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MBBR工艺的制药废水生化处理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7386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8 0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一种基于MBBR工艺的制药废水生化处理池,属于工业污水生化处理领域,其包括相互衔接结构完全相同的两个平行组池,每一平行组池包括MBBR缺氧区、MBBR好氧区、污泥好氧区和污泥回流区,其中,MBBR缺氧区通过溢流隔墙顶部的长方形溢流口与MBBR好氧区相连通,MBBR缺氧区内边墙上设置有搅拌器,沿MBBR缺氧区的整个横截面上设置有两道MBBR工艺用悬浮载体拦截筛网;MBBR好氧区通过一道沿MBBR好氧区的整个横截面设置的拦截筛网与污泥好氧区相通;污泥好氧区的一侧设置有溢流出水渠;两个平行组池中部外墙壁有孔洞与污泥回流区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于碳氮比较低的制药废水进行深度脱氮处理,使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MBBR工艺的制药废水生化处理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MBBR工艺的制药废水生化处理池,属于工业污水生化处理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制药工业的快速发展,制药废水的污染治理问题越来越严峻。制药废水属于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其因药物种类不同、生产工艺不同,其具有成分差异大,组分复杂,污染物量多,COD高,难降解物质多,毒性强等特点。而且药厂的废水通常为间歇排放,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变化较大,导致废水的水质、水量及污染物的种类变化较大,给治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一般传统的污废水处理工艺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制药废水的处理要求。MBBR工艺通过向反应池投加悬浮载体填料,强化生化处理。由于悬浮生物填料在污水中不停地旋转、与污水中的污染物质频繁接触,而且填料的生物附着力强、生物膜厚度适中,有效比表面积大,能够极大地提高各种污染物质的去除效率,从而缩短了反应时间,增加处理量和提高处理效率。主要具有以下特点:容积负荷率高,COD容积负荷可达6-10kg/m3.d,是传统活性污泥法的2-4倍,降解效率也成倍增长,占地面积仅为传统工艺的1/4-1/2;高效的脱氮能力,脱氮负荷高达720~1000gNH3-N/m3.d,而传统的活性污泥法仅为30-50gNH3-N/m3/d,采用MBBR工艺可确保污水处理中的氨氮达标;生物附着生长,菌群丰富,污泥龄长(是传统污泥的2-3倍),净化效果更好,特别适用于难降解、高氨氮的石化废水处理;抗冲击能力显著高于传统活性污泥,微生物浓度高可有效分散来水水质波动,出水稳定;运行稳定,不存在活性污泥工艺普遍存在的污泥膨胀,污泥流失问题。目前一些制药工业废水中的污染物有明显的难生化降解的特点,可生物降解的BOD低,而进水氨氮和TN浓度相对较高,应用传统的活性污泥AAO等工艺时活性污泥很难培养起来,面临着生化处理的瓶颈,出水排放标准提高到很难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污水处理技术对制药废水处理方面的不足,克服现有活性污泥污水生化工艺池在微生物生长培养方面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MBBR工艺的制药废水生化处理池。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MBBR工艺的制药废水生化处理池,包括相互衔接结构完全相同的两个平行组池,每一平行组池包括MBBR缺氧区、MBBR好氧区、污泥好氧区和污泥回流区,其中,MBBR缺氧区通过溢流隔墙顶部的长方形溢流口与MBBR好氧区相连通,MBBR缺氧区内边墙上设置有搅拌器,沿MBBR缺氧区的整个横截面上设置有两道MBBR工艺用悬浮载体拦截筛网,MBBR缺氧区内投加有MBBR工艺所需的悬浮载体;MBBR好氧区通过一道沿MBBR好氧区的整个横截面设置的拦截筛网与污泥好氧区相通,MBBR好氧区的底部设置穿孔曝气管,MBBR缺氧区内投加有MBBR工艺所需的悬浮载体;污泥好氧区的底部设置有穿孔曝气管,污泥好氧区的一侧设置有溢流出水渠;两个平行组池中部外墙壁有孔洞与污泥回流区相通,污泥回流区内设置有污泥回流泵和剩余污泥泵。进一步的,所述MBBR缺氧区内设置有碳源投加管为其反硝化投加外加碳源。进一步的,所述MBBR好氧区内沿其进水点整个横截墙壁的上部设置有MBBR好氧区配水堰。进一步的,所述MBBR好氧区内的中部的整个横截面上设置有一道MBBR工艺用悬浮载体拦截筛网。进一步的,所述MBBR好氧区内的出水处的整个横截面上设置有一道MBBR工艺用悬浮载体拦截筛网。进一步的,所述污泥好氧区内设置有硝化液回流泵。优选的,所述硝化液回流泵和污泥回流泵的出口泥水流到回流渠。优选的,所述回流渠内的泥水通过两道闸门被分配到MBBR缺氧区的前部和中部。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有益效果:1)本技术可用于处理碳氮比较低的制药废水,在此情况下,通过在缺氧区内的碳源投加管投加缺氧反硝化所需要的外加碳源,使得反硝化兼氧菌在MBBR缺氧池内悬浮污泥中易于生长,也易于悬浮载体上挂膜。2)本技术的MBBR缺氧区设置有悬浮载体流化所需的搅拌器,可保证悬浮载体和活性污泥充分的混合,保证单位体积内最大化低反硝化去除TN。3)本技术的MBBR缺氧区中部设置一道悬浮载体拦截筛网,可将悬浮载体拦截在固定的空间内而不随水流到MBBR缺氧区的末端,保证了悬浮载体的充分流化,而不至于堵塞MBBR缺氧区的出水拦截筛网。4)本技术的MBBR好氧区内沿其进水点整个横截墙壁的上部设置有MBBR好氧区配水堰,可降低整个MBBR好氧池内的横截面上泥水的流速,并保证流速在整个横截面上均匀一致,不会导致因截面流速过高将悬浮载体向出水拦截筛网方向涌推,保证了悬浮载体在区内和泥水的均匀混合和流化。5)本技术MBBR好氧区底部设置了穿孔曝气管,曝气的向上的推力也保证了悬浮载体的均匀流化。6)本技术MBBR好氧区中部设置一道悬浮载体拦截筛网,可将悬浮载体拦截在固定的空间内而不随水流到MBBR好氧区的末端,保证了悬浮载体的充分流化,而不至于堵塞MBBR好氧区的出水拦截筛网。7)本技术在MBBR好氧区出水拦截筛网的后面设置了一个污泥好氧区,停留时间较小,在该区内只有活性污泥,也设置了较少的穿孔曝气管,其起到曝气和防止污泥沉淀的双重作用,主要是在DO较低的情况下(DO<2mgmg/l)利用悬浮活性污泥生长的自养硝化菌或进一步氨氮进一步降解成为硝态氮;另外,污泥好氧区设置的硝化液回流泵可将低DO硝化液提升到回流渠,然后被分配到MBBR缺氧区,低DO的硝化液也节省了反硝化所需的外加碳源,节省了运营成本。8)本技术的硝化液回流和污泥回流通过同一渠道被分配到MBBR缺氧区的进水端和中部,可保证优化MBBR缺氧区的反应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流程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流程平面示意图的A-A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流程平面示意图的B-B剖面图。其中:1、进水渠,2、MBBR缺氧区,3、MBBR好氧区配水堰,4、MBBR好氧区,5、污泥好氧区,6、搅拌器,7、拦截筛网,8、悬浮载体,9、穿孔曝气管,10、溢流出水渠,11、回流渠,12、回流液闸门,13、硝化液回流泵,14、污泥回流泵,15,剩余污泥泵,16、碳源投加管,17、污泥回流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基于MBBR工艺的制药废水生化处理池,包括相互衔接结构完全相同的两个平行组池,每一平行组池包括MBBR缺氧区2、MBBR好氧区4、污泥好氧区5和污泥回流区17,其中,MBBR缺氧区2通过溢流隔墙顶部的长方形溢流口与MBBR好氧区4相连通,MBBR缺氧区2内边墙上设置有搅拌器6,沿MBBR缺氧区2的整个横截面上设置有两道MBBR工艺用悬浮载体拦截筛网7,MBBR缺氧区2内投加有MBBR工艺所需的悬浮载体8;MBBR好氧区4通过一道沿MBBR好氧区4的整个横截面设置的拦截筛网7与污泥好氧区5相通,MBBR好氧区4的底部设置穿孔曝气管9,MBBR缺氧区2内投加有MBBR工艺所需的悬浮载体8;污泥好氧区5的底部设置有穿孔曝气管9,污泥好氧区5的一侧设置有溢流出水渠10;两个平行组池中部外墙壁有孔洞与污泥回流区17相通,污泥回流区17内设置有污泥回流泵14和剩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MBBR工艺的制药废水生化处理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相互衔接结构完全相同的两个平行组池;每一平行组池包括MBBR缺氧区、MBBR好氧区、污泥好氧区和污泥回流区;其中,MBBR缺氧区通过溢流隔墙顶部的长方形溢流口与MBBR好氧区相连通;MBBR缺氧区内边墙上设置有搅拌器;沿MBBR缺氧区的整个横截面上设置有两道MBBR工艺用悬浮载体拦截筛网;MBBR缺氧区内投加有MBBR工艺所需的悬浮载体;MBBR好氧区通过一道沿MBBR好氧区的整个横截面设置的拦截筛网与污泥好氧区相通;MBBR好氧区的底部设置穿孔曝气管;MBBR缺氧区内投加有MBBR工艺所需的悬浮载体;污泥好氧区的底部设置有穿孔曝气管;污泥好氧区的一侧设置有溢流出水渠;两个平行组池中部外墙壁有孔洞与污泥回流区相通;污泥回流区内设置有污泥回流泵和剩余污泥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MBBR工艺的制药废水生化处理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相互衔接结构完全相同的两个平行组池;每一平行组池包括MBBR缺氧区、MBBR好氧区、污泥好氧区和污泥回流区;其中,MBBR缺氧区通过溢流隔墙顶部的长方形溢流口与MBBR好氧区相连通;MBBR缺氧区内边墙上设置有搅拌器;沿MBBR缺氧区的整个横截面上设置有两道MBBR工艺用悬浮载体拦截筛网;MBBR缺氧区内投加有MBBR工艺所需的悬浮载体;MBBR好氧区通过一道沿MBBR好氧区的整个横截面设置的拦截筛网与污泥好氧区相通;MBBR好氧区的底部设置穿孔曝气管;MBBR缺氧区内投加有MBBR工艺所需的悬浮载体;污泥好氧区的底部设置有穿孔曝气管;污泥好氧区的一侧设置有溢流出水渠;两个平行组池中部外墙壁有孔洞与污泥回流区相通;污泥回流区内设置有污泥回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学义牛卉
申请(专利权)人:济宁市孚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