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公平专利>正文

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8785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地漏,包括外壳体1、上盖2,其特征在于:外壳体1下部有箅孔6,箅孔6上方为连接管,连接管上部套接有封堵环4,连接管中放置有一浮球5,浮球5直径大于封堵环4顶部圆孔的直径,碗状浮盖3扣在封堵环4上,上盖2盖在碗状浮盖3上方,碗状浮盖3的顶部至少有一个呈同心圆分布的拱顶。(*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地漏。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封地漏。
技术介绍
我们常见的各种地漏,均为普通水封地漏,即在地漏的凹槽内存有一定量的水,将地下排污管道和室内空间之间封闭起来,使病毒和臭气封在地下排污管道内,防止排放到室内而污染空气,从而达到防毒防臭的作用。但这样的地漏仅采用单一的水封闭结构,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尤其是在同一地下排污管道系统的其它地方冲水使用时,当冲水通过排污管道的瞬间将产生虹吸,使封在地漏中的水被吸走,地漏中无水后起不到封闭作用。而且地漏在一段时间不使用后,封在地漏中的水也极易蒸发,仍然起不到封闭作用。当地下排污管道出现堵塞时,排污管道积存大量的污水粪便,易经过地漏返冒出地面,严重污染室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虹吸和返冒现象产生,而且在地漏中无水时仍能起到封闭作用的一种地漏。本技术包括外壳体、上盖。外壳体下部有箅孔,箅孔上方为连接管,连接管上部套接有封堵环,连接管中放置有一浮球,浮球直径大于封堵环顶部圆孔的直径,碗状浮盖扣在封堵环上,上盖盖在碗状浮盖上方,碗状浮盖的顶部至少有一个呈同心圆分布的拱顶。本技术采用碗状浮盖和封堵环相配合的结构,能防止虹吸现象产生,也能在水封中无水时起到封闭作用;浮球与封堵环相配合可阻止返冒现象发生。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外壳体(1)下部有箅孔(6),箅孔(6)上方为连接管,在连接管上部套接有封堵环(4),连接管中放置有一浮球(5),浮球(5)直径大于封堵环(4)顶部圆孔的直径,碗状浮盖(3)扣在堵环上,上盖(2)盖在碗状浮盖(3)上方,碗状浮盖(3)的顶部至少有一个呈同心圆分布的拱顶。经过上述安装后,在无水状态时,碗状浮盖(3)靠重力下落到封堵环(4)上,并与封堵环(4)配合封堵住流水通道。当地漏正常使用时,水从外壳体(1)与上盖(2)之间的缝中流入,当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由于碗状浮盖(3)顶部的拱顶中的空气不易排出,碗状浮盖(3)被浮起,水从碗状浮盖(3)与封堵环(4)之间的缝中流出。当污水返冒时,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浮球(5)浮起堵住了封堵环(4)上方的圆孔,使流水的通道关闭。权利要求1.一种地漏,包括外壳体1、上盖2,其特征在于外壳体1下部有箅孔6,箅孔6上方为连接管,连接管上部套接有封堵环4,连接管中放置有一浮球5,浮球5直径大于封堵环4顶部圆孔的直径,碗状浮盖3扣在封堵环4上,上盖2盖在碗状浮盖3上方,碗状浮盖3的顶部至少有一个呈同心圆分布的拱顶。专利摘要常见的各种普通水封地漏,都是在地漏的凹槽内存有一定量的水,将地下排污管道和室内空间隔离起来,使病毒和臭气封在地下排污管道内,不被排放到室内而污染空气,最终达到防毒防臭的作用。但这样的地漏不能阻止污水的返冒,且当地漏中的水挥发掉处于无水状态时也起不到封闭病毒和臭气的作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克服上述缺陷的新型地漏。由外壳体、上盖、碗状浮盖、封堵环、空心浮球等组成,碗状浮盖的顶部有气室,碗状浮盖悬浮在水槽内并扣在封堵环上,浮球位于封堵环中。无水时,碗状浮盖下降与封堵环配合关闭出水口,污水返冒时,浮球上浮与封堵环配合关闭出水口。本技术结构合理,具有多种功能的封闭作用。文档编号E03C1/288GK2632171SQ03265970公开日2004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9日专利技术者杨公平 申请人:杨公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公平
申请(专利权)人:杨公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