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樊功勤专利>正文

家用下水道防臭防堵活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7947 阅读:3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家用下水道臭气上冒,污水上反的防臭防堵活塞。主要用来解决住楼房的居民家下水道经常臭气上冒和偶尔污水上反的问题。它主要由活塞内部水隔层和T形管上下滑动来实现的。它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组装方便,经久耐用等优点。它既能防臭气上冒,防污水上反,又不影响自来水下排,给家庭卫生带来方便。(*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止家用下水道臭气上冒和污水上反的保安装置。随着城市人口的迅猛增加,高楼住宅建筑不断发展,由于楼房下水管道是并连走向,每当楼上使用厕所时,楼下不同程度地顺着厨房下水管向上冒臭气,有时因厕所堵塞,厨房向上反污水,给许多家庭卫生带来污染,更重要的是人呼吸到臭气影响大脑和身体健康,不少居民为此烦脑,一楼更为严重。目前尚未发现好的解决办法。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家用下水道臭气上冒和污水上反的排水活塞。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如图所示,顶盖1上半部内外呈半球形,球面均布圆形孔,水从圆孔流入。下半部有凸边,以便挂在下水道入口处的管口上。导管2上端用螺纹与顶盖1连接,仅起导向作用,T形管3上端悬挂在导管2的导孔台面上,下端用螺纹与底碗4相连,T形管3下端接近螺纹处两侧对称有长方形孔,把水引向T形管外。底碗4呈圆柱形,底部有螺纹连接T形管3,底面和四周是封闭不通的,仅上端开口,四周内侧与T形管3保持较大的空隙。当水从顶盖孔流入导管2,再经T形管3,从T形管3下端两侧长方形孔流出到底碗4四周内侧和T形管3之间的空隙内,由于T形管3长方形孔低于底碗4上部开口端面,因此,水必须再上升几毫米才能溢出活塞外,流入下水道,所以平时底碗4和T形管3下端始终有水,形成一个水隔层,臭气反不上来。由于导管2外径基本与下水管道内径接近,空隙很小,再加上有密封圈,使得臭气无处上冒。当下水道偶尔向上反污水时,由于底碗4和T形管3是塑料做成,体积小,重量很轻(只有40克左右)污水向上冒的推力足以顶着底碗4和T形管3在导管2的孔中向上滑动,使得底碗4上部溢水端面与导管2下端面相碰,污水便不能进入活塞内而上反。由于顶盖呈半球形,水从孔中流入,防止粗杂物进入下水道引起堵塞。顶盖由铸铁或其它材料做成有一定重量,使活塞上部稳定牢固。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容易加工和组装,经久耐用等优点。它既防臭气防污水上冒,又不影响自来水下排,给家庭卫生带来方便。图一是该技术的整体剖面图图中1为顶盖,2为导管,3为T形管,4为底碗,5为封密圈,6为原下水道管,7为原下水道入口。下面描述一个实施例把T形管3插入导管2中,T形管3下端与底碗4螺纹连接后,再把导管2上端与顶盖1螺纹相连,再安上密封圈后,顶盖在上直接插入下水道口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家用下水道防臭、防堵活塞,主要由球形顶盖1、导管2、T型管3、底碗4,以及密封圈5组成,其特征在于水碗呈圆柱形,水从底碗4上端四周溢出,底碗内部始终存满水,用水隔层防止臭气上冒;2.按照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家用下水道防臭、防堵活塞,其特征在于底碗4和T形管3一起可上下滑动,日常用水时,自重落在最低位置,水可顺管溢下去,当下水管道内向上反污水时,推动底碗4和T形管3向上移动,封闭流水通道,防止污水上反,采用单向阀门的自控原理。3.按照权利要求书1、2所述家用下水道防臭、防堵活塞,其特征在于顶盖呈半球形,凸边内放有密封圈。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家用下水道臭气上冒,污水上反的防臭防堵活塞。主要用来解决住楼房的居民家下水道经常臭气上冒和偶尔污水上反的问题。它主要由活塞内部水隔层和T形管上下滑动来实现的。它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组装方便,经久耐用等优点。它既能防臭气上冒,防污水上反,又不影响自来水下排,给家庭卫生带来方便。文档编号E03C1/288GK2090395SQ91210698公开日1991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1991年6月6日 优先权日1991年6月6日专利技术者樊功勤 申请人:樊功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家用下水道防臭、防堵活塞,主要由球形顶盖1、导管2、T型管3、底碗4,以及密封圈5组成,其特征在于:水碗呈圆柱形,水从底碗4上端四周溢出,底碗内部始终存满水,用水隔层防止臭气上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功勤
申请(专利权)人:樊功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