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给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41269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0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给水处理系统,包括处理池,通过处理池内设有的第一隔断墙和第二隔断墙将处理池分割为相互独立的絮凝池、过渡池和沉淀池,所述的絮凝池与过渡池通过第一隔断墙底部设有的过水缺口导通,所述的过渡池与沉淀池通过第二隔断墙上镶嵌的配水花墙导通,所述的沉淀池的顶部设有集水槽,该集水槽与设在处理池一侧的出水管连通,所述的絮凝池与设在处理池的另一侧设有的进水管连通,且所述的进水管上设有进水混合器,工艺简单,能够方便安装,同时能够有效的提高污水的处理利用率,并且能够较少排放,避免出现二次污染的情况。

A water treatment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water supply treatment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treatment pool. The treatment pool is divided into independent flocculation pool, transitional pool and sedimentation pool by the first partition wall and the second partition wall in the treatment pool. The flocculation pool and transitional pool are connected through a water passage gap at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partition wall. The aqueduct and the sedimentation tank are connected through a water distribution wall embedded in the second partition wall. The top of the sedimentation tank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catchment tank,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let pipe on one side of the treatment tank, the flocculation tank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let pipe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treatment tank, and the inlet pipe is provided with an inlet mixer. The process is simple, easy to instal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sewage treatment, and can discharge less, to avoid secondary pollu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给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给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1×1012m3,是世界上第四大淡水储备国家。但是我国水资源总体分布不均衡,许多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和水资源匮乏,其短缺程度比能源更为严重。火力发电厂是用水大户,以一个1000MW机组火电厂为例,当采用直流供水系统时,其用水量约40m3/s,当采用循环冷却供水系统时,耗水量约1m3/s。2013年10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国家统计局、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四部门联合印发《重点工业行业用水效率指南》显示2010年我国火电行业年取水量(不含直流冷却)83.7亿立方米。火力发电厂用水费用在电力生产成本中占相当比重。因此,加大火力发电厂预处理力度,提高水的利用率,减少排放,不仅具有社会效益,而且也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水的利用率,减少排放的给水处理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给水处理系统,包括处理池,通过处理池内设有的第一隔断墙和第二隔断墙将处理池分割为相互独立的絮凝池、过渡池和沉淀池,所述的絮凝池与过渡池通过第一隔断墙底部设有的过水缺口导通,所述的过渡池与沉淀池通过第二隔断墙上镶嵌的配水花墙导通,所述的沉淀池的顶部设有集水槽,该集水槽与设在处理池一侧的出水管连通,所述的絮凝池与设在处理池的另一侧设有的进水管连通,且所述的进水管上设有进水混合器。所述的絮凝池内通过设有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絮凝池分割为一级絮凝池、二级絮凝池和三级絮凝池,所述的一级絮凝池与二级絮凝池之间通过第一隔板底部设有的过水口连通,所述的二级絮凝池与三级絮凝池之间通过第二隔板顶部设有的过水孔连通,所述的一级絮凝池与进水管连通,所述的三级絮凝池与过渡池连通,所述的一级絮凝池、二级絮凝池和三级絮凝池内分别设有絮凝设备。所述的絮凝设备包括絮凝箱,该絮凝箱的一端设有进水口,另一端设有出水口,进水口一端的絮凝箱内设有分布器,所述的分布器的下方设有竖板将絮凝箱的上部分分割为两部分,所述的分布器底部设有两个分布口分别与竖板将絮凝箱的上部分分割的两部分连通,所述的竖板和絮凝箱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翼片,且该多个翼片上下间隔交互设置。所述的过渡池内通过过渡池内设有的过渡隔断将过渡池分别一级过渡池和二级过渡池,所述的一级过渡池与二级过渡池通过过渡隔断顶部设有的过渡隘口连通。所述的沉淀池的中部设有沉淀斜板,且该沉淀斜板位于集水槽的下方;所述的沉淀斜板包括斜板本体和均匀设在斜板本体上且将斜板本体上下打通的斜孔。所述的进水混合器包括管体,设在管体两端且与进水管连接的上法兰和下法兰,所述的管体内上下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架,该上下两端设有的连接架之间设有转轴,该转轴的两端与连接架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的转轴上均与设有多个搅拌叶。靠近出水管一侧的处理池上设有集水池,所述的集水槽的端部延伸到处理池外与集水池连通,所述的出水管与集水池连通。所述的二级过滤池的底部设有斜面,且高斜面的最底部与配水花墙的底部相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工艺简单,能够方便安装,同时能够有效的提高污水的处理利用率,并且能够较少排放,避免出现二次污染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絮凝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沉淀斜板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沉淀斜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进水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处理池;2.絮凝池;3.第一隔断墙;4.集水池;5.过渡池;6.第二隔断墙;7.进水管;8.出水管;9.进水混合器;10.沉淀池;11.集水槽;12.沉淀斜板;13.配水花墙;201.第一隔板;202.第二隔板;203.一级絮凝池;204.二级絮凝池;205.三级絮凝池;206.絮凝设备;207.絮凝箱;208.进水口;209.出水口;210.分布器;211.分布口;212.翼片;213.竖板;501.过渡隔断;502.一级过渡池;503.二级过渡池;901.管体;902.上法兰;903.下法兰;904.连接架;905.转轴;906.搅拌叶;907.轴承;1201.斜板本体;1202.斜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给水处理系统,包括处理池1,通过处理池1内设有的第一隔断墙3和第二隔断墙6将处理池1分割为相互独立的絮凝池2、过渡池5和沉淀池10,所述的絮凝池2与过渡池5通过第一隔断墙3底部设有的过水缺口导通,所述的过渡池5与沉淀池10通过第二隔断墙6上镶嵌的配水花墙13导通,所述的沉淀池10的顶部设有集水槽11,该集水槽11与设在处理池1一侧的出水管8连通,所述的絮凝池2与设在处理池1的另一侧设有的进水管7连通,且所述的进水管7上设有进水混合器9。所述的絮凝池2、过渡池5和沉淀池10相互独立,能够相互独立的完成絮凝、过渡和沉淀的作用,不会发生相互的干扰,同时在进入到各自的连通都是通过过水孔来进行连通的,无需动力将其从一个设备中引入到另一设备中,所述的集水槽11是将经过沉淀后的水通过集水槽11引入到出水管8中对处理后的水进行排出,所述的过渡池与沉淀池10是通过配水花墙13进行导通的,该配水花墙13上设有多个过水孔,过渡池中的水通过该过水孔进入到沉淀池10中,具体的在工作是,需要处理的水通过进水管7进入到絮凝池2中,在进入到絮凝池2是首先经过进水混合器9进行混合处理,使进入到絮凝池2中需要处理的水能够充分的混合,进入到絮凝池2中的水进行絮凝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可以增加絮凝剂加快絮凝处理的效果,絮凝处理后的水通过过渡池进入到沉淀池10中进行沉淀处理,经过沉淀处理后的水既沉淀池顶部的水进入到集水槽11中,通过出水管8排出,完成了整个给水的处理,工艺简单,并且相互独立,能够方便安装,同时采用混合、絮凝和沉淀一起能够有效的提高水处理率。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和图2所述的絮凝池2内通过设有的第一隔板201和第二隔板202将絮凝池2分割为一级絮凝池203、二级絮凝池204和三级絮凝池205,所述的一级絮凝池203与二级絮凝池204之间通过第一隔板201底部设有的过水口连通,所述的二级絮凝池204与三级絮凝池205之间通过第二隔板202顶部设有的过水孔连通,所述的一级絮凝池203与进水管7连通,所述的三级絮凝池205与过渡池5连通,所述的一级絮凝池203、二级絮凝池204和三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给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池(1),通过处理池(1)内设有的第一隔断墙(3)和第二隔断墙(6)将处理池(1)分割为相互独立的絮凝池(2)、过渡池(5)和沉淀池(10),所述的絮凝池(2)与过渡池(5)通过第一隔断墙(3)底部设有的过水缺口导通,所述的过渡池(5)与沉淀池(10)通过第二隔断墙(6)上镶嵌的配水花墙(13)导通,所述的沉淀池(10)的顶部设有集水槽(11),该集水槽(11)与设在处理池(1)一侧的出水管(8)连通,所述的絮凝池(2)与设在处理池(1)的另一侧设有的进水管(7)连通,且所述的进水管(7)上设有进水混合器(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给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池(1),通过处理池(1)内设有的第一隔断墙(3)和第二隔断墙(6)将处理池(1)分割为相互独立的絮凝池(2)、过渡池(5)和沉淀池(10),所述的絮凝池(2)与过渡池(5)通过第一隔断墙(3)底部设有的过水缺口导通,所述的过渡池(5)与沉淀池(10)通过第二隔断墙(6)上镶嵌的配水花墙(13)导通,所述的沉淀池(10)的顶部设有集水槽(11),该集水槽(11)与设在处理池(1)一侧的出水管(8)连通,所述的絮凝池(2)与设在处理池(1)的另一侧设有的进水管(7)连通,且所述的进水管(7)上设有进水混合器(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絮凝池(2)内通过设有的第一隔板(201)和第二隔板(202)将絮凝池(2)分割为一级絮凝池(203)、二级絮凝池(204)和三级絮凝池(205),所述的一级絮凝池(203)与二级絮凝池(204)之间通过第一隔板(201)底部设有的过水口连通,所述的二级絮凝池(204)与三级絮凝池(205)之间通过第二隔板(202)顶部设有的过水孔连通,所述的一级絮凝池(203)与进水管(7)连通,所述的三级絮凝池(205)与过渡池(5)连通,所述的一级絮凝池(203)、二级絮凝池(204)和三级絮凝池(205)内分别设有絮凝设备(20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给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絮凝设备(206)包括絮凝箱(207),该絮凝箱(207)的一端设有进水口(208),另一端设有出水口(209),进水口(208)一端的絮凝箱(207)内设有分布器(210),所述的分布器(210)的下方设有竖板(213)将絮凝箱(207)的上部分分割为两部分,所述的分布器(210)底部设有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向军李嘉宇梁鸿吴小凡吴伟伟尹小龙乔莎莎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创源水处理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