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变压器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0218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6:53
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变压器安装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侧中间处固定连接有套筒,套筒内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磁极,第一磁极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磁极,第二磁极上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杆,导向杆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顶端固定连接有变压器;所述支撑柱下部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铰链,底座上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水平设置的安装柱,安装柱上开设有开口朝向底座中间处的凹槽,凹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外端设置有第二铰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和抗震效果好等优点,在电力领域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变压器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变压器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变压器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变压器(Transformer)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磁芯)。主要功能有: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隔离、稳压(磁饱和变压器)等。按用途可以分为:电力变压器和特殊变压器(电炉变、整流变、工频试验变压器、调压器、矿用变、音频变压器、中频变压器、高频变压器、冲击变压器、仪用变压器、电子变压器、电抗器、互感器等)。电路符号常用T当作编号的开头.例:T01,T201等。在变压器制造时,一般干式变压器的结构强度比较小,只考虑了突发短路事故和运输安装等的结构强度,不具备抗震需求,容易导致变压器的损坏;在现有技术中,出现有变压器的缓冲结构:利用减震弹簧来实现变压器的减震,其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震效果,但是减震抗震效果仍较差,难以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变压器安装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变压器安装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侧中间处固定连接有套筒,套筒内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磁极,第一磁极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磁极,第二磁极上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杆,导向杆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顶端固定连接有变压器;所述支撑柱下部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铰链,底座上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水平设置的安装柱,安装柱上开设有开口朝向底座中间处的凹槽,凹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外端设置有第二铰链,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通过转动杆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是:所述第一磁极极性和第二磁极极性相同。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是:所述安装柱呈四棱柱状。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是:所述安装柱上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是:所述支撑板内侧均开设有移动槽,移动槽内设置有移动杆,移动杆另一端与变压器侧壁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是: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均为压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变压器受到震动向下运动时,带动支撑柱向下运动,支撑柱带动导向杆向下运动,从而使第二磁极向下运动对第一弹簧进行压缩,第一弹簧吸收部分能量,起到缓冲作用;与此同时,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的距离减小,由于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的极性相同,使得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之间的排斥力增大,对第二磁极产生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实现了对变压器的进一步缓冲作用;变压器向下运动时带动支撑柱向下运动,支撑柱通过转动杆来推动移动柱向凹槽内部移动,而凹槽内部布置的第二弹簧对移动柱具有阻拦作用,从而吸收了部分能量,对支撑柱的下降趋势起到一定的减慢作用。本技术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和抗震效果好等优点,在电力领域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的A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变压器安装结构,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侧中间处固定连接有套筒14,套筒14内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磁极15,第一磁极15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6,所述第一弹簧16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磁极17,所述第一磁极15极性和第二磁极17极性相同,第二磁极17上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杆18,导向杆18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8,所述支撑柱8顶端固定连接有变压器12,当变压器12受到震动向下运动时,带动支撑柱8向下运动,支撑柱8带动导向杆18向下运动,从而使第二磁极17向下运动对第一弹簧16进行压缩,第一弹簧16吸收部分能量,起到缓冲作用;与此同时,第一磁极15和第二磁极17的距离减小,由于第一磁极15和第二磁极17的极性相同,使得第一磁极15和第二磁极17之间的排斥力增大,对第二磁极17产生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实现了对变压器12的进一步缓冲作用;所述支撑柱8下部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铰链5,底座1上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水平设置的安装柱2,安装柱2上开设有开口朝向底座中间处的凹槽13,凹槽13内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3,第二弹簧3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柱4,所述移动柱4外端设置有第二铰链7,第一铰链5和第二铰链7通过转动杆6相连接,同时,变压器12向下运动时带动支撑柱8向下运动,支撑柱8通过转动杆6来推动移动柱4向凹槽13内部移动,而凹槽13内部布置的第二弹簧3对移动柱4具有阻拦作用,从而吸收了部分能量,对支撑柱8的下降趋势起到一定的减慢作用。所述安装柱2呈四棱柱状。所述安装柱2上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9。所述支撑板9内侧均开设有移动槽10,移动槽10内设置有移动杆11,移动杆11另一端与变压器12侧壁固定连接,为提高变压器12的稳定性,特设置移动杆11,变压器12在受到震动时,移动杆11在移动槽10内移动,起到导向作用和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变压器12的工作稳定性。所述第一弹簧16和第二弹簧3均为压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变压器12受到震动向下运动时,带动支撑柱8向下运动,支撑柱8带动导向杆18向下运动,从而使第二磁极17向下运动对第一弹簧16进行压缩,第一弹簧16吸收部分能量,起到缓冲作用;与此同时,第一磁极15和第二磁极17的距离减小,由于第一磁极15和第二磁极17的极性相同,使得第一磁极15和第二磁极17之间的排斥力增大,对第二磁极17产生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实现了对变压器12的进一步缓冲作用;同时,变压器12向下运动时带动支撑柱8向下运动,支撑柱8通过转动杆6来推动移动柱4向凹槽13内部移动,而凹槽13内部布置的第二弹簧3对移动柱4具有阻拦作用,从而吸收了部分能量,对支撑柱8的下降趋势起到一定的减慢作用;为提高变压器12的稳定性,特设置移动杆11,变压器12在受到震动时,移动杆11在移动槽10内移动,起到导向作用和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变压器12的工作稳定性。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变压器安装结构,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侧中间处固定连接有套筒,套筒内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磁极,第一磁极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磁极,第二磁极上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杆,导向杆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顶端固定连接有变压器;所述支撑柱下部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铰链,底座上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水平设置的安装柱,安装柱上开设有开口朝向底座中间处的凹槽,凹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外端设置有第二铰链,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通过转动杆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7.13 CN 20172084926431.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变压器安装结构,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侧中间处固定连接有套筒,套筒内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磁极,第一磁极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磁极,第二磁极上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杆,导向杆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顶端固定连接有变压器;所述支撑柱下部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铰链,底座上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水平设置的安装柱,安装柱上开设有开口朝向底座中间处的凹槽,凹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外端设置有第二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永明周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昱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