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一体原生态修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39305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六位一体原生态修复系统,涉及生态环境修复的技术领域,六位一体原生态修复系统包括植物种植装置、微生物修复装置、捕捞网以及曝气管;捕捞网用于设置在水体中;捕捞网用于形成水生动物养殖区,植物种植装置和微生物修复装置均设置在捕捞网的内部;曝气管用于向水体内提供氧气;人工湖底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基础素土夯实层、天然钠基膨润土防水毯层以及回填素土夯实保护层。本系统通过形成完善的营养盐—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微生物的基本食物链净化水质。基础素土夯实层、天然钠基膨润土防水毯层以及回填素土夯实保护层的设置还能够起到有效的防渗作用,实现了六位一体的原生态修复功能。

Six in one original ecosystem restoration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ix-in-one proto-ecological restoration system,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The six-in-one proto-ecological restoration system includes plant planting device, microbial restoration device, fishing net and aeration pipe; fishing net is used for setting in water body; fishing net is used for forming aquatic animal breeding area. The plant planting device and microbial remediation device are set inside the fishing net; the aeration pipe is used to provide oxygen to the water body; the bottom of the artificial lake is arranged from bottom to top in turn with basic soil compaction layer, natural sodium-based bentonite waterproof blanket layer and backfill soil compaction protection layer. The system purifies water quality by forming a complete basic food chain of nutrients, aquatic plants, aquatic animals and microorganisms. The setting of basic soil compaction layer, natural sodium bentonite waterproof blanket layer and backfill soil compaction protective layer can also play an effective anti-seepage role, and realize the six-in-one original ecological restoration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六位一体原生态修复系统
本技术涉及生态环境修复
,尤其是涉及一种六位一体原生态修复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工业规模的扩大,我国水体污染的状况愈发严重。随着近年来生产活动的加剧以及对河流水资源的不合理使用,致使大量污染物进入人工湖水体,已经远远超过人工湖的自净能力,从而出现人工湖退化、水质变差,人工湖的部分或者全部功能丧失等问题,人工湖的治理已经成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为了缓解和消除污染现象,现有的治理技术通常为向水池中投放硫酸铜或者聚合氯化铝等一些水处理材料来净化水质。但是投放药品不利于水池中的水生动物生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六位一体原生态修复系统,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为了缓解和消除污染现象而向水体中投放药品的方式不利于水体中的水生动物生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六位一体原生态修复系统,包括植物种植装置、微生物修复装置、捕捞网以及曝气管;捕捞网用于设置在水体中,且与人工湖底部抵接;捕捞网用于形成水生动物养殖区,植物种植装置和微生物修复装置均设置在捕捞网的内部;植物种植装置包括种植层、土壤层以及尼龙网袋;土壤层的一面与人工湖底部抵接,另一面与种植层抵接;土壤层用于种植沉水植物;尼龙网袋套设在土壤层的外部,且尼龙网袋与种植层固定连接;种植层上设置有多个种植孔,多个种植孔用于套设在沉水植物的外部;种植层为橡胶材质,且种植层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微生物修复装置包括生物填料和内部中空的容纳壳;容纳壳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生物填料设置在容纳壳的内部;生物填料用于在其表面形成与水体中的有机物反应的生物膜;曝气管设置在人工湖底部,且用于与供气装置连通,以向水体内提供氧气;人工湖底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基础素土夯实层、天然钠基膨润土防水毯层以及回填素土夯实保护层。进一步的,种植层包括多个拼接部;每个拼接部上均设置有限位槽以及与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块;限位槽和限位块相对设置在拼接部的两端;多个拼接部通过限位槽以及限位块固定连接。进一步的,微生物修复装置包括多个设置在容纳壳内的外壳;每个外壳均呈球状;每个外壳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每个外壳内均设置有生物填料。进一步的,外壳包括两个半球形壳体;两个半球形壳体上设置有连接结构,两个半球形壳体通过连接结构固定连接。进一步的,连接结构包括内螺纹以及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内螺纹设置在其中一个半球形壳体的内壁上,外螺纹设置在另一个半球形壳体的外壁上。进一步的,曝气管为多个;多个曝气管间隔设置。进一步的,六位一体原生态修复系统还包括水质检测仪;水质检测仪与容纳壳固定连接。进一步的,容纳壳上设置有开口;开口处设置有盖板;盖板与容纳壳活动连接;盖板用于打开或者关闭开口。本技术提供的六位一体原生态修复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将微生物修复装置均放置于被污染的人工湖水体中,令装置全部浸入污水中,污水通过第一通孔中流入容纳壳中,与生物填料接触,曝气管向容纳壳内提供氧气。水池中原有的微生物与生物填料接触,在有氧的条件下,完成生物膜的培养驯化。污水中的有机物与生物膜接触反应,使得有机物被充分降解,从而完成了污水的净化。同时,使用者将尼龙网袋套设在土壤层的外面,在保证透水的情况下,保护了沉水植物根部的土壤,使得沉水植物的生长环境不受干扰,并且防止沉水植物的根部受到水生动物的啃食,提高了沉水植物的成活率。接着将沉水植物的根部从种植层上的种植孔处穿过,插种至土壤层中,种植层的设置能够令沉水植物在水中保持稳定;由于种植层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这样能够保证种植层处于人工湖底部,避免设置其他坠重件,降低制作成本;另外橡胶材质的设置能够减少对沉水植物造成的损伤,防止沉水植物的根部来回穿插于种植孔之间时造成机械损伤,提高沉水植物的成活率。并且,使用者在水生动物养殖区投放鱼苗,一段时候后利用捕捞网将部分鱼捕捞出,同时捞出植物种植装置以及微生物修复装置对植物和生物填料进行更换。基础素土夯实层、天然钠基膨润土防水毯层以及回填素土夯实保护层的设置,提供了一种原生态的防渗系统组件,天然钠基膨润土防水毯具有透气而不透水的功能,在防水的前提下,能够更有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由上可知,本系统通过形成完善的营养盐—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微生物的基本食物链,对污染物和营养物进行降解、固定或者转移,并通过这个过程净化水质。氮、磷等营养物进入水体后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最终以水草的形式被收割或以水生动物被捕捞而移出水体。基础素土夯实层、天然钠基膨润土防水毯层以及回填素土夯实保护层的设置还能够起到有效的防渗作用,实现了六位一体的原生态修复功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六位一体原生态修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六位一体原生态修复系统的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微生物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容纳壳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植物种植装置;2-微生物修复装置;3-捕捞网;4-曝气管;5-沉水植物;6-种植孔;7-第一通孔;8-开口;9-盖板;10-外壳;11-连接结构;12-第二通孔;13-基础素土夯实层;14-天然钠基膨润土防水毯层;15-回填素土夯实保护层;16-除草装置;101-种植层;102-土壤层;103-尼龙网袋;201-生物填料;202-容纳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六位一体原生态修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六位一体原生态修复系统的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微生物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六位一体原生态修复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六位一体原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植物种植装置、微生物修复装置、捕捞网以及曝气管;所述捕捞网用于设置在水体中,且与人工湖底部抵接;所述捕捞网用于形成水生动物养殖区,所述植物种植装置和所述微生物修复装置均设置在所述捕捞网的内部;所述植物种植装置包括种植层、土壤层以及尼龙网袋;所述土壤层的一面与所述人工湖底部抵接,另一面与所述种植层抵接;所述土壤层用于种植沉水植物;所述尼龙网袋套设在所述土壤层的外部,且所述尼龙网袋与所述种植层固定连接;所述种植层上设置有多个种植孔,多个所述种植孔用于套设在沉水植物的外部;所述种植层为橡胶材质,且所述种植层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述微生物修复装置包括生物填料和内部中空的容纳壳;所述容纳壳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生物填料设置在所述容纳壳的内部;所述生物填料用于在其表面形成与水体中的有机物反应的生物膜;所述曝气管设置在所述人工湖底部,且用于与供气装置连通,以向所述水体内提供氧气;所述人工湖底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基础素土夯实层、天然钠基膨润土防水毯层以及回填素土夯实保护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六位一体原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植物种植装置、微生物修复装置、捕捞网以及曝气管;所述捕捞网用于设置在水体中,且与人工湖底部抵接;所述捕捞网用于形成水生动物养殖区,所述植物种植装置和所述微生物修复装置均设置在所述捕捞网的内部;所述植物种植装置包括种植层、土壤层以及尼龙网袋;所述土壤层的一面与所述人工湖底部抵接,另一面与所述种植层抵接;所述土壤层用于种植沉水植物;所述尼龙网袋套设在所述土壤层的外部,且所述尼龙网袋与所述种植层固定连接;所述种植层上设置有多个种植孔,多个所述种植孔用于套设在沉水植物的外部;所述种植层为橡胶材质,且所述种植层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述微生物修复装置包括生物填料和内部中空的容纳壳;所述容纳壳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生物填料设置在所述容纳壳的内部;所述生物填料用于在其表面形成与水体中的有机物反应的生物膜;所述曝气管设置在所述人工湖底部,且用于与供气装置连通,以向所述水体内提供氧气;所述人工湖底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基础素土夯实层、天然钠基膨润土防水毯层以及回填素土夯实保护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位一体原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层包括多个拼接部;每个所述拼接部上均设置有限位槽以及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佳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古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