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臭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1878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臭地漏,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防臭地漏水封槽很浅,起不到防臭作用,同时由于出水孔小易造成下水阻塞,排脏也不方便的问题。本防臭地漏包括一个呈筒状的壳体和一个面板,壳体上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位于壳体顶部且上述的面板设于进水口处,壳体内具有储水腔,出水口和进水口均与储水腔相通,壳体内还设有可拆卸的漏水斗,漏水斗的进口端与壳体进水口相吻合且它处于壳体进水口处,漏水斗的出口端位于储水腔内。本防臭地漏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方便拆卸清洗的优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地漏,特别是一种 防臭地漏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物中的卫生间、厨房、厕所等都设有地漏,这样在 残留在地面上的水就可以通过地漏从下水道中流出,保持卫生间、 厨房、厕所的整洁干净。但是长时间的使用后,下水道中的害虫 和臭气就会通过地漏爬入卫生间、厨房、厕所,这样不仅会使环 境不卫生,而且害虫会带来许多的病菌,影响住户的健康。为此,人们技术了防臭地漏。目前通常采用的防臭地漏 其结构是有一圆柱性外壳,壳内设中隔,隔上扣一带出水口的 圆碗,外壳和圆碗间形成环形水封槽。这种地漏缺点很多 一是 水封槽很浅,实际上起不到防臭作用;二是由于出水孔小,易造 成下水阻塞,另外发生阻塞排脏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防臭地漏存在的上述问题, 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方便拆卸清洗的防臭地漏。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防臭地 漏,包括一个呈筒状的壳体和一个面板,壳体上具有进水口和出 水口,进水口位于壳体顶部且上述的面板设于进水口处,所述壳 体内具有储水腔,上述的出水口和进水口均与储水腔相通,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内还设有可拆卸的漏水斗,所述漏水斗的进 口端与壳体进水口相吻合且它处于壳体进水口处,漏水斗的出口 端位于上述的储水腔内。当储水腔蓄满水时,可以起到密封仓的效果,使害虫和臭气 无法通过储水腔内的水,从而就无法从下水道通过地漏进入到用 户的居住场所。由于设置在壳体内的漏水斗是可拆卸的,所以当 小物品落入到地漏中时,只要将漏水斗拆卸下来就可方便地取出 小物品。另外当地漏阻塞或需要清洗时也很方便。漏水斗的进口 端与壳体进水口相吻合且处于壳体进水口处,这样就可以使水只 能通过漏水斗流入到储水腔内。在上述的防臭地漏中,所述的壳体内壁上设有环形凸肩,上 述的漏水斗外侧上设有凸沿,凸沿抵靠在凸肩上。这样漏斗就不 会在上述的防臭地漏中,所述的凸肩上设有至少一个凸块,上 述的凸沿设有至少一个凹口,凸块卡固在凹口内。通过凸块卡固 在凹口内使漏水斗无法在壳体内转动,从而保证了进、出水口的 流量比例保持恒定。这样无论进水口水流量有多大,都不会出现 因进水口水流量过大而造成水从地漏中反溢出的问题。在上述的防臭地漏中,所述的储水腔内设有将储水腔分隔为 左右相邻的腔体一和腔体二的隔板,上述的出水口与腔体一相通, 上述漏水斗的出口端位于腔体二内。漏水斗与腔体二之间的空隙 构成了一个蓄水槽。增加了隔板后可以使腔体二的容积变大,使 其蓄水能力得到提高,也就是增强了蓄水槽的蓄水能力,使蓄水 槽内的水不会很快蒸发掉,能长时间的保留在那里,从而能长久 有效的阻止害虫和臭气的侵入。在上述的防臭地漏中,所述的漏水斗进口端外侧与壳体内壁 之间设有密封圈。密封圈可以防止臭气从漏水斗和壳体之间的空 隙透上来。在上述的防臭地漏中,所述的壳体进水口端外侧与面板之间 设有密封环。密封环可以防止臭气从地漏和面板之间的空隙透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防臭地漏具有以下优点1、 由于设置在壳体内的漏水斗是可拆卸的,所以当贵重小物 品如戒指、项链等落入到地漏中时,只要将漏水斗拆卸下来就可 方便地取出落入到地漏中的戒指、项链等贵重小物品,另外发生 阻塞排脏也很方便。因此,它不仅方便使用,而且还方便拆卸清 洗。2、 设置在壳体进水口端部的面板是可以转动的,这样在安装 地漏时,可以通过调整面板的位置使地漏与周边环境更好的融合 在一起,达到自然美观的效果。因此,它的使用范围更广泛。附图说明图1是本防臭地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防臭地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防臭地漏中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防臭地漏中漏水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11、凸肩;12、凸块;13、隔板;14、腔体一;15、腔体二; 2、漏水斗;21、凸沿;22、凹口; 3、面板;4、 密封圈;5、密封环;6、蓄水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 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l和图2所示,本防臭地漏包括一个呈筒状的壳体l和 一个面板3,壳体1上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壳体l内具有储水 腔,其中进水口位于壳体1顶部且面板3设于进水口处。壳体1 内还设有可拆卸的漏水斗2,其中漏水斗2的进口端与壳体1进 水口相吻合且处于壳体1进水口处,漏水斗2的出口端位于储水腔内。当储水腔蓄满水时,可以起到密封仓的效果,使害虫和臭气 无法通过储水腔内的水,从而就无法从下水道通过地漏进入到用户的居住场所。由于设置在壳体1内的漏水斗2是可拆卸的,所以当贵重小物品如戒指、项链等落入到地漏中时,只要将漏水斗2拆卸下来就可方便地取出落入到地漏中的戒指、项链等贵重小 物品,另外当地漏阻塞或需要清洗时也很方便。漏水斗2的进口 端与壳体1进水口相吻合且处于壳体1进水口处,这样就可以使 水只能通过漏水斗2流入到储水腔内。如图3和图4所示,储水腔内设有将储水腔分隔为左右相邻 的腔体一 14和腔体二 15且与与壳体1连为一体的隔板13,出水 口与腔体一 14相通,漏水斗2的出口端位于腔体二 15内且漏水 斗2和腔体二 15之间的空隙构成了一个蓄水槽6。蓄水槽6有效 的隔离了壳体1的出水口和进水口,使害虫和臭气无法经过蓄水 槽6中的水。隔板13不仅将储水腔分隔为左右相邻的腔体一 14 和腔体二 15,而且增加了隔板后可以使腔体二 15的容积变大, 使其蓄水能力得到提高,也就是增强了蓄水槽6的蓄水能力,使 蓄水槽6内的水不会很快蒸发掉,能长时间的保留在那里,从而 能长久有效的阻止害虫和臭气的侵入。壳体1的内壁上设有环形凸肩11,在凸肩11上设有两个对 称的凸块12,而在漏水斗2的外侧上设有凸沿21,在凸沿21上 设有两个与凸块12相对应的凹口 22。当凸沿21抵靠在凸肩11 上时,凸块12恰好卡固在凹口 22内从而使漏水斗2在壳体1内 无法转动。这样无论进水口水流量有多大,出水口水流量与进水 口水流量的比例是保持不变的,就不会出现因进水口水流量过大 而造成水从地漏中反溢出的问题。在漏水斗2进口端外侧与壳体1内壁、壳体l进水口外侧与 面板3之间分别设有密封圈4、密封环5。密封圈4可以防止臭气从漏水斗2和壳体1之间的空隙透上来,而密封环5可以防止臭气从地漏和面板3之间的空隙透上来,从而达到多重密封效果。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 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 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 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 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壳体1、凸肩11、凸块12、搁板13、 腔体一 14、腔体二 15、漏水斗2、凸沿21、凹口 22、面板3、密 封圈4、密封环5、蓄水槽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 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 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 精神相违背的。权利要求1、一种防臭地漏,包括一个呈筒状的壳体(1)和一个面板(3),壳体(1)上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位于壳体(1)顶部且上述的面板(3)设于进水口处,所述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臭地漏,包括一个呈筒状的壳体(1)和一个面板(3),壳体(1)上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位于壳体(1)顶部且上述的面板(3)设于进水口处,所述壳体(1)内具有储水腔,上述的出水口和进水口均与储水腔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内还设有可拆卸的漏水斗(2),所述漏水斗(2)的进口端与壳体(1)进水口相吻合且它处于壳体(1)进水口处,漏水斗(2)的出口端位于上述的储水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昌庆
申请(专利权)人:玉环中辉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