量2%至6%的润湿分散剂、占组合物重量0.1%至0.4%的增稠剂、占组合物重量3%至5%的防冻剂、占组合物重量0.4%至0.6%的消泡剂以及余量的水,所述活性成分为丙硫唑和苯氧菌胺的混合物,丙硫唑和苯氧菌胺的重量比为(1~4):(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水稻稻瘟病的丙硫唑和苯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由以下原料制成:占组合物重量5%至50%的活性成分、占组合物重量2%至6%的润湿分散剂、占组合物重量0.1%至0.4%的增稠剂、占组合物重量3%至5%的防冻剂、占组合物重量0.4%至0.6%的消泡剂以及余量的水,所述活性成分为丙硫唑和苯氧菌胺的混合物,丙硫唑和苯氧菌胺的重量比为(1~4):(1~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水稻稻瘟病的丙硫唑和苯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硫唑和苯氧菌胺的重量比为(1~2):(1~4)。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治水稻稻瘟病的丙硫唑和苯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硫唑和苯氧菌胺的重量比为1: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水稻稻瘟病的丙硫唑和苯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湿分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凯黎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道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