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型尾翼无人机平尾和垂尾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72453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8 0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V型尾翼无人机平尾和垂尾的连接结构,包括左垂尾、右垂尾和平尾,所述平尾设置于所述左垂尾和右垂尾之间,所述左垂尾内部设置有左垂尾碳管,所述平尾内部设置有平尾碳管,所述左垂尾碳管与所述平尾碳管通过连接装置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V型尾翼无人机平尾和垂尾的连接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螺栓实现角片与连接件之间的固定,拆卸和安装方便;2)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接结构实现了平尾和垂尾的连接,对翼面类部件上表面无任何破坏,对气动外形保护较好,气动阻力较低的V型尾翼无人机在平尾和垂尾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V型尾翼无人机平尾和垂尾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固定翼无人机
,尤其涉及一种V型尾翼无人机平尾和垂尾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固定翼无人机的迅速发展,各种形式的固定翼无人机也层出不穷。V型尾翼无人机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固定翼无人机的结构形式。这种形式,降低了结构重量,同时保证了无人机的气动效率和控制效率,具有多种优势。市面上的V型尾翼无人机,平尾和垂尾的连接多为直接用螺栓进行固定。此种连接结构,螺栓会贯穿平尾和垂尾,对平尾和垂尾的外形有一定的改变,降低了气动效率,同时飞机外观较差。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的V型尾翼无人机在平尾和垂尾连接结构上的不足,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翼面类部件上表面无任何破坏,对气动外形保护较好,易于安装和拆卸,结构重量适中的V型尾翼无人机在平尾和垂尾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翼面类部件上表面无任何破坏,对气动外形保护较好,易于安装和拆卸,结构重量适中的V型尾翼无人机在平尾和垂尾连接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V型尾翼无人机平尾和垂尾的连接结构包括左垂尾、右垂尾和平尾,所述平尾设置于所述左垂尾和右垂尾之间,所述左垂尾内部设置有左垂尾碳管,所述平尾内部设置有平尾碳管,所述左垂尾碳管与所述平尾碳管通过连接装置进行连接,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角片和连接件螺栓,该角片包括角片一和角片二,角片一和角片二的角度与平尾和左垂尾的夹角一致,所述角片一和所述角片二上设置有固定通孔。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台阶面、固定部和贯穿部,所述台阶面设置于连接件的两侧,所述贯穿部用于套设平尾碳管和垂尾碳管。优选的,所述固定部与贯穿部一体成型。优选的,所述台阶面上设置有贯穿孔,通过连接件螺栓穿过该贯穿孔将连接件与平尾碳管和垂尾碳管固定。优选的,所述固定部的底部设置有螺纹孔,通过螺栓将所述角片与所述连接件固定。本技术V型尾翼无人机平尾和垂尾的连接结构跟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连接装置实现连接件与平尾碳管和垂尾碳管的固定,拆卸和安装方便;2)通过螺栓实现角片与连接件之间的固定,拆卸和安装方便;3)用本技术的连接结构实现了平尾和垂尾的连接,对翼面类部件上表面无任何破坏,对气动外形保护较好,气动阻力较低的的V型尾翼无人机在平尾和垂尾连接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V型尾翼无人机平尾和垂尾的连接结构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V型尾翼无人机平尾和垂尾的连接结构的内部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角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连接件的结构图。图中标记说明如下:1-平尾碳管,2-左垂尾碳管,3-角片,31-角片一,32-角片二,4-螺栓,5-连接件,51-固定部,52-贯穿部,53-台阶面,6-连接件螺栓,7-左垂尾,8-右垂尾,9-平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5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5所示,一种V型尾翼无人机平尾和垂尾的连接结构包括左垂尾7、右垂尾8和平尾9,所述平尾9设置于所述左垂尾7和右垂尾之8间,所述左垂尾7内部设置有左垂尾碳管2,所述平尾9内部设置有平尾碳管1,所述左垂尾碳管2与所述平尾碳管1通过连接装置进行连接,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角片3,该角片3包括角片一31和角片二32,角片一31和角片二32的角度与平尾和左垂尾的夹角一致,所述角片一31和所述角片二32上设置有固定通孔;连接件5,该连接件5包括台阶面53、固定部51和贯穿部52,所述台阶面53设置于连接件5的两侧,所述贯穿部52用于套设平尾碳管1和垂尾碳管2。所述固定部51与贯穿部52一体成型。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台阶面53上设置有贯穿孔,通过连接件螺栓6穿过该贯穿孔将连接件5与平尾碳管1和垂尾碳管2固定。所述固定部51的底部设置有螺纹孔,通过螺栓4将所述角片3与所述连接件5固定。具体安装过程:在平尾碳管1和左垂尾碳管2上开设有贯穿圆孔,在进行安装时,将一个连接件套设于平尾碳管1上,台阶面53的贯穿孔与平尾碳管1的贯穿圆孔对准,将另一个连接件套设于左垂尾碳管2上,台阶面53的贯穿孔与左垂尾碳管2的贯穿圆孔对准,在台阶面53的贯穿孔内插入连接件螺栓6。将角片3的固定通孔套设于连接件螺栓6上,角片一31和角片二32的角度与平尾和左垂尾的夹角一致,再用螺母进行旋紧固定。本技术V型尾翼无人机平尾和垂尾的连接结构跟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连接件螺栓实现连接件与平尾碳管和垂尾碳管的固定,拆卸和安装方便;2)通过螺栓实现角片与连接件之间的固定,拆卸和安装方便;3)用本技术的连接结构实现了平尾和垂尾的连接,对翼面类部件上表面无任何破坏,对气动外形保护较好,气动阻力较低的的V型尾翼无人机在平尾和垂尾连接结构。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V型尾翼无人机平尾和垂尾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一种V型尾翼无人机平尾和垂尾的连接结构包括左垂尾(7)、右垂尾(8)和平尾(9),所述平尾(9)设置于所述左垂尾(7)和右垂尾(8)之间,所述左垂尾(7)内部设置有左垂尾碳管(2),所述平尾(9)内部设置有平尾碳管(1),所述左垂尾碳管(2)与所述平尾碳管(1)通过连接装置进行连接,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角片(3)和连接件螺栓(6),该角片(3)包括角片一(31)和角片二(32),角片一(31)和角片二(32)的角度与平尾和左垂尾的夹角一致,所述角片一(31)和所述角片二(32)上设置有固定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V型尾翼无人机平尾和垂尾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一种V型尾翼无人机平尾和垂尾的连接结构包括左垂尾(7)、右垂尾(8)和平尾(9),所述平尾(9)设置于所述左垂尾(7)和右垂尾(8)之间,所述左垂尾(7)内部设置有左垂尾碳管(2),所述平尾(9)内部设置有平尾碳管(1),所述左垂尾碳管(2)与所述平尾碳管(1)通过连接装置进行连接,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角片(3)和连接件螺栓(6),该角片(3)包括角片一(31)和角片二(32),角片一(31)和角片二(32)的角度与平尾和左垂尾的夹角一致,所述角片一(31)和所述角片二(32)上设置有固定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尾翼无人机平尾和垂尾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兴国李彦锐王红州魏国华张凤伟陈李萍胡亮亮刘超陈子阳陈黎阳张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遁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