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美春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卸料的建筑工程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7220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8 0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卸料的建筑工程推车,包括斗体,所述斗体右侧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斗体右侧的底部连通有与出料口配合使用的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右端螺纹连接有管盖,所述斗体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二限位柱、第一壳体、斗体、车轮、支架、第一限位柱、出料管、管盖、第二壳体、把手、防滑套、旋转杆、螺旋叶片、固定杆、滑块、出料口、减震垫、电机、第二锥齿轮、通道孔、旋转轴和第一锥齿轮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建筑工程推车不具备自动卸料的问题,该便于卸料的建筑工程推车,具备自动卸料的优点,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卸料的建筑工程推车
本技术涉及建筑用具
,具体为一种便于卸料的建筑工程推车。
技术介绍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正处于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的过渡阶段,建筑业的增长速度很快,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很大,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建筑业产值增长了20多倍,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3.8%增加到了7.0%,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使建筑行业更好的发展,可以使国民经济更好的发展,所以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建筑行业的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建筑工人在施工的时候,使用的推车不好,干活时十分费劲。建筑用推车在建筑施工现场较常用到的运输工具,一般包括车把、车斗和具有轴支撑的两车轮,这样的建筑用推车只能适用于搬运沙、石子等体积较小的固体物料,现有的建筑工程推车不具备自动卸料的功能,而且车斗下料时需要工人将车斗翻转,卸料非常不方便,当载重较重时比较吃力,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卸料的建筑工程推车,具备自动卸料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建筑工程推车不具备自动卸料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卸料的建筑工程推车,包括斗体,所述斗体右侧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斗体右侧的底部连通有与出料口配合使用的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右端螺纹连接有管盖,所述斗体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设置有蓄电池,所述第一壳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右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右端依次贯穿第一壳体和斗体并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表面套设有螺旋叶片,所述旋转杆的右端套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两个固定杆相反的一侧均与出料口的内腔固定连接,所述斗体的正表面与背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架,两个支架的表面均套设有车轮,所述斗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柱,所述斗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柱。优选的,所述把手左端的表面套设有防滑套,所述螺旋叶片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电机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减震垫。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柱的数量为两个,且呈前后分布,所述第二限位柱的数量为两个,且呈前后分布。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的右侧与斗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杆的表面与滑块的内腔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斗体的左侧和第一壳体的右侧均开设有与旋转轴配合使用的通道孔,所述出料管右端的表面与管盖的内壁螺纹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二限位柱、第一壳体、斗体、车轮、支架、第一限位柱、出料管、管盖、第二壳体、把手、防滑套、旋转杆、螺旋叶片、固定杆、滑块、出料口、减震垫、电机、第二锥齿轮、通道孔、旋转轴和第一锥齿轮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筑工程推车不具备自动卸料的问题,该便于建筑工程推车,具备自动卸料的优点,值得推广。2、本技术通过设置减震垫可以减少电机的震动,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减少使用者的成本,增加了建筑工程推车的实用性,通过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能够加强建筑工程推车的稳定性,能够有效避免便于卸料的建筑工程推车在卸料时出现翻车现象,通过设置通道孔,可以减少旋转轴转动时对第一壳体和斗体的摩擦,通过防滑套可以加强工人推拉车时把手的摩擦力,避免了把手从工人手中脱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建筑工程推车不具备自动卸料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正视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局部的右视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第二限位柱、2第一壳体、3斗体、4车轮、5支架、6第一限位柱、7出料管、8管盖、9第二壳体、10把手、11防滑套、12旋转杆、13螺旋叶片、14固定杆、15滑块、16出料口、17减震垫、18电机、19第二锥齿轮、20通道孔、21旋转轴、22第一锥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便于卸料的建筑工程推车,包括斗体3,斗体3右侧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16,斗体3右侧的底部连通有与出料口16配合使用的出料管7,出料管7的右端螺纹连接有管盖8,斗体3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2,第一壳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9,第二壳体9的内腔设置有蓄电池,第一壳体2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8,电机1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22,第一锥齿轮22的右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19,第二锥齿轮19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旋转轴21,旋转轴21的右端依次贯穿第一壳体2和斗体3并固定连接有旋转杆12,斗体3的左侧和第一壳体2的右侧均开设有与旋转轴21配合使用的通道孔20,出料管7右端的表面与管盖8的内壁螺纹连接,旋转杆12的表面套设有螺旋叶片13,旋转杆12的右端套设有滑块15,第二壳体9的右侧与斗体3的左侧固定连接,旋转杆12的表面与滑块15的内腔滑动连接,滑块15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4,两个固定杆14相反的一侧均与出料口16的内腔固定连接,斗体3的正表面与背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架5,两个支架5的表面均套设有车轮4,斗体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柱6,斗体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把手10,把手10左端的表面套设有防滑套11,螺旋叶片13的数量为若干个,电机18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减震垫17,把手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柱1,第一限位柱6的数量为两个,且呈前后分布,第二限位柱1的数量为两个,且呈前后分布,通过设置减震垫17可以减少电机18的震动,延长电机18的使用寿命,减少使用者的成本,增加了建筑工程推车的实用性,通过第一限位柱6和第二限位柱1,能够加强建筑工程推车的稳定性,能够有效避免建筑工程推车在卸料时出现翻车现象,通过设置通道孔20,可以减少旋转轴21转动时对第一壳体2和斗体3的摩擦,通过防滑套11可以加强工人推拉车时把手10的摩擦力,避免了把手10从工人手中脱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建筑工程推车不具备自动卸料的问题,通过设置第二限位柱1、第一壳体2、斗体3、车轮4、支架5、第一限位柱6、出料管7、管盖8、第二壳体9、把手10、防滑套11、旋转杆12、螺旋叶片13、固定杆14、滑块15、出料口16、减震垫17、电机18、第二锥齿轮19、通道孔20、旋转轴21和第一锥齿轮22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建筑工程推车不具备自动卸料的问题,该建筑工程推车,具备自动卸料的优点,值得推广。使用时,工人把物料装满推车,掀起把手10推动小车,通过车轮4转动前进,到目的地时放下把手10,第一限位杆6或第二限位杆1着地,打开管盖8,开动电机18,电机18输出端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22、第二锥齿轮19和旋转轴21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卸料的建筑工程推车,包括斗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斗体(3)右侧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16),所述斗体(3)右侧的底部连通有与出料口(16)配合使用的出料管(7),所述出料管(7)的右端螺纹连接有管盖(8),所述斗体(3)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9),所述第二壳体(9)的内腔设置有蓄电池,所述第一壳体(2)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8),所述电机(1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22),所述第一锥齿轮(22)的右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19),所述第二锥齿轮(19)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旋转轴(21),所述旋转轴(21)的右端依次贯穿第一壳体(2)和斗体(3)并固定连接有旋转杆(12),所述旋转杆(12)的表面套设有螺旋叶片(13),所述旋转杆(12)的右端套设有滑块(15),所述滑块(15)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4),两个固定杆(14)相反的一侧均与出料口(16)的内腔固定连接,所述斗体(3)的正表面与背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架(5),两个支架(5)的表面均套设有车轮(4),所述斗体(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柱(6),所述斗体(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把手(10),所述把手(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柱(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卸料的建筑工程推车,包括斗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斗体(3)右侧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16),所述斗体(3)右侧的底部连通有与出料口(16)配合使用的出料管(7),所述出料管(7)的右端螺纹连接有管盖(8),所述斗体(3)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9),所述第二壳体(9)的内腔设置有蓄电池,所述第一壳体(2)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8),所述电机(1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22),所述第一锥齿轮(22)的右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19),所述第二锥齿轮(19)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旋转轴(21),所述旋转轴(21)的右端依次贯穿第一壳体(2)和斗体(3)并固定连接有旋转杆(12),所述旋转杆(12)的表面套设有螺旋叶片(13),所述旋转杆(12)的右端套设有滑块(15),所述滑块(15)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4),两个固定杆(14)相反的一侧均与出料口(16)的内腔固定连接,所述斗体(3)的正表面与背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架(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美春
申请(专利权)人:李美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