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P插座转换3.5mm的4节耳机插座和DC插座的适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1532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0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DP插座转换3.5mm的4节耳机插座和DC插座的适配器,包括:DP插座、3.5mm的4节耳机插座、DC插座、第一次注塑壳体和第二次注塑壳体;DP插座设置在适配器的下部;3.5mm的4节耳机插座设置在适配器的右侧偏上部位;DC插座设置在适配器的顶部;3.5mm的4节耳机插座的引脚和DC插座的引脚通过线缆连接DP插座的引脚;第一次注塑壳体固定DP插座、3.5mm的4节耳机插座和DC插座;第二次注塑壳体覆盖第一次注塑壳体。具有实现将DP插座部分引脚转接到耳机插座和DC插座上,达成转接功能,实现同一台设备的多功能、多连接;第一次注塑壳体使用硬胶材料可以抵抗冲击,保护线缆和焊盘;第二次注塑壳体使用软胶材料提供了良好的手感并增加设备防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DP插座转换3.5mm的4节耳机插座和DC插座的适配器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DP插座转换3.5mm的4节耳机插座和DC插座的适配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科学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子设备的需求以及购买能力大幅增长。生产厂商在电子设备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和设备使用的通用性与简便性,比如设备的运算处理更强劲快捷,显示效果更加清晰艳丽,音质更加完美震撼,设备接口更加多样性和人性化。为了在视觉和音质上增加用户身临其境的感觉,现在电子设备中各种专业接口的使用越来越多,以实现高质量的音频、视频信号的传输。现有技术中数字电视、电脑等设备通常会在其主板上预先设置有HDMI、DVI、VGA以及DP等多种接口。其中:HDMI接口用于同时进行数字视频与音频信号的传输;DVI接口用于进行数字视频信号的传输;VGA接口用于进行模拟视频信号的传输;DP接口用于进行高清数字视频和音频信号的传输。由于使用途径和便利性的需求,用户往往在很多场合需要适配器连接专用接口来转化所需要的功能,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转接头有MiniDP接头转HDMI插座和VGA插座的适配器,采用传统的通过壳体与连接器的扣位、螺纹等固定方式或通过固定焊接连接器的PCB电路板的方式将各个连接器主体与固定壳体进行固定连接。但这种适配器自身固定效果不佳、适配器壳体手感不好、抗静电干扰能力不足,更主要的不能实现对DP插座进行3.5mm耳机插座和DC插座的转换。因此希望有一种DP插座转换3.5mm的4节耳机插座和DC插座的适配器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为了能满足将DP插座部分引脚连接到3.5mm耳机插座和DC插座上的转换需求,同时显著提升转换器壳体的手感和自身的固定效果,提升静电性等效果,实现一台设备的多功能、多连接。本技术提供一种DP插座转换3.5mm的4节耳机插座和DC插座的适配器,其包括:DP插座、3.5mm的4节耳机插座、DC插座、第一次注塑壳体和第二次注塑壳体;所述DP插座设置在适配器的下部;所述3.5mm的4节耳机插座设置在适配器的右侧偏上部位;所述DC插座设置在适配器的顶部;所述3.5mm的4节耳机插座的引脚和所述DC插座的引脚通过线缆连接所述DP插座的引脚;所述第一次注塑壳体固定所述DP插座、3.5mm的4节耳机插座和DC插座,保护之间连接的线缆;所述第二次注塑壳体覆盖所述第一次注塑壳体,提供抗冲击能力。优选地,在所述DP插座的两侧、沿宽度方向上分别设置有凹槽,辅助所述DP插座的固定。优选地,所述第二次注塑壳体在所述DC插座位置处设置有沉头孔结构,增加所述DP插座的爬电距离。优选地,所述第二次注塑壳体在所述3.5mm的4节耳机插座位置处设置有导向固定孔,所述导向固定孔形状配合耳机插头上的保护条。优选地,所述导向固定孔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次注塑壳体右侧的所述3.5mm的4节耳机插座位置的上面和下面。优选地,所述第二次注塑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数字指示标记,以区分所述3.5mm的4节耳机插座和所述DC插座的位置。优选地,所述线缆与所述DP插座的引脚、3.5mm的4节耳机插座的引脚和DC插座的引脚通过焊接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具有实现将DP插座部分引脚转接到耳机插座和DC插座上,达成转接功能,实现同一台设备的多功能、多连接,在结构上通过包胶方式实现加固、缓冲效果,使产品牢固可靠;第一次注塑壳体使用硬胶材料可以抵抗冲击,保护线缆和焊盘;第二次注塑壳体使用软胶材料提供了良好的手感并增加设备防滑。附图说明图1是DP插座转换3.5mm的4节耳机插座和DC插座的适配器仰视示意图。图2是DP插座转换3.5mm的4节耳机插座和DC插座的适配器俯视示意图。图3是DP插座转换3.5mm的4节耳机插座和DC插座的适配器的连接器示意图。图4是DP插座转换3.5mm的4节耳机插座和DC插座的适配器的第一次注塑壳体示意图。图5是DP插座转换3.5mm的4节耳机插座和DC插座的适配器的第二次注塑壳体示意图。图6是DP插座转换3.5mm的4节耳机插座和DC插座的适配器的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101-第一次注塑壳体,102-第二次注塑壳体,201-DP插座,202-DP插座,203-3.5mm的4节耳机插孔,204-沉头孔结构,205-数字指示标记,206-导向固定孔,207-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6所示,一种DP插座转换3.5mm的4节耳机插座和DC插座的适配器,其包括:DP插座201、3.5mm的4节耳机插座203、DC插座202、第一次注塑壳体101和第二次注塑壳体102;所述DP插座202设置在适配器的下部;所述3.5mm的4节耳机插座203设置在适配器的右侧偏上部位;所述DC插座202设置在适配器的顶部;所述3.5mm的4节耳机插座203的引脚和所述DC插座202的引脚通过线缆连接所述DP插座201的引脚;所述第一次注塑壳体101固定所述DP插座201、3.5mm的4节耳机插座203和DC插座202,保护之间连接的线缆;所述第二次注塑壳体102覆盖所述第一次注塑壳体101,提供抗冲击能力。在所述DP插座201的两侧、沿宽度方向上分别设置有凹槽207,辅助所述DP插座201的固定。所述第二次注塑壳体102在所述DC插座202位置处设置有沉头孔结构204,增加所述DP插座202的爬电距离。所述第二次注塑壳体102在所述3.5mm的4节耳机插座203位置处设置有导向固定孔204,所述导向固定孔204形状配合耳机插头上的保护条。所述导向固定孔204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次注塑壳体102右侧的所述3.5mm的4节耳机插座203位置的上面和下面。所述第二次注塑壳体102的顶部设置有数字指示标记205,以区分所述3.5mm的4节耳机插座203和所述DC插座202的位置。所述线缆与所述DP插座201的引脚、3.5mm的4节耳机插座203的引脚和DC插座202的引脚通过焊接连接。如图1-2详细说本产品包括3个连接器,分别为DP插座201、3.5mm的4节耳机插座203、DC插座202,以DP插座为基础将信号分别转到3.5mm耳机插座和DC插座,产品外观从正面看DP插座在底部,3.5mm耳机插座在右侧,DC插座在上部。如图3,整体结构上各连接器根据相应线序通过导线焊接。如图4,然后采用整体注塑的形式注塑第一层硬胶将三个连接器及线缆固定到一起。如图5,然后整体注塑第二层软胶,加工成完整的产品外观。首先第一次注塑后形成第一次注塑壳体101不仅对连接器起到了很好的固定,同时也保护了线缆和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DP插座转换3.5mm的4节耳机插座和DC插座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DP插座、3.5mm的4节耳机插座、DC插座、第一次注塑壳体和第二次注塑壳体;所述DP插座设置在适配器的下部;所述3.5mm的4节耳机插座设置在适配器的右侧偏上部位;所述DC插座设置在适配器的顶部;所述3.5mm的4节耳机插座的引脚和所述DC插座的引脚通过线缆连接所述DP插座的引脚;所述第一次注塑壳体固定所述DP插座、3.5mm的4节耳机插座和DC插座,保护之间连接的线缆;所述第二次注塑壳体覆盖所述第一次注塑壳体,提供抗冲击能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DP插座转换3.5mm的4节耳机插座和DC插座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DP插座、3.5mm的4节耳机插座、DC插座、第一次注塑壳体和第二次注塑壳体;所述DP插座设置在适配器的下部;所述3.5mm的4节耳机插座设置在适配器的右侧偏上部位;所述DC插座设置在适配器的顶部;所述3.5mm的4节耳机插座的引脚和所述DC插座的引脚通过线缆连接所述DP插座的引脚;所述第一次注塑壳体固定所述DP插座、3.5mm的4节耳机插座和DC插座,保护之间连接的线缆;所述第二次注塑壳体覆盖所述第一次注塑壳体,提供抗冲击能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P插座转换3.5mm的4节耳机插座和DC插座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DP插座的两侧、沿宽度方向上分别设置有凹槽,辅助所述DP插座的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DP插座转换3.5mm的4节耳机插座和DC插座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次注塑壳体在所述DC插座位置处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春辉王航吴营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