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燃室进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418716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03:27
一种二燃室进风系统,它涉及燃烧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燃室进风系统。上筒体底部通过大底板连接下箱体,回转窑一端连接下箱体前表面,二燃室设置在上筒体之中并连接下箱体中的回转窑出口;二燃室进风口设置在上筒体上,二次风上进口与二次风下进口设置在二燃室与回转窑出口连接处,二次风上进口比二次风下进口位置靠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设计简单实用,利用双层结构二次风进入,保证了烟气氧气含量并进一步提高烟气在二燃室扰动,使焚烧温度更高燃烧更加彻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燃室进风系统
本技术涉及燃烧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燃室进风系统。
技术介绍
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燃烧过程“3T+1E”原则是实现完全燃烧,确保危险废物的有害成份充分焚毁去除,从而在源头上控制有害气体(二噁英类等)的生成,全面控制烟气排放的二次污染,是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3T+1E”指的是温度(Temperature)、停留时间(Time)、扰动(Turbulence)、过剩空气系数(ExcessAirRatio)。常规危废焚烧处置系统中均采用的是回转窑+二燃室的焚烧的方式,回转窑焚烧产生的烟气需要经过二燃室中的二次燃烧,进一步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确保焚烧处置效率。送入炉膛中的废物必须同氧气充分接触,才能在高温下实现全部快速高效地氧化,这就要求对废弃物进行适当的搅动。炉温越高,搅动越频繁,氧化反应速度越快,废物和空气混合越均匀越有利于焚烧和分解。因此保证二燃室焚烧效率的关键因素即“3T+1E”。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中规定了温度和停留时间,即要求烟气在1100℃停留时间超过2秒。停留时间的控制可以通过设备的规格设计来满足,温度则同焚烧工况的控制可以满足国标要求。但是对于扰动和过量空气系数,则只有通过二燃室的供风设计来实现。而实际运行过程中,这两点是最难实现的,而且非常容易对焚烧工况造成较大的影响,反而影响到了焚烧效率。常规二燃室设计中会有一处二次风入口,二次风加入,与烟气进行混合,保证烟气在富氧条件下充分燃烧,在大于两秒的停留时间中,完全破坏烟气中的有害成本,尤其对于烟气中的二噁英类的物质,具有彻底的破坏作用。但是由于二燃室设计体积较大(为了满足停留时间要求),高度受限制的情况下,二燃室的直径就需要做的较大,因此烟气通过二燃室的时候,容易产生穿透情况,尤其筒体中心位置,还未能与二次风做过充分混合、扰动,就已经进入后续烟道,而造成实际的过剩空气系数不足,燃烧不充分,而最终产生污染物尤其是二噁英类物质的超标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二燃室进风系统,它对进风做出了改进,以进一步提高烟气在二燃室扰动,并保证烟气氧气含量,确保完全焚烧所需的过量空气系数指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上筒体1、下箱体2、二燃室3、回转窑4、大底板5、二燃室进风口6、二次风上进口7、二次风下进口8、上层清渣口9、下层清渣口10、一型进气管11、二型进气管12、一号风机13、二号风机14、隔板15、上封板16、支撑板17,上筒体1底部通过大底板5连接下箱体2,回转窑4一端连接下箱体2前表面,二燃室3设置在上筒体1之中并连接下箱体2中的回转窑4出口;二燃室进风口6设置在上筒体1上,二次风上进口7与二次风下进口8设置在二燃室3与回转窑4出口连接处,二次风上进口7比二次风下进口8位置靠上;数个上层清渣口9与二次风上进口7保持水平位置设置在上筒体1表面,上层清渣口9连接一型进气管11并进入二燃室3之中,数个下层清渣口10与二次风下进口8保持水平位置设置在上筒体1表面,下层清渣口10连接二型进气管12并进入二燃室3之中;一号风机13连接设置在下箱体2左下侧,二号风机14连接设置在下箱体2后方正对回转窑4的位置;所述的二燃室3与回转窑4出口连接处为缩口结构设计,缩口结构与上筒体1之间铺设有上封板16并形成阻挡层18,隔板15与支撑板17连接上封板16和大底板5并设置在阻挡层18之中。所述的一号风机13为定频高风压鼓风机。保证风速和刚度。所述的二号风机14为变频中风压鼓风机。保证氧含量和过量空气系数,该风机可以根据工况灵活调整风量,确保在危废焚烧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工况对供风供氧及时进行调整,确保焚烧工况的稳定和焚烧效率的高效。所述的上筒体1上还设置有观察窗19。所述的一型进气管11为圆形进气口。所述的二型进气管12为方形进气口。所述的二次风上进口7与二次风下进口8之间的夹角为60°所述的数个上层清渣口9之间夹角为7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设计合理有效的二次风角度和方向,采用水平切向进风,确保二次风进入二燃室后,沿着二燃室筒壁螺旋上升,进一步延长高温烟气在二燃室内的燃烧时间,增加二燃室中的扰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设计简单实用,利用双层结构二次风进入,保证了烟气氧气含量并进一步提高烟气在二燃室扰动,使焚烧温度更高燃烧更加彻底。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图3是图2的右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二燃室3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缩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缩口结构的外部示图。附图标记说明:上筒体1、下箱体2、二燃室3、回转窑4、大底板5、二燃室进风口6、二次风上进口7、二次风下进口8、上层清渣口9、下层清渣口10、一型进气管11、二型进气管12、一号风机13、二号风机14、隔板15、上封板16、支撑板17、阻挡层18、观察窗19。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图6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上筒体1、下箱体2、二燃室3、回转窑4、大底板5、二燃室进风口6、二次风上进口7、二次风下进口8、上层清渣口9、下层清渣口10、一型进气管11、二型进气管12、一号风机13、二号风机14、隔板15、上封板16、支撑板17,上筒体1底部通过大底板5连接下箱体2,回转窑4一端连接下箱体2前表面,二燃室3设置在上筒体1之中并连接下箱体2中的回转窑4出口;二燃室进风口6设置在上筒体1上,二次风上进口7与二次风下进口8设置在二燃室3与回转窑4出口连接处,二次风上进口7比二次风下进口8位置靠上;数个上层清渣口9与二次风上进口7保持水平位置设置在上筒体1表面,上层清渣口9连接一型进气管11并进入二燃室3之中,数个下层清渣口10与二次风下进口8保持水平位置设置在上筒体1表面,下层清渣口10连接二型进气管12并进入二燃室3之中;一号风机13连接设置在下箱体2左下侧,二号风机14连接设置在下箱体2后方正对回转窑4的位置;所述的二燃室3与回转窑4出口连接处为缩口结构设计,缩口结构与上筒体1之间铺设有上封板16并形成阻挡层18,隔板15与支撑板17连接上封板16和大底板5并设置在阻挡层18之中。所述的一号风机13为定频高风压鼓风机。保证风速和刚度。所述的二号风机14为变频中风压鼓风机。保证氧含量和过量空气系数,该风机可以根据工况灵活调整风量,确保在危废焚烧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工况对供风供氧及时进行调整,确保焚烧工况的稳定和焚烧效率的高效。所述的上筒体1上还设置有观察窗19。所述的一型进气管11为圆形进气口。所述的二型进气管12为方形进气口。所述的二次风上进口7与二次风下进口8之间的夹角为60°。所述的数个上层清渣口9之间夹角为70°。二燃室本身分成上筒体和下箱体两部分组成,两部分中间结合部分采用缩口设计,以减小烟气通过的的截面积、增大烟气流速。烟气在缩口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燃室进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上筒体(1)、下箱体(2)、二燃室(3)、回转窑(4)、大底板(5)、二燃室进风口(6)、二次风上进口(7)、二次风下进口(8)、上层清渣口(9)、下层清渣口(10)、一型进气管(11)、二型进气管(12)、一号风机(13)、二号风机(14)、隔板(15)、上封板(16)、支撑板(17),上筒体(1)底部通过大底板(5)连接下箱体(2),回转窑(4)一端连接下箱体(2)前表面,二燃室(3)设置在上筒体(1)之中并连接下箱体(2)中的回转窑(4)出口;二燃室进风口(6)设置在上筒体(1)上,二次风上进口(7)与二次风下进口(8)设置在二燃室(3)与回转窑(4)出口连接处,二次风上进口(7)比二次风下进口(8)位置靠上;数个上层清渣口(9)与二次风上进口(7)保持水平位置设置在上筒体(1)表面,上层清渣口(9)连接一型进气管(11)并进入二燃室(3)之中,数个下层清渣口(10)与二次风下进口(8)保持水平位置设置在上筒体(1)表面,下层清渣口(10)连接二型进气管(12)并进入二燃室(3)之中;一号风机(13)连接设置在下箱体(2)左下侧,二号风机(14)连接设置在下箱体(2)后方正对回转窑(4)的位置;所述的二燃室(3)与回转窑(4)出口连接处为缩口结构设计,缩口结构与上筒体(1)之间铺设有上封板(16)并形成阻挡层(18),隔板(15)与支撑板(17)连接上封板(16)和大底板(5)并设置在阻挡层(18)之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燃室进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上筒体(1)、下箱体(2)、二燃室(3)、回转窑(4)、大底板(5)、二燃室进风口(6)、二次风上进口(7)、二次风下进口(8)、上层清渣口(9)、下层清渣口(10)、一型进气管(11)、二型进气管(12)、一号风机(13)、二号风机(14)、隔板(15)、上封板(16)、支撑板(17),上筒体(1)底部通过大底板(5)连接下箱体(2),回转窑(4)一端连接下箱体(2)前表面,二燃室(3)设置在上筒体(1)之中并连接下箱体(2)中的回转窑(4)出口;二燃室进风口(6)设置在上筒体(1)上,二次风上进口(7)与二次风下进口(8)设置在二燃室(3)与回转窑(4)出口连接处,二次风上进口(7)比二次风下进口(8)位置靠上;数个上层清渣口(9)与二次风上进口(7)保持水平位置设置在上筒体(1)表面,上层清渣口(9)连接一型进气管(11)并进入二燃室(3)之中,数个下层清渣口(10)与二次风下进口(8)保持水平位置设置在上筒体(1)表面,下层清渣口(10)连接二型进气管(12)并进入二燃室(3)之中;一号风机(13)连接设置在下箱体(2)左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平韩运朝刘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灿州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