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猪场用粪便收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42143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09:28
一种养猪场用粪便收集系统,包括设置在漏粪板下的集粪池,集粪池由池底壁和设置在池底壁四周的池侧壁围合而成,所述池底壁由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钢筋砼板层、冷油底层、沥青层、水泥砂浆层、碎石层和素土夯实层构成,所述钢筋砼板层上设置有引流槽,引流槽底部设置有一端与引流槽相连通的排粪管,排粪管的另一端延伸出集粪池的池底壁并与位于其下方的集粪管相连通,所述排粪管的进粪口处设置有用于定期排放粪便的排污塞。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及时处理粪便,给牲畜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其中的集粪池防水性能高,有效防止粪便泄露对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养猪场用粪便收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养畜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养猪场用粪便收集系统。
技术介绍
在养猪或者是养殖其它牲畜的过程中,牲畜排出的粪便含有大量病原体,会给人、畜带来潜在的危害,因此需要及时处理。目前,养畜场通常是在漏粪板下直接设置集粪池,然后再将集粪池内的粪便抽出处理。然而此种粪便处理方式容易造成处理不及时,使得牲畜的生长环境不良,不利于其生长发育。并且集粪池的防水性能差,容易对地下水和地表水产生污染,给环境带来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养猪场粪便处理不及时以及集粪池防水性能差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养猪场用粪便收集系统,能及时处理粪便,给牲畜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其中的集粪池防水性能高,有效防止粪便泄露对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污染。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养猪场用粪便收集系统,包括设置在漏粪板下的集粪池,集粪池由池底壁和设置在池底壁四周的池侧壁围合而成,所述池底壁由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钢筋砼板层、冷油底层、沥青层、水泥砂浆层、碎石层和素土夯实层构成,所述钢筋砼板层上设置有引流槽,引流槽底部设置有一端与引流槽相连通的排粪管,排粪管的另一端延伸出集粪池的池底壁并与位于其下方的集粪管相连通,所述排粪管的进粪口处设置有用于定期排放粪便的排污塞。所述排粪管的进粪口处沿其管道内壁设置有环形卡台,环形卡台与排粪管管道内壁一体成型且平滑过渡连接,所述排污塞包括与环形卡台相卡合挡粪卡柱、固定设置在挡粪卡柱顶部且呈圆形的挡粪板和固定设置在挡粪板顶部的提拉把手,所述挡粪板的直径小于排粪管内径且大于挡粪卡柱、的横截面直径。所述引流槽的深度小于钢筋砼板层的厚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养猪场用粪便收集系统,粪便由漏粪板漏至集粪池内,并由引流槽进入排粪管内后进入到集粪管后排走,能集中处理粪便,排粪管的进粪口处设置有用于定期排放粪便的排污塞,通过拔出排污塞能及时排走粪便,不需要排出粪便时,使排污塞堵住排粪管,防止集粪管中臭味上蹿,使用方便的同时给牲畜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二、集粪池的池底壁由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钢筋砼板层、冷油底层、沥青层、水泥砂浆层、碎石层和素土夯实层构成,使集粪池的防水性能高,强度高,有效防止粪便泄露对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污染;三、排污塞包括与环形卡台相卡合挡粪卡柱、固定设置在挡粪卡柱顶部且呈圆形的挡粪板和固定设置在挡粪板顶部的提拉把手,提拉和放下都非常方便,并且方便与排粪管的环形卡台相配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漏粪板,2、集粪池,201、钢筋砼板层,202、冷油底层,203、沥青层,204、水泥砂浆层,205、碎石层,206、素土夯实层,3、引流槽,4、排粪管,401、环形卡台,5、集粪管,6、排污塞,601、挡粪卡柱,602、挡粪板,603、提拉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养猪场用粪便收集系统,包括设置在漏粪板1下的集粪池2,集粪池2由池底壁和设置在池底壁四周的池侧壁围合而成,所述池底壁由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钢筋砼板层201、冷油底层202、沥青层203、水泥砂浆层204、碎石层205和素土夯实层206构成,所述钢筋砼板层201上设置有引流槽3,引流槽3底部设置有一端与引流槽3相连通的排粪管4,排粪管4的另一端延伸出集粪池2的池底壁并与位于其下方的集粪管5相连通,所述排粪管4的进粪口处设置有用于定期排放粪便的排污塞6。以上为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优化和限定:如,所述排粪管4的进粪口处沿其管道内壁设置有环形卡台401,环形卡台401与排粪管4管道内壁一体成型且平滑过渡连接,所述排污塞6包括与环形卡台401相卡合挡粪卡柱601、固定设置在挡粪卡柱601顶部且呈圆形的挡粪板602和固定设置在挡粪板602顶部的提拉把手603,所述挡粪板602的直径小于排粪管4内径且大于挡粪卡柱601的横截面直径。又如,所述引流槽3的深度小于钢筋砼板层201的厚度。实施例2如图1所示,一种养猪场用粪便收集系统,包括设置在漏粪板1下的集粪池2,集粪池2由池底壁和设置在池底壁四周的池侧壁围合而成,所述池底壁由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钢筋砼板层201、冷油底层202、沥青层203、水泥砂浆层204、碎石层205和素土夯实层206构成,所述钢筋砼板层201上设置有引流槽3,引流槽3底部设置有一端与引流槽3相连通的排粪管4,排粪管4的另一端延伸出集粪池2的池底壁并与位于其下方的集粪管5相连通,所述排粪管4的进粪口处设置有用于定期排放粪便的排污塞6。所述排粪管4的进粪口处沿其管道内壁设置有环形卡台401,环形卡台401与排粪管4管道内壁一体成型且平滑过渡连接,所述排污塞6包括与环形卡台401相卡合挡粪卡柱601、固定设置在挡粪卡柱601顶部且呈圆形的挡粪板602和固定设置在挡粪板602顶部的提拉把手603,所述挡粪板602的直径小于排粪管4内径且大于挡粪卡柱601的横截面直径。所述引流槽3的深度小于钢筋砼板层201的厚度。所述排粪管4的直径为108毫米。实施例3如图1所示,一种养猪场用粪便收集系统,包括设置在漏粪板1下的集粪池2,集粪池2由池底壁和设置在池底壁四周的池侧壁围合而成,所述池底壁由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钢筋砼板层201、冷油底层202、沥青层203、水泥砂浆层204、碎石层205和素土夯实层206构成,所述钢筋砼板层201上设置有引流槽3,引流槽3底部设置有一端与引流槽3相连通的排粪管4,排粪管4的另一端延伸出集粪池2的池底壁并与位于其下方的集粪管5相连通,所述排粪管4的进粪口处设置有用于定期排放粪便的排污塞6。所述排粪管4的进粪口处沿其管道内壁设置有环形卡台401,环形卡台401与排粪管4管道内壁一体成型且平滑过渡连接,所述排污塞6包括与环形卡台401相卡合挡粪卡柱601、固定设置在挡粪卡柱601顶部且呈圆形的挡粪板602和固定设置在挡粪板602顶部的提拉把手603,所述挡粪板602的直径小于排粪管4内径且大于挡粪卡柱601的横截面直径。所述引流槽3的深度小于钢筋砼板层201的厚度。所述排粪管4的直径为133毫米。实施例4如图1所示,一种养猪场用粪便收集系统,包括设置在漏粪板1下的集粪池2,集粪池2由池底壁和设置在池底壁四周的池侧壁围合而成,所述池底壁由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钢筋砼板层201、冷油底层202、沥青层203、水泥砂浆层204、碎石层205和素土夯实层206构成,所述钢筋砼板层201上设置有引流槽3,引流槽3底部设置有一端与引流槽3相连通的排粪管4,排粪管4的另一端延伸出集粪池2的池底壁并与位于其下方的集粪管5相连通,所述排粪管4的进粪口处设置有用于定期排放粪便的排污塞6。所述排粪管4的进粪口处沿其管道内壁设置有环形卡台401,环形卡台401与排粪管4管道内壁一体成型且平滑过渡连接,所述排污塞6包括与环形卡台401相卡合挡粪卡柱601、固定设置在挡粪卡柱601顶部且呈圆形的挡粪板602和固定设置在挡粪板602顶部的提拉把手603,所述挡粪板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养猪场用粪便收集系统,包括设置在漏粪板(1)下的集粪池(2),其特征在于:集粪池(2)由池底壁和设置在池底壁四周的池侧壁围合而成,所述池底壁由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钢筋砼板层(201)、冷油底层(202)、沥青层(203)、水泥砂浆层(204)、碎石层(205)和素土夯实层(206)构成,所述钢筋砼板层(201)上设置有引流槽(3),引流槽(3)底部设置有一端与引流槽(3)相连通的排粪管(4),排粪管(4)的另一端延伸出集粪池(2)的池底壁并与位于其下方的集粪管(5)相连通,所述排粪管(4)的进粪口处设置有用于定期排放粪便的排污塞(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养猪场用粪便收集系统,包括设置在漏粪板(1)下的集粪池(2),其特征在于:集粪池(2)由池底壁和设置在池底壁四周的池侧壁围合而成,所述池底壁由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钢筋砼板层(201)、冷油底层(202)、沥青层(203)、水泥砂浆层(204)、碎石层(205)和素土夯实层(206)构成,所述钢筋砼板层(201)上设置有引流槽(3),引流槽(3)底部设置有一端与引流槽(3)相连通的排粪管(4),排粪管(4)的另一端延伸出集粪池(2)的池底壁并与位于其下方的集粪管(5)相连通,所述排粪管(4)的进粪口处设置有用于定期排放粪便的排污塞(6)。2.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全民
申请(专利权)人:郏县全民牧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