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寿池专利>正文

下水道防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7983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下水道防臭装置,主要由主体盒、调节部件、清淤盖和地漏盖构成,在主体盒的中间上部有一隔板,将主体盒分为清淤区和地漏区。排水时,生活污水通过隔板下开口进入清淤区,并从排水口排到总管。由于清淤区是密闭的,且下水道内的臭气因水封作用进不到地漏区,从而起到防臭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S”下水管道了的缺陷,使下水管道不必穿过上下楼板,并可由住户根据需要随意排布下水口,且维护简便。(*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下水道下水装置,特别是一种兼具地漏、下水、可清淤、防异味回冲功能的下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建筑物中通常使用的是“S”下水管道排水系统,其目的在于便于下水和防下水道内异味回冲。这种“S”下水管道存在着这样的缺点1.占用空间大,需要穿过上下楼板;2.同一房间内的不同下水口需预先设置,不能改变;3.一旦出现管道质量问题,如发生下水道堵塞,需从下楼层进行清淤,维护十分不便,且极易造成上下楼层住户纠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的下水道防臭装置,它克服了“S”下水管道了的缺陷,使下水管道不必穿过上下楼板(总管除外),同一房间内的不同下水口可不预先设置,可由住户根据洁具的不同排布随意安排,而且维护较简便。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装置包括主体盒、调节部件、清淤盖和地漏盖。该主体盒的中间上部有一约占盒体深度1/2~2/3的隔板,将主体盒分为清淤区和地漏区;在清淤区的一侧有可与总管相接的接口,该侧壁上开有与该接口相当的近半圆形排水口;在地漏区的各个侧面中至少有一个侧面的上部开有与下水口相接的接口。该调节部件主要用于调节装修时清淤盖和地漏盖与地板砖的平整度,它由密封盖和面板调节盖构成。该密封盖通过其清淤连接榫和地漏连接榫分别与主体盒的清淤区和地漏区开口吻合连接,而与主体盒连成一体;该面板调节盖通过其清淤调节管和地漏调节管分别穿入密封盖上的清淤口和地漏口而与密封盖吻合连接,而与密封盖连成一体,共同构成调节部件。清淤盖和地漏盖分别放置在面板调节盖上的清淤盖槽和地漏盖槽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下水管道不必穿过上下楼板(总管除外),同一房间内的不同下水口可不预先设置,可由住户根据洁具的不同排布随意安排,且发生管道堵塞时,维护较简便,只要打开清淤盖和地漏盖,即可清除主体盒内淤积的污物及堵塞物,不会形成上下楼层住户纠纷。由于本技术的下水管道不必穿过上下楼板,因而本技术还有这样的有益效果增加房间的空间与美观,消除下水道排水噪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组装示意图;图3为“S”下水管道在卫生间安装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在卫生间安装示意图;图5为“S”下水管道在厨房。阳台安装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在厨房。阳台安装示意图;图中1为主体盒 2为隔板3为主接口 4为排水口5为分接口 6为调节部件7为密封盖 8为面板调节盖9为清淤盖 10为地漏盖 11为密封槽12为密封圈13为清淤区 14为地漏区 15为总管 16为下水口17为清淤连接榫 18为地漏连接榫 19为清淤口20为地漏口 21为清淤调节管 22为地漏调节管 23为清淤盖槽 24为地漏盖槽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由主体盒1、调节部件6、清淤盖9和地漏盖10构成。该主体盒1的中间上部有一约占盒体深度1/2~2/3的隔板2,该隔板2将主体盒1分为清淤区13和地漏区14;在清淤区13的一侧有可与总管15相接的主接口3,该侧壁上开有与该接口3相当的近半圆形排水口4;在地漏区14的各个侧面中至少有一个侧面的上部开有与下水口16相接的分接口5。调节部件6由密封盖7和面板调节盖8构成。该密封盖7通过其清淤连接榫17和地漏连接榫18分别与清淤区和地漏区开口的吻合连接,而与主体盒1连成一体;该面板调节盖8通过其清淤调节管21和地漏调节管22分别穿入密封盖上清淤口19和地漏口20而与密封盖7吻合连接成一体。清淤盖9和地漏盖10分别放置在面板调节盖8上的清淤盖槽23和地漏盖槽24中。为使清淤盖9密封效果更好,可在清淤盖9上可有一个密封槽11,并配上相应的密封圈12。组装时,只要将密封盖7放在主体盒1上一压,即可将密封盖7和主体盒1相吻合连接成一体;再将面板调节盖8上的调节管穿入密封盖7上的相应开口,即可与密封盖7吻合连接成调节部件6。调节部件6通过调整面板调节盖8上的清淤调节管21和地漏调节管22穿入密封盖7的深度来实现调整清淤盖9和地漏盖10与地板砖的平整度。如图4、图6所示,建筑物建成时,可只安装到下水道总管15,住户二次装修时,如在卫生间,可在总管15处接出下水道,通过三通管安排马桶的下水口,三通管的另一接口与主接口3相接,通过分接口5与管道、接头、三通等连接既可根据住户的实际需要排布下水口16;如在厨房。阳台安装,则更为简便,可直接通过管道将主体盒1与下水道总管15连接,再通过分接口5与管道、接头、弯头、三通等连接既可根据住户的实际需要排布下水口16。排水时,生活污水通过下水口16或地漏盖10流入地漏区14,并通过隔板2下开口进入清淤区13。随着排水量的增大,污水淹过隔板2下开口,并继续上升,直至超过排水口4,这样生活污水就从排水口4排到下水道总管15了。反过来,下水道内的异味、臭气从总管15到排水口4进入清淤区13,由于排水口4下为淹过隔板2下开口的积水,起到水封的作用,异味、臭气进不到地漏区14。而清淤盖9是密闭的,异味、臭气出不来,从而起到防臭的效果。当下水道发生堵塞时,只要打开清淤盖9和地漏盖10,即可清除主体盒1内淤积的污物及堵塞物。权利要求1.一种下水道防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主体盒(1),调节部件(6)、清淤盖(9)和地漏盖(10)构成;所述的调节部件(6)由密封盖(7)和面板调节盖(8)构成;该密封盖(7)通过其清淤连接榫(17)和地漏连接榫(18)分别与主体盒(1)的清淤区(13)和地漏区(14)开口的吻合连接而与主体盒(1)连成一体;该面板调节盖(8)通过其清淤调节管(21)和地漏调节管(22)分别穿入密封盖(7)上清淤口(19)和地漏口(20)而与密封盖(7)吻合连接成一体;所述的清淤盖(9)和地漏盖(10)分别放置在面板调节盖(8)上的清淤盖槽(23)和地漏盖槽(24)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道防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盒(1)的中间上部有一约占盒体深度1/2~2/3的隔板(2),该隔板(2)将主体盒(1)分为清淤区(13)和地漏区(14);在清淤区(13)的一侧有可与下水道总管(15)相接的主接口(3),该侧壁上开有与该主接口(3)相当的近半圆形排水口(4);在地漏区(14)的各个侧面中至少有一个侧面的上部可开有与下水口(16)相接的分接口(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道防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淤盖(9)上可有一个密封槽(11),并配有相应的密封圈(12)。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下水道防臭装置,主要由主体盒、调节部件、清淤盖和地漏盖构成,在主体盒的中间上部有一隔板,将主体盒分为清淤区和地漏区。排水时,生活污水通过隔板下开口进入清淤区,并从排水口排到总管。由于清淤区是密闭的,且下水道内的臭气因水封作用进不到地漏区,从而起到防臭的效果。本技术克服了“S”下水管道了的缺陷,使下水管道不必穿过上下楼板,并可由住户根据需要随意排布下水口,且维护简便。文档编号E03C1/28GK2670455SQ0320755公开日2005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12日专利技术者陈寿池, 陈清池 申请人:陈寿池, 陈清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下水道防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主体盒(1),调节部件(6)、清淤盖(9)和地漏盖(10)构成;所述的调节部件(6)由密封盖(7)和面板调节盖(8)构成;该密封盖(7)通过其清淤连接榫(17)和地漏连接榫(18)分别与 主体盒(1)的清淤区(13)和地漏区(14)开口的吻合连接而与主体盒(1)连成一体;该面板调节盖(8)通过其清淤调节管(21)和地漏调节管(22)分别穿入密封盖(7)上清淤口(19)和地漏口(20)而与密封盖(7)吻合连接成一体;所 述的清淤盖(9)和地漏盖(10)分别放置在面板调节盖(8)上的清淤盖槽(23)和地漏盖槽(24)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寿池陈清池
申请(专利权)人:陈寿池陈清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