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贯流风叶、冷媒接头、风叶组件、贯流风机及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1883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0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贯流风叶,包括冷媒输送管;多个叶片;连接全部叶片第一端且内部具有第一空腔的第一端盖;连接全部叶片第二端且内部具有第二空腔的第二端盖;至少一个叶片的内部开设有贯通叶片自身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冷媒通道,冷媒通道的一端与第一空腔连通,另一端与第二空腔连通;冷媒输送管的第一端伸入第一空腔内并形成输送管接口,冷媒输送管的第二端伸入第二空腔内,第一端盖的侧壁上开设有端盖接口,输送管接口和端盖接口中的任意一者用于与冷媒接头的冷媒入口相连,另外一个用于与冷媒接头的冷媒出口相连。该贯流风叶有效减少了零件数量,节省了空调所占用的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冷媒接头、风叶组件、贯流风机以及空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贯流风叶、冷媒接头、风叶组件、贯流风机及空调
本技术涉及空调制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贯流风叶、冷媒接头、风叶组件、贯流风机及空调。
技术介绍
传统空调器中的换热功能是由换热器02完成的,贯流风机系统01在空调中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加速气流的流动速度,从而提高换热器02的换热效果;贯流风机系统01与换热器02是相互独立的,并且两者之间还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使得传统空调器的体积较大。为了有效减小空调器的体积,业内尝试在贯流风机的风叶内设置冷媒通路以便能够省去换热器,例如,申请号为201710160892.5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中就提供了一种贯流风叶,为了实现冷媒的流通,贯流风叶的两端转轴位置分别需要设置冷媒输入组件和冷媒输出组件,冷媒从贯流风机轴向的一端流入,从贯流风机轴向的另外一端流出,虽然能够实现冷媒的循环,但是由于贯流风叶的两端分别设置了冷媒输入组件和冷媒输出组件,因此影响了电机与贯流风叶之间的连接,需重新设计电机结构,导致结构更改较大,替换成本较高;另外还导致贯流风叶两端的零件数量较多,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空调器体积的进一步减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贯流风叶,以便使贯流风叶在集成换热器功能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简化贯流风叶的结构,从而降低空调所占用的空间;另外该贯流风叶还能够与目前通用的电机相匹配,从而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本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与上述贯流风叶匹配使用的冷媒接头;本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贯流风叶的风叶组件;本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风叶组件的贯流风机;本技术的再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贯流风机的空调。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中所公开的贯流风叶包括:冷媒输送管;沿所述冷媒输送管的周向布置的多个叶片;连接全部所述叶片第一端,且内部具有第一空腔的第一端盖,和连接全部所述叶片第二端且内部具有第二空腔的第二端盖;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叶片的内部开设有贯通叶片自身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冷媒通道,所述冷媒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所述冷媒输送管的第一端伸入所述第一空腔内并形成输送管接口,所述冷媒输送管的第二端伸入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第一端盖的侧壁上开设有端盖接口,所述输送管接口和所述端盖接口中的任意一者用于与冷媒接头的冷媒入口相连,另外一个用于与所述冷媒接头的冷媒出口相连。优选地,在上述贯流风叶中,任意一所述叶片内均设置有所述冷媒通道。优选地,在上述贯流风叶中,任意一所述叶片内均设置有多个所述冷媒通道。本技术中所公开的冷媒接头,用于与上述任意一项中所公开的贯流风叶匹配,包括:接头本体,所述接头本体包括外露端和接口端,所述接口端用于与所述端盖接口密封连接;内层套管,所述内层套管穿设于所述接头本体内,其一端与所述接头本体的外露端靠近,另一端用于与所述输送管接口密封连接;接头腔体,所述接头腔体为一盲孔,且所述接头腔体的开口位于所述接头本体的接口端,所述接头腔体的内径大于所述内层套管的外径;本体开口,所述本体开口开设于所述接头本体的侧壁上,并与所述接头腔体连通。优选地,在上述冷媒接头中,所述接头本体的接口端与所述端盖通过螺纹套相连。优选地,在上述冷媒接头中,所述内层套管套入所述冷媒输送管内,且所述内层套管的外壁与所述冷媒输送管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胶圈。优选地,在上述冷媒接头中,所述密封胶圈至少包括两层。本技术中所公开的风叶组件,包括上述任意一项中所公开的贯流风叶,还包括冷媒接头,所述冷媒接头包括:接头本体,所述接头本体包括外露端和接口端,所述接口端与所述端盖接口密封连接;内层套管,所述内层套管穿设于所述接头本体内,其一端与所述接头本体的外露端靠近,另一端与所述输送管接口密封连接;接头腔体,所述接头腔体为一盲孔,且所述接头腔体的开口位于所述接头本体的接口端,所述接头腔体的内径大于所述内层套管的外径;本体开口,所述本体开口开设于所述接头本体的侧壁上,并与所述接头腔体连通。本技术中所公开的贯流风机,包括上述风叶组件,还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端盖固定相连。本技术中所公开的空调,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贯流风机,该贯流风机为上述贯流风机,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冷媒出口与所述内层套管或所述本体开口中的其中一者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冷媒入口与所述内层套管或所述本体开口中的另外一者连通。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中所公开的贯流风叶,至少一个叶片内开设了冷媒通道,冷媒可以在叶片内进行循环,该贯流风叶一方面可以起到加速气体流动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热量交换的作用,这实质上是将传统贯流风叶与换热器的功能集成在一起,从而可以省去换热器,这就有效减小了空调的体积;另外,本技术中所公开的贯流风叶用于与冷媒接头相接的接口分别为输送管接口和端盖接口,并且输送管接口和端盖接口均位于风叶的同一端,通过设置与输送管接口和端盖接口相匹配的冷媒接头,即可实现冷媒从贯流风叶的同一端流入和流出,而贯流风叶的另一端就可以与传统的电机相匹配,无需重新设计电机结构,这一方面有效减少了贯流风叶两端的零件数量,另一方面有效降低了贯流风叶以及空调的研发和生产成本。本技术中所公开的冷媒接头与上述贯流风叶相匹配,可以实现冷媒流入贯流风叶和流出贯流风叶的目的;由于采用了上述贯流风叶,因此本技术中所公开的风叶组件、贯流风机以及空调均兼具上述贯流风叶相应的技术优点,本文中对此不再进行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空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贯流风叶的主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所公开的贯流风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所公开的贯流风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冷媒接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风叶组件的主视示意图;图7为图6的剖视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空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冷媒输送管,2为叶片,3为第一空腔,4为第一端盖,5为第二空腔,6为第二端盖,7为输送管接口,8为端盖接口,9为接头本体,10为外露端,11为接口端,12为内层套管,13为接头腔体,14为本体开口,15为螺纹套,16为驱动电机。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贯流风叶,以便使贯流风叶在集成换热器功能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简化贯流风叶的结构,从而降低空调所占用的空间;另外该贯流风叶还能够与目前通用的电机相匹配,从而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本技术的另一核心还在于提供一种上述贯流风叶专用的冷媒接头;本技术的另一核心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贯流风叶的风叶组件;本技术的另一核心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风叶组件的贯流风机;本技术的再一核心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贯流风机的空调。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贯流风叶,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媒输送管(1);沿所述冷媒输送管(1)的周向布置的多个叶片(2);连接全部所述叶片(2)的第一端,且内部具有第一空腔(3)的第一端盖(4),和连接全部所述叶片(2)的第二端,且内部具有第二空腔(5)的第二端盖(6);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叶片(2)的内部开设有贯通叶片(2)自身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冷媒通道,所述冷媒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空腔(3)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空腔(5)连通;所述冷媒输送管(1)的第一端伸入所述第一空腔(3)内并形成输送管接口(7),所述冷媒输送管(1)的第二端伸入所述第二空腔(5)内,所述第一端盖(4)的侧壁上开设有端盖接口(8),所述输送管接口(7)和所述端盖接口(8)中的任意一者用于与冷媒接头的冷媒入口相连,另外一个用于与所述冷媒接头的冷媒出口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贯流风叶,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媒输送管(1);沿所述冷媒输送管(1)的周向布置的多个叶片(2);连接全部所述叶片(2)的第一端,且内部具有第一空腔(3)的第一端盖(4),和连接全部所述叶片(2)的第二端,且内部具有第二空腔(5)的第二端盖(6);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叶片(2)的内部开设有贯通叶片(2)自身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冷媒通道,所述冷媒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空腔(3)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空腔(5)连通;所述冷媒输送管(1)的第一端伸入所述第一空腔(3)内并形成输送管接口(7),所述冷媒输送管(1)的第二端伸入所述第二空腔(5)内,所述第一端盖(4)的侧壁上开设有端盖接口(8),所述输送管接口(7)和所述端盖接口(8)中的任意一者用于与冷媒接头的冷媒入口相连,另外一个用于与所述冷媒接头的冷媒出口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风叶,其特征在于,任意一所述叶片(2)内均设置有所述冷媒通道。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贯流风叶,其特征在于,任意一所述叶片(2)内均设置有多个所述冷媒通道。4.一种冷媒接头,用于与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中所述的贯流风叶匹配,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本体(9),所述接头本体(9)包括外露端(10)和接口端(11),所述接口端(11)用于与所述端盖接口(8)密封连接;内层套管(12),所述内层套管(12)穿设于所述接头本体(9)内,其一端与所述接头本体(9)的外露端(10)靠近,另一端用于与所述输送管接口(7)密封连接;接头腔体(13),所述接头腔体(13)为一盲孔,且所述接头腔体(13)的开口位于所述接头本体(9)的接口端,所述接头腔体(13)的内径大于所述内层套管(12)的外径;本体开口(14),所述本体开口(14)开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美玲邹建煌曹雷黄洪森刘中杰张苏北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