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电磁隔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9551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4:33
一种建筑物电磁隔震结构,包括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和底部支座,所述底部支座上开设有多个弧形凹槽,上部结构底部对应每个弧形凹槽设置有多个隔震凸缘,所述隔震凸缘底端为弧度小于弧形凹槽的球面结构,上部结构通过隔震凸缘坐设在底部支座的弧形凹槽中,且在上部结构底部围绕隔震凸缘的四周设置有上电磁线圈,底座支座顶部设置有与上电磁线圈对应的下电磁线圈,所述上电磁线圈与下电磁线圈在通电后产生的磁场互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隔震支撑部位采用弧形接触,防止地震时上部结构产生较大的水平向剪切力而导致隔震层的损坏,且弧形结构能有便于复位,电磁线圈的加入能够有分担隔震凸缘的承重压力,延长隔震凸缘的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物电磁隔震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隔震
,具体为一种建筑物电磁隔震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建筑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隔震技术作为一种提高建筑物地震灾害下安全性能的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当前的隔震技术主要有平面磨擦隔震,滚动磨擦隔震和摩擦摆隔震。其中,平面磨擦隔震的主要方法是尽最大可能减少磨擦面的磨擦系数,但是受材料的影响,磨擦系数的减小程度受到极大的限制。现有技术中有效降低地震灾害的策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被动“抗震”,另一种是主动“隔震”,其中对隔震的研究应用主要集中在“基础隔震”体系,即通过在基础结构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层,使上部结构与水平地震动隔绝,从而大大减小传递到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和能量,确保房屋上部结构不遭受大的损失,保障人身生命财产安全。但目前的基础隔震技术普遍采用平整的隔震层,其在隔震时上部结构很容易产生水平向的剪切力,撕裂隔震层,使得隔震效果大打折扣,另外,震后上部结构偏离原位,一直压迫隔震层,无法复位,长久以来对隔震层造成不利影响,降低了隔震层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建筑物电磁隔震结构,隔震支撑部位采用弧形接触,防止地震时上部结构产生较大的水平向剪切力而导致隔震层的损坏,且弧形结构能有便于复位,电磁线圈的加入能够有分担隔震凸缘的承重压力,延长隔震凸缘的寿命。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物电磁隔震结构,包括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和底部支座,所述底部支座上开设有多个弧形凹槽,上部结构底部对应每个弧形凹槽设置有多个隔震凸缘,所述隔震凸缘底端为弧度小于弧形凹槽的球面结构,上部结构通过隔震凸缘坐设在底部支座的弧形凹槽中,且在上部结构底部围绕隔震凸缘的四周设置有上电磁线圈,底座支座顶部设置有与上电磁线圈对应的下电磁线圈,所述上电磁线圈与下电磁线圈在通电后产生的磁场互斥。作为优选的,所述上电磁线圈设置在上部结构底部的安装槽中。作为优选的,所述下电磁线圈底部通过安装座设置在底部支座上。作为优选的,所述电磁隔震结构还包括用于控制上电磁线圈和下电磁线圈的控制器。作为优选的,所述隔震凸缘为橡胶质,其底面始终与弧形凹槽的弧面内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建筑物电磁隔震结构,相比现有技术中的隔震结构,隔震支撑部位采用弧形接触,结构能够有效抵消地震时上部结构产生的水平向剪切力,防止地震时上部结构产生较大的水平向剪切力而导致隔震层的损坏,保证隔震层有效的隔震效果,且弧形结构能有便于上部结构在重力作用下的自然复位,另外,电磁线圈的加入能够有分担隔震凸缘的承重压力,延长隔震凸缘的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如图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建筑物电磁隔震结构,包括建筑物的上部结构1和底部支座2,所述底部支座2上开设有多个弧形凹槽3,上部结构1底部对应每个弧形凹槽3设置有多个隔震凸缘4,所述隔震凸缘4底端为弧度小于弧形凹槽3的球面结构,上部结构1通过隔震凸缘4坐设在底部支座2的弧形凹槽3中,且在上部结构1底部围绕隔震凸缘4的四周设置有上电磁线圈5,底座支座2顶部设置有与上电磁线圈5对应的下电磁线圈6,所述上电磁线圈5与下电磁线圈6在通电后产生的磁场互斥。以上为本技术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改进、优化或限定。进一步的,所述上电磁线圈5设置在上部结构1底部的安装槽中,防止上电磁线圈5突出出来,起到保护效果。进一步的,所述下电磁线圈6底部通过安装座7设置在底部支座2上,一方便便于安装下电磁线圈6,另一方便起到对下电磁线圈6的支撑固定作用。进一步的,所述电磁隔震结构还包括用于控制上电磁线圈5和下电磁线圈6的控制器,控制器在附图中为标识,实际上控制器单独安装在与建筑配套的控制室中,控制器分别与上电磁线圈5和下电磁线圈6连接,控制上电磁线圈5和下电磁线圈6之间是否通电以及通电的强弱,进而控制上电磁线圈5和下电磁线圈6之间的斥力大小。进一步的,所述隔震凸缘4为橡胶质,其底面始终与弧形凹槽3的弧面内切,便于震后上部结构1的自然复位。本技术所述的建筑物电磁隔震结构,相比现有技术中的隔震结构,隔震支撑部位采用弧形接触,结构能够有效抵消地震时上部结构产生的水平向剪切力,防止地震时上部结构产生较大的水平向剪切力而导致隔震层的损坏,保证隔震层有效的隔震效果,且弧形结构能有便于上部结构在重力作用下的自然复位,另外,电磁线圈的加入能够有分担隔震凸缘的承重压力,延长隔震凸缘的寿命。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描述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所述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的些许更动或修饰均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物电磁隔震结构,包括建筑物的上部结构(1)和底部支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座(2)上开设有多个弧形凹槽(3),上部结构(1)底部对应每个弧形凹槽(3)设置有多个隔震凸缘(4),所述隔震凸缘(4)底端为弧度小于弧形凹槽(3)的球面结构,上部结构(1)通过隔震凸缘(4)坐设在底部支座(2)的弧形凹槽(3)中,且在上部结构(1)底部围绕隔震凸缘(4)的四周设置有上电磁线圈(5),底座支座(2)顶部设置有与上电磁线圈(5)对应的下电磁线圈(6),所述上电磁线圈(5)与下电磁线圈(6)在通电后产生的磁场互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物电磁隔震结构,包括建筑物的上部结构(1)和底部支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座(2)上开设有多个弧形凹槽(3),上部结构(1)底部对应每个弧形凹槽(3)设置有多个隔震凸缘(4),所述隔震凸缘(4)底端为弧度小于弧形凹槽(3)的球面结构,上部结构(1)通过隔震凸缘(4)坐设在底部支座(2)的弧形凹槽(3)中,且在上部结构(1)底部围绕隔震凸缘(4)的四周设置有上电磁线圈(5),底座支座(2)顶部设置有与上电磁线圈(5)对应的下电磁线圈(6),所述上电磁线圈(5)与下电磁线圈(6)在通电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笑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铁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