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石河子大学专利>正文

具有引导渗流作用的排水暗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9487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田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在非饱和土壤条件下进行暗管排水的装置。一种具有引导渗流作用的排水暗管装置,包括排水暗管,所述排水暗管上间距设有多个安装孔,安装孔上设有大孔隙流导管,所述大孔隙流导管端头设有接头,通过接头与安装孔连接,所述接头包含本体,在本体上设有通孔,在通孔内表面设有多个凸刺,所述本体为可打开的两个半本体组合而成,其连接部通过软性材料连接或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经济实用,能够在非饱和土壤中主动产生大孔隙流,对土壤水分起到引导入渗作用,在滴灌条件下促进积盐层的淋洗,能够实现暗管在非饱和土壤中的排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引导渗流作用的排水暗管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田排水
,尤其是一种用于在非饱和土壤条件下进行暗管排水的装置。
技术介绍
农田现行的暗管排水技术及设备,主要适用于土壤饱和流条件下的排水和淋洗土壤盐分的工作,已经有十分长久的应用历史和成熟的使用方法,以及相对完善的设计理论。然而,现行的排水暗管依靠的是土壤水重力势和压力势进行排水,在非饱和土壤条件下,其排水效果很不理想,所以,在节水灌溉条件下难以发挥其排水和淋洗盐分的作用。滴灌条件下,土壤湿润深度浅,土壤为非饱和状态,所以土壤盐分很难被淋洗到土层深处,而是聚集在耕作层底部形成积盐层。当地下水上升时,积盐层中的盐分易随毛管上升水进入到耕作层中,影响作物生长。为了在耕作时不被破坏,以及控制地下水位上升,田间排水暗管都要埋在耕作层以下较深处。但是这样以来,非饱和土壤的水分很难入渗到如此深度,使得水分对土壤盐分的淋洗十分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经济实用,能够在非饱和土壤中主动产生大孔隙流,对土壤水分起到引导入渗作用,滴灌条件下促进积盐层的淋洗,能够实现暗管在非饱和土壤中的排水效果、具有引导渗流作用的排水暗管装置。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引导渗流作用的排水暗管装置,包括排水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暗管上间距设有多个安装孔,安装孔上设有大孔隙流导管,所述大孔隙流导管端头设有接头,通过接头与安装孔连接,所述大孔隙流导管是一种透水、多孔的细软条结构,由纤维网卷成,中间绑扎有束紧带,所述接头包含本体,在本体上设有通孔,在通孔内表面设有多个凸刺,所述本体为可打开的两个半本体组合而成,打开时两个半本体一侧不分离,其连接部通过软性材料连接或铰接。作为优选,所述接头的本体为近似圆台状体,中部横向设有凹环槽,下部的直径较上部的直径小。作为优选,所述排水暗管为多孔管,其外周包裹有过滤层。作为优选,所述排水暗管为PVC多孔波纹管结构,其外周包裹的过滤层为透水工业无纺布。本技术工作原理:非饱和土壤水主要受基质吸力,即土壤水吸力的作用,而排水暗管中是大气压,其吸力为零,所以,土壤水很难能够主动流进暗管中去。只有当土壤达到饱和时,土壤水主要受重力势和压力势的作用时,水分才能主动流进排水暗管,重力势和压力势即土壤水重力和压力,都大于大气压。但是,如果土壤中有大孔隙(孔径大于土壤毛管孔径,不产生毛管吸力)存在,土壤水分就能在大孔隙中形成重力流,即靠水分的重力流动,流速快于孔隙周边的基质流的流速,基质流即受土壤水吸力作用的水分;于是,大孔隙流就对周边基质流产生吸力作用,形成漏斗流,拖拽着基质流进入到大孔隙中并向土壤深部入渗。由于这种大孔隙流的入渗深度和入渗速度都大于基质流,所以,学术上也将其称为“优先流”。目前优先流的热点还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其技术应用实例还很少。本技术就是基于土壤大孔隙流(或称优先流、指流)理论,人造一种柔软的、细小的、多孔的、耐腐蚀的软条,将其连接到传统的排水暗管上,形成一种新型的排水暗管结构。当这种暗管埋入农田土壤中后,由于多孔细软条即大孔隙流导管的孔径远大于土壤毛细管,所以,多孔细软条中将形成大孔隙流,就会带动其周边的基质流一同渗入到排水暗管中。这不仅能实现非饱和土壤中的暗管起到排水效果,而且,对滴灌条件下耕作层底部的积盐层的淋洗也有促进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与传统的排水暗管相比,本技术的排水暗管结构具有两个明显优点:(1)能在非饱和土壤中实现暗管排水效果。(2)能将聚集在土壤浅层中的盐分排入到深层的排水暗管之中。由于本技术中的多孔细软条的长度可根据需要设计,而且能够在土壤中根据需要沿任意方向布设,所以,当其沿垂直方向布设时,它能够将耕作层底部的积盐层与埋在深处的排水暗管相连通,这样借助于大孔隙流原理,就可将积盐层中的盐分引导入排水暗管。本技术于2017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做了实验验证。在同样埋深条件、土质条件、以及滴灌水量情况下,与传统排水暗管的排水效果相比较,本技术的排水效果很好。在滴灌水量同为62.8升、排水暗管埋深50cm的条件下,本技术能将15.46%的灌水量排出;而传统的排水暗管始终没有排出水来,排水率为0%。本技术接头最好用塑料制成,可以用手掰开,但是两瓣不完全分离,而是在表层有连接,起到转动轴的作用。接头内部有凸起的刺,便于抓紧尼龙纤维网细软条(大孔隙流导管)。大孔隙流导管最好利用孔径为1-3mm的尼龙纤维网紧密地卷成细软条,软条的最后成形直径为2cm左右,也可以采用多孔海绵条代替。由于尼龙纤维网的孔隙直径远大于土壤毛管孔隙直径(0.3mm),而且尼龙网卷起来以后,孔隙是相互连通的,所以可以在土壤中起到大孔隙作用,形成大孔隙流。接头可以采用模具注塑制作,接头内通孔中的凸刺的高度2mm左右。通孔内直径与设计的大孔隙流导管直径相一致。可以根据排水流量的需要,设计大孔隙流导管的安装密度,即设计大孔隙流导管的安装间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能够在非饱和土壤中主动产生大孔隙流,对土壤水分起到引导入渗作用,在滴灌条件下促进积盐层的淋洗,能够实现暗管在非饱和土壤中的排水效果,是一种结构简单、经济实用的具有引导渗流作用的排水暗管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排水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大孔隙流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接头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为排水暗管,2为大孔隙流导管,3为束紧带,4为接头,5为PVC多孔波纹管,6为安装孔,7为过滤层,8为通孔,9为凸刺,10为本体,11为上部,12为下部,13为连接部,14为半本体,15为凹环槽。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照图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具有引导渗流作用的排水暗管装置,包括排水暗管1,所述排水暗管1上间距设有多个安装孔6,安装孔6上设有大孔隙流导管2,所述大孔隙流导管2端头设有接头4,通过接头4与安装孔6连接,所述大孔隙流导管2是一种透水、多孔的细软条结构,由多孔尼龙纤维网材料卷成,中间绑扎有束紧带3,所述接头4包含本体10,在本体10上设有通孔8,在通孔8内表面设有多个凸刺9,所述本体10为可打开的两个半本体14组合而成,打开时两个半本体14一侧不分离,其连接部13通过表层连接。这是因为所述接头4用塑料制成,可以用手掰开,但是两瓣不完全分离,而是在表层有连接,起到转动轴的作用。接头内部的凸刺9,便于抓紧尼龙纤维网细软条,即大孔隙流导管2。所述接头的本体为近似圆台状体,中部横向设有凹环槽,下部的直径较上部的直径小。所述排水暗管为PVC多孔波纹管结构,其外周包裹的过滤层为透水工业无纺布。大孔隙流导管2利用孔径为1-3mm的尼龙纤维网紧密地卷成细软条,软条的最后成形直径为2cm左右,由于尼龙纤维网的孔隙直径远大于土壤毛管孔隙直径(0.3mm),而且尼龙网卷起来以后,孔隙是相互连通的,所以可以在土壤中起到大孔隙作用,形成大孔隙流。接头可以采用模具注塑制作,接头内孔中的凸刺9高度2mm。通孔内直径与设计的大孔隙流导管2直径相一致。可以根据排水流量的需要,设计大孔隙流导管2的安装密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引导渗流作用的排水暗管装置,包括排水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暗管上间距设有多个安装孔,安装孔上设有大孔隙流导管,所述大孔隙流导管端头设有接头,通过接头与安装孔连接,所述大孔隙流导管是一种透水、多孔的细软条结构,由多孔材料卷成,中间绑扎有束紧带,所述接头包含本体,在本体上设有通孔,在通孔内表面设有多个凸刺,所述本体为可打开的两个半本体组合而成,打开时两个半本体一侧不分离,其连接部通过软性材料连接或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引导渗流作用的排水暗管装置,包括排水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暗管上间距设有多个安装孔,安装孔上设有大孔隙流导管,所述大孔隙流导管端头设有接头,通过接头与安装孔连接,所述大孔隙流导管是一种透水、多孔的细软条结构,由多孔材料卷成,中间绑扎有束紧带,所述接头包含本体,在本体上设有通孔,在通孔内表面设有多个凸刺,所述本体为可打开的两个半本体组合而成,打开时两个半本体一侧不分离,其连接部通过软性材料连接或铰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引导渗流作用的排水暗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的本体为近似圆台状体,中部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思李玉芳刘洪光聂锦杰范文波
申请(专利权)人:石河子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