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和粘胶纤维的混纺纱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1424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0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棉和粘胶纤维的混纺纱线,属于纺织品领域,解决了混纺纤维之间简单的螺旋捻接,而导致结构强度低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第一棉纤维和第一粘胶纤维,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棉纤维和第一粘胶纤维套设有锁紧环,所述锁紧环与纱线的中心线呈同轴设置,所述锁紧环为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加捻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利用锁紧环将第一棉纤维和第一粘胶纤维固定,有效减少第一棉纤维和第一粘胶纤维出现退捻现象,进而提高纱线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棉和粘胶纤维的混纺纱线
本技术涉及一种纺织品,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棉和粘胶纤维的混纺纱线。
技术介绍
粘胶纤维的化学组成以及染色性均与棉相似,两者混纺时可以互补两者之间的缺点,混纺后可以利用棉纤维提高断裂强度,并且使混纺后纱线更加舒适。而粘胶纤维透气性好并且廉价,有效提高混纺后纱线的透气性,并且降低了混纺纱线的成本。目前,公告号为CN202688587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棉纤维、芦荟纤维、粘胶纤维混纺纱线,所述纱线为赛络纺单纱,所述单纱由两根粗纱组成,所述粗纱是由棉纤维、芦荟纤维、粘胶纤维组成螺旋捻和结构,所述单纱包括纤维含量混纺比为50%的棉纤维、30%的芦荟纤维,20%的粘胶纤维。利用三种纤维的功能相互结合,保留原有精梳棉纱线吸湿、透气、手感滑糯、抗起毛起球等优良性能同时进一步增加芦荟纤维和粘胶纤维的特点,扩大产品应用领域,可广泛适用于内衣、休闲服、时尚女装、衬衣、西装、床上用品等机织或针织面料生产,也提高产品的制衣性能和档次。但上述技术方案中棉纤维、芦荟纤维和粘胶纤维只是简单的螺旋捻接,抱合差,结构强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棉和粘胶纤维的混纺纱线,利用锁紧环将第一棉纤维和第一粘胶纤维固定,有效减少第一棉纤维和第一粘胶纤维出现退捻现象,进而提高纱线的结构强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棉和粘胶纤维的混纺纱线,包括第一棉纤维和第一粘胶纤维,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棉纤维和第一粘胶纤维套设有锁紧环,所述锁紧环与纱线的中心线呈同轴设置,所述锁紧环为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加捻而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锁紧环将第一棉纤维和第一粘胶纤维固定,从而提高第一棉纤维和第一粘胶纤维连接强度,有效减少第一棉纤维和第一粘胶纤维出现退捻现象,进而提高纱线的结构强度;并且当第一棉纤维或第一粘胶纤维断裂时,锁紧环将第一棉纤维和第一粘胶纤维固定,防止引纤维断裂而使纱线断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棉纤维有两根并且两者相互抵触,两个所述第一棉纤维的线性轨迹以纱线的中心线呈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粘胶纤维有若干根,所述第一粘胶纤维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棉纤维抵触位置的两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粘胶纤维嵌于两根第一棉纤维之间的缝隙处,使纱线的横截面近似呈圆形,使混纺纱线更加美观,并且在后期将纱线纺织成布料不需要考虑纱线的方向,方便后期纺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棉纤维的纤度大于第一粘胶纤维的纤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更多的第一粘胶纤维卷绕于纱线上,使纱线的横截面更加近似于圆形,使纱线的表面更加光滑,并且使第一棉纤维和第一粘胶纤维贴合的更加紧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棉纤维远离纱线中心线的一侧和第一粘胶纤维远离纱线中心线的一侧同时与以纱线中心线为圆心的圆相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使纱线的横截面更加近似于圆形,进一步使纱线更加光滑。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棉纤维和所述第一粘胶纤维呈螺旋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棉纤维和第一粘胶纤维呈螺旋结构,使第一棉纤维和第一粘胶纤维连接更加紧密,防止第一棉纤维和第一粘胶纤维从中间散开;并且当纱线受到拉力时,第一棉纤维和第一粘胶纤维均有被拉直的趋势从而两者之间会产出摩擦,增加了纱线的断裂比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粘胶纤维之间以及所述第一粘胶纤维与第一棉纤维之间设有热熔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热熔胶增强第一粘胶纤维之间以及第一粘胶纤维与第一棉纤维之间连接结构,使第一粘胶纤维之间以及第一粘胶纤维与第一棉纤维之间更加紧密,并且减少了第一粘胶纤维之间以及第一粘胶纤维与第一棉纤维之间的相对移动,进一步增加了纱线的断裂比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棉纤维绕设有第二棉纤维和第二粘胶纤维,所述第二棉纤维和第二粘胶纤维以纱线的中心线呈轴对称。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棉纤维和第二粘胶纤维缠绕于纱线的最外侧,从而使纱线的结构强度更强,并且使纱线中两种纤维的占比更加趋近平等,使两者的优点和缺点互补;同时利用第二棉纤维和第二粘胶纤维保护第一棉纤维和第二粘胶纤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棉纤维和第二粘胶纤维的绕线方向与第一棉纤维和第一粘胶纤维的绕线方向相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纱线受到拉力时,因第一棉纱线和第二粘胶纤维的旋向和第二棉纤维和第二粘胶纤维的旋向相反,第二棉纤维和第二粘胶纤维会与第一棉纱线和第二粘胶纤维之间产生向反方向的运动趋势,从而产生摩擦力,利用摩擦力增强了纱线的断裂比强度。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利用锁紧环将第一棉纤维和第一粘胶纤维固定,从而提高第一棉纤维和第一粘胶纤维连接强度,有效减少第一棉纤维和第一粘胶纤维出现退捻现象,进而提高纱线的结构强度,并且在第一棉纤维或第一粘胶纤维断裂时,锁紧环将第一棉纤维和第一粘胶纤维固定,防止引纤维断裂而使纱线断开;其二,第一棉纤维和第一粘胶纤维螺旋加捻,使第一粘胶纤维嵌于两根第一棉纤维之间的缝隙处,使纱线的横截面近似呈圆形,使纱线的表面更加光滑,方便后期纺织;其三,将第二棉纤维和第二粘胶纤维反向缠绕于纱线的最外侧,保护第一棉纤维和第二粘胶纤维,使纱线的结构强度更强,当纱线受到拉力时,第二棉纤维和第二粘胶纤维会与第一棉纱线和第二粘胶纤维之间产生向反的运动趋势,从而产生摩擦力,利用摩擦力增强了纱线的断裂比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横截面的剖面图;图2为本实施例用于展示锁紧环的立体图。附图标记:1、内芯;11、第一棉纤维;12、第一粘胶纤维;2、外壳;21、第二棉纤维;22、第二粘胶纤维;3、锁紧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一种棉和粘胶纤维的混纺纱线,如图1所示,包括内芯1和外壳2,外壳2套置于内芯1外保护内芯1。如图1所示,内芯1为包括第一棉纤维11和第一粘胶纤维12。第一棉纤维11有两根,两根第一棉纤维11呈螺旋形并且两个第一棉纤维11的线性轨迹以纱线的中心线呈轴对称设置。第一粘胶纤维12有六根并且第一粘胶纤维12的纤度小于第一棉纤维11。六根第一粘胶纤维12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棉纤维11抵触位置的上下两侧,并且使最外侧的第一棉纤维11远离纱线中心线的一侧和第一粘胶纤维12远离纱线中心线的一侧同时与以纱线中心线为圆心的圆相切。将第一粘胶纤维12嵌于两根第一棉纤维11之间的缝隙处,使纱线的横截面近似呈圆形,使混纺纱线更加美观,并且在后期将纱线纺织成布料不需要考虑纱线的方向,方便后期纺织。为了提高纱线的强度,在第一粘胶纤维12之间以及第一粘胶纤维12与第一棉纤维11之间涂有热熔胶,利用热熔胶将第一粘胶纤维12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棉和粘胶纤维的混纺纱线,包括第一棉纤维(11)和第一粘胶纤维(12),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棉纤维(11)和第一粘胶纤维(12)套设有锁紧环(3),所述锁紧环(3)与纱线的中心线呈同轴设置,所述锁紧环(3)为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加捻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棉和粘胶纤维的混纺纱线,包括第一棉纤维(11)和第一粘胶纤维(12),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棉纤维(11)和第一粘胶纤维(12)套设有锁紧环(3),所述锁紧环(3)与纱线的中心线呈同轴设置,所述锁紧环(3)为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加捻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棉和粘胶纤维的混纺纱线,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棉纤维(11)有两根并且两者相互抵触,两个所述第一棉纤维(11)的线性轨迹以纱线的中心线呈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粘胶纤维(12)有若干根,所述第一粘胶纤维(12)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棉纤维(11)抵触位置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棉和粘胶纤维的混纺纱线,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棉纤维(11)的纤度大于第一粘胶纤维(12)的纤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棉和粘胶纤维的混纺纱线,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棉纤维(11)远离纱线中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哲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力达现代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