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泳电源内置式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0392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泳电源内置式散热结构,主箱体的前端面卡装有散热窗,主箱体的外表面还设置有风机,主箱体的内部还设置有内置式散热器,内置式散热器与风机之间设置有引风管,引风管的底部设置有主控板,主控板的板面上分别设置有IGBT模和层叠母线,主箱体的中部还设置有断路器和二次线器件,主箱体的底部还设置有电抗器;本电泳电源内置式散热结构,主箱体内部布局合理,走线清晰,风机进行主动式风冷散热操作,并将热风有效排除主箱体内部,从而很好的达到了驱散热量、防止热量堆积的效果,有效延缓了内部电子元件受热老化的速率,使得主箱体整体更为耐用,实用性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泳电源内置式散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路元件
,具体为一种电泳电源内置式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电泳电源是指利用带电荷的粒子或分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特性,对外装置进行供电,它被应用于机械工程、表面工程、电镀与化学镀工程中,特别是在表面处理工艺中,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表面处理工艺,电泳电源实际上就是利用电极两段极性相反的正负电荷形成电场,由于生产生活用电使用的都是交流电,因此必须在电极两端搭建整流电路,将交流电进行整流后输出用户需要的直流电,适当选择电泳电源的容量,可明显提高电泳涂装设备的性价比,然而在使用时,如果发生漏电现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且电泳电源在工作时会散发大量热量,因此一般在电泳电源壳体上设有若干散热孔,但是由于采用的是被动式的散热方式,且散热效率低,使得电泳电源主体处于一个较高温的工作环境中,从而最终缩短了电泳电源的使用寿命,也加快了电泳电源主体的各电子元器件的老化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泳电源内置式散热结构,具备散热效果优异,工作稳定、舒适性高,不易异变的特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泳电源内置式散热结构,包括主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箱体(1)的前端面间隔设置有操控按钮(11),所述操控按钮(11)与主箱体(1)的前端面固定嵌合,操控按钮(11)的一侧还设置有控制面板(12),所述控制面板(12)与主箱体(1)固定卡合,控制面板(12)的底部间隔设置有散热窗(13),散热窗(13)与主箱体(1)的前端面固定卡合,所述主箱体(1)的外表面还设置有风机(2),风机(2)卡装在主箱体(1)的顶部,风机(2)的输出端与主箱体(1)的内腔导通,所述主箱体(1)的内部还设置有内置式散热器(3),内置式散热器(3)固定卡装在主箱体(1)的内部,所述内置式散热器(3)与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泳电源内置式散热结构,包括主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箱体(1)的前端面间隔设置有操控按钮(11),所述操控按钮(11)与主箱体(1)的前端面固定嵌合,操控按钮(11)的一侧还设置有控制面板(12),所述控制面板(12)与主箱体(1)固定卡合,控制面板(12)的底部间隔设置有散热窗(13),散热窗(13)与主箱体(1)的前端面固定卡合,所述主箱体(1)的外表面还设置有风机(2),风机(2)卡装在主箱体(1)的顶部,风机(2)的输出端与主箱体(1)的内腔导通,所述主箱体(1)的内部还设置有内置式散热器(3),内置式散热器(3)固定卡装在主箱体(1)的内部,所述内置式散热器(3)与风机(2)之间设置有引风管(31);所述引风管(31)的底部设置有主控板(32),主控板(32)的板面上设置有IGBT模块(33),IGBT模块(33)与主控板(32)固定嵌合,所述主控板(32)的板面上还设置有层叠母线(34),主控板(32)的侧面分别设置有晶闸管(35)和二极管(36),所述晶闸管(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雷李建昭杨舟
申请(专利权)人:保定景欣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