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智博专利>正文

一种厨房下水地漏接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0831 阅读:708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厨房下水地漏接管。其主要特征是:主体为塑料薄膜软管构成。它的上端套在厨房水池出水管的外面,由紧固体把两者固定在一起。中间由上支承圈、下支承圈密封联接在下水地漏上,下端放入下水地漏内。它可将厨房水池出水管流出的废水直接引导流入下水地漏内。依靠残留在塑料薄膜软管内壁上的水、油污的张力和粘度,使其内壁自动粘合在一起,形成密封。具有防潮、防臭、防虫、防堵的功能。(*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一种厨房下水地漏接管。目前广泛使用的厨房下水地漏,由于本身结构的原因,容易积存污物、发生堵塞。下水地漏周围常年潮湿的环境,为喜欢在潮湿、肮脏角落活动的蟑螂、小蠓虫等害虫提供了获取食物和繁殖生存的条件。因此,这一状况应当加以解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上支承圈、下支承圈和塑料薄膜软管构成的厨房下水地漏接管。它可将厨房水池出水管流出的废水,直接密封的引导流入到下水地漏内。它具有防潮、防虫、防堵等功能。不仅可以彻底解决上述影响室内环境卫生的状况,还可以防止下水道冒出的臭气污染室内空气,避免这些有害气体对人们身体的伤害。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靠上端套接在厨房水池出水管上,中间由上支承圈、下支承圈与下水地漏密封连接,下端穿入下水地漏中心孔内的塑料薄膜软管,将厨房水池出水管流出的废水直接引导流入到下水地漏内。依靠残留在塑料薄膜软管内壁上的水、油污的张力和粘度,把塑料薄膜软管的内壁粘合在一起形成密封。解决方案是,把输水用的塑料薄膜软管的一端向内翻,使之形成里、外两层的嵌套结构。下支承圈平放在塑料薄膜软管里、外两层之间相连的U形折弯处。在靠近下支承圈的地方,把塑料薄膜软管的里、外两层合到一起加热粘合,下支承圈便被封装在塑料薄膜软管的里、外两层中间。上支承圈放在嵌套在一起的塑料薄膜软管里层管的孔中,将塑料薄膜软管里层管的端头再向内翻,从上支承圈和下支承圈的内孔中穿出来,做为塑料薄膜软管下端,原来嵌套时的外层为塑料薄膜软管上端,拉紧塑料薄膜软管的上、下两端,使内、外直径尺寸相同,具有一定刚性强度的上支承圈和下支承圈重叠落在一起后,再将塑料薄膜软管的下端穿入到下水地漏的中心孔内。将重叠落在一起的上支承圈、下支承圈同时镶嵌到下水地漏的环形凹槽中,上支承圈、下支承圈及塑料薄膜软管与下水地漏的环形凹槽便构成了密封结构,保证了塑料薄膜软管与下水地漏之间的密封连接。将塑料薄膜软管的上端套接在厨房水池出水管外面,并用由弹性橡胶圈或塑料绳构成的紧固体将两者固定在一起,即完成了厨房下水地漏接管的制造和安装。本专利技术的特点是厨房水池出水管流出的废水,只能经塑料薄膜软管的疏导直接流进下水地漏中心孔内。所以,下水地漏的周围不再潮湿和积存污物。残留在塑料薄膜软管内壁上的水和油污的张力,可自动地把塑料薄膜软管的内壁粘合在一起,形成了可靠的密封,封住了下水地漏下面的臭气,使其不能冒出。当厨房水池出水管内再次有水流出时,塑料薄膜软管能被水流落差造成的水压力胀起,使水流畅通无阻地通过。当水压力消失后塑料薄膜软管又被残留在其内壁上的水、油污重新粘和到一起。因此,本专利技术彻底解决了厨房下水地漏周围及由此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以下结合附图(安装示例剖面图)对本专利技术作以说明将输水用的塑料薄膜软管(3)的一端向内翻,使之形成里、外两层的嵌套结构。下支承圈(5)平放在塑料薄膜软管(3)里、外两层之间相连的U形折弯处。在靠近下支承圈(5)的地方,把塑料薄膜软管(3)的里、外两层合到一起加热粘合,下支承圈(5)便被封装在塑料薄膜软管(3)的里、外两层中间。上支承圈(4)放在嵌套在一起的塑料薄膜软管(3)里层管的孔中,将塑料薄膜软管(3)里层管的端头再向内翻,从上支承圈(4)和下支承圈(5)的内孔中穿出来并拉紧,使上支承圈(4)和下支承圈(5)重叠落在一起后,再穿入到下水地漏(6)的中心孔内。将重叠落在一起的上支承圈(4)、下支承圈(5)同时镶嵌到下水地漏(6)的环形凹槽中。塑料薄膜软管(3)的上端套接在厨房水池出水管(1)外面,并用由弹性橡胶圈或塑料绳构成的紧固体(2)将两者固定在一起。权利要求1.一种厨房下水地漏接管,靠上端套接在厨房水池出水管上,中间由重叠落在一起的上支承圈、下支承圈密封联接在下水地漏上,下端穿入下水地漏孔内的塑料薄膜软管,将厨房水池出水管流出的废水直接引导流入下水地漏内,靠残留在塑料薄膜软管内壁上的水、油污的张力和粘度,把塑料薄膜软管的内壁粘合在一起形成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接管,其特征在于经塑料薄膜软管封装、嵌套使上支承圈、下支承圈重叠落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书2所述的接管,其特征在于将塑料薄膜软管的一端向外翻,并将两端对齐,形成里、外两层的嵌套结构,下支承圈放在塑料薄膜软管里、外两层中间U形折弯处,在紧靠下支承圈的地方,把塑料薄膜软管的里、外两层加热粘合在一起,使下支承圈封装在塑料薄膜软管的里、外两层中间。4.根据权利要求书2到3所述的接管,其特征在于上支承圈放在塑料薄膜软管的里层管孔内,将塑料薄膜软管里层向内翻,从上支承圈的内孔和已被塑料薄膜软管封装在里、外两层中间的下支承圈的内孔中穿出来,做为塑料薄膜软管下端,原来嵌套时的外层为上端,拉紧上、下两端,使内、外直径尺寸相同,具有一定刚性强度的上支承圈、下支承圈重叠地落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接管,其特征在于塑料薄膜软管下端穿入下水地漏的中心孔内。6.根据权利要求书1到2所述的接管,其特征在于塑料薄膜软管由重叠落在一起,并同时安装在下水地漏环形槽中的上支承圈、下支承圈密封联接在下水地漏上。7.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接管,其特征在于塑料薄膜软管上端套接在厨房水池出水管上,由紧固体将塑料薄膜软管与厨房水池出水管固定在一起。8.根据权利要求书7所述的接管,其特征在于紧固体由弹性橡胶圈和塑料绳构成。专利摘要一种厨房下水地漏接管。其主要特征是:主体为塑料薄膜软管构成。它的上端套在厨房水池出水管的外面,由紧固体把两者固定在一起。中间由上支承圈、下支承圈密封联接在下水地漏上,下端放入下水地漏内。它可将厨房水池出水管流出的废水直接引导流入下水地漏内。依靠残留在塑料薄膜软管内壁上的水、油污的张力和粘度,使其内壁自动粘合在一起,形成密封。具有防潮、防臭、防虫、防堵的功能。文档编号E03C1/28GK2308644SQ96226279公开日1999年2月24日 申请日期1996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1996年5月16日专利技术者王智博 申请人:王智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厨房下水地漏接管,靠上端套接在厨房水池出水管上,中间由重叠落在一起的上支承圈、下支承圈密封联接在下水地漏上,下端穿入下水地漏孔内的塑料薄膜软管,将厨房水池出水管流出的废水直接引导流入下水地漏内,靠残留在塑料薄膜软管内壁上的水、油污的张力和粘度,把塑料薄膜软管的内壁粘合在一起形成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智博
申请(专利权)人:王智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广东省广州市电信] 2014年12月04日 22:41
    棒球中接手失接经过正常努力可以接住的投手投球致使跑垒员多进一个垒的行为叫漏接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