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郝建兵专利>正文

下水道分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6807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下水道分解器,包括进水端盖、浮球仓和出水端盖依次连接构成的主体结构,浮球设置在浮球仓内,还包括分别设置在进水端盖和出水端盖上的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通过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上设置的凹形密封面与浮球表面的紧密贴合,实现对污水上翻的封堵和对下水道臭气的气密。其中,上密封环的凹形密封面设计成球形面,其曲率半径等于或小于所述浮球的半径。下密封环的凹形密封面设计成球形面,其曲率半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浮球的半径,使浮球表面与该凹形密封面间形成具有一定张力的水膜,从而实现了有效防止下水道中臭气不能泄露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替代传统的弯管接头和地漏,有广泛的使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水道分解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下水管道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有效密封臭气、封堵污水的下水道分解器。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说城市居民被家中下水道析出的异味和滋生的蚊蝇所困扰,因而防止各种有害病毒、细菌通过下水道,已引起了专家们的高度重视。传统下水道的防堵、防臭大都采用弯管装置,利用弯管中的水实现对臭气的密封。这种结构虽有一定效果,但会造成污物长时间在弯管处聚集,轻者仍会使臭气散发,重者造成管道堵塞,污物上翻,给家庭造成严重的损失和痛苦。此外,该结构占用空间大,已经不适合现代建筑的结构需求。近年出现了一些新型结构的下水道防冒器,主要解决污水回溢问题。其通用结构基本由上水管、浮球仓、下水管和浮球组成,浮球设置在浮球仓内,浮球仓的两端与上、下水管的连接部分呈圆锥形状。在正常放水时,由于浮力作用,浮球将漂浮在浮球仓的水面上,水从下水管流出。当浮球仓的水流尽时,浮球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将下水管口封堵。万一管道堵塞造成污水上翻时,浮球被顶到上水管与浮球仓的连接处,形成对上水管入口的封堵,阻止污水进入上水管。虽然上述工作原理可以实现避免污水上翻和密封臭气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由于浮球较轻,仅依靠浮球的自身重量显然不能完全密封下水道臭气;当污水上翻时,仅依靠浮球与上水管锥面的线接触并不能实现完全密封,仍会有污水析出。因此在实际使用中,上述技术方案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污水上翻的问题,没有真正解决下水道异味气体溢出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下水道分解器,在有效解决臭气溢出和污水上翻问题的同时,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克服了传统技术方案中密封不严的技术问题,使本专利技术能彻底密封下水道臭气、管道内不会有污物存在、避免污水上翻。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下水道分解器,包括空心筒体状的浮球仓,分别与浮球仓上端和下端连接的进水端盖和出水端盖,以及设置在浮球仓内的浮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水端盖和出水端盖上分别设置有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所述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上均设置有可与所述浮球紧密贴合的凹形密封面。所述进水端盖内固接与其截面形状相同的隔板,进水端盖和隔板中心设置进水口,所述上密封环的上表面固定在所述隔板的下表面上,所述上密封环的下表面设置成凹形密封面。所述出水端盖中心设置出水口,所述下密封环的下表面固定在所述出水端盖的内端面上,所述下密封环的上表面设置成凹形密封面。所述上密封环的凹形密封面为球形面,其曲率半径等于或小于所述浮球的半径。所述下密封环的凹形密封面为球形面,其曲率半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浮球的半径。所述下密封环球形密封面的曲率半径为浮球半径的1.05~1.15,使浮球表面与密封面接触时其越来越小的接触间隙中形成具有一定张力的水膜。所述浮球为实心浮球或空心浮球,其特征密度为0.6~0.95g/cm3。所述实心浮球的材料为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密度为0.8~0.95g/cm3。所述浮球的表面喷涂有亲水涂料。所述进水端盖的端面设置有过滤网。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下水道分解器的技术方案是在进水端盖和出水端盖上分别设置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通过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上设置的凹形密封面与浮球表面的紧密贴合,实现对污水上翻的封堵和对下水道臭气的气密。在具体结构中,上密封环的凹形密封面设计成球形面,其曲率半径等于或小于所述浮球的半径,当浮球与该凹形密封面接触时,接触面良好吻合,在上翻污水的强大压力下,浮球和上密封环形成密封,对上翻污水实现有效的封堵。下密封环的凹形密封面设计成球形面,其曲率半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浮球的半径,当浮球与该凹形密封面间具有较小的接触间隙时,使浮球表面与该凹形密封面间形成具有一定张力的水膜,水膜的形成将使浮球仓内存留一定数量的水。浮球、下密封环和存留的水一起形成气密,从而实现了有效防止下水道中臭气不能泄露的目的。在本专利技术优选技术方案中,下密封环密封面的曲率半径设计成大于浮球的半径,当浮球与该密封面接触时,其接触间隙越来越小,形成锥管结构。该锥管结构设计充分发挥了流体的张力特性,使浮球表面与密封面间越来越小的接触间隙中形成具有一定的张力水膜,使浮球仓内存留一定数量的水。实验表明,浮球仓内存水的高度约等于浮球直径的2/3~1/2。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密封面的合理设计,利用浮球和上、下密封环材料的亲水特性,使本专利技术具有极佳的封堵、气密效果。在优选技术方案中,浮球表面和凹形密封面上喷涂亲水涂料,使水膜更快形成,并更好地贴附在浮球和密封面上。为充分实现密封臭气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浮球采用特征密度为0.6~0.95g/cm3的材料制造,既不会影响浮球对上水口的封堵效果,又使其对下水口的气密效果最佳。较优选的技术方案采用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的实心球,其密度为0.8~0.95g/cm3。此外,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维护。整个装置的部件均可拆卸,必要时还可预留维修施工的工艺位置,设计到位。装置主体结构可采用现有的塑料管道,制造简单,成本低。本专利技术可以替代传统的弯管接头和地漏,有广泛的使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剖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上密封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下密封环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安装示意图。附图中标记为:1-进水端盖;10-过滤网;11-进水端盖内螺纹;2-浮球仓;21-浮球仓上螺纹;22-浮球仓下螺纹;23-凹槽;24-橡胶密封圈;3-出水端盖;30-下水口;31-出水端盖外螺纹;4-隔板;40-上水口;5-上密封环;51-凹形密封面;52-通孔;53-上密封环5下表面;54-上密封环5上表面;6-下密封环;61-凹形密封面;62-通孔;63-下密封环6上表面;64-下密封环6下表面;7-浮球;8-下水道;81-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图1为本专利技术下水道分解器的结构剖面图。如图1所示,进水端盖1、浮球仓2和出水端盖3依次连接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主体结构,其中浮球仓2为空心筒体,进水端盖1和出水端盖3分别连接在浮球仓2的两端,浮球7设置在浮球仓2的空心筒体内。进水端盖1内固接有与其截面形状相同的隔板4,进水端盖1和隔板4中心设置成进水口40。在本实施例中,进水端盖1的端面设置有过滤网10,该结构既可以进水,又能有效过滤水中杂质,出水端盖3的中心设置出水口30。进水端盖1和出水端盖3的侧壁上分别设置内螺纹和外螺纹,与浮球仓2上下端部侧壁上的外螺纹和内螺纹匹配,三者靠上述螺纹装配连接。本专利技术下水道分解器还包括上密封环5和下密封环6,通过其上设置的凹形密封面与浮球表面的紧密贴合,实现有效的封堵和气密。所述上密封环5固连在隔板4上,下密封环6固连在出水端盖3的内端面上。所述上密封环5为圆形垫片结构,中心设置有通孔52,上表面54固定在隔板4的下表面上,如图2所示。为提高密封效果,通孔52下部靠近密封环5下表面53部位设置成凹形密封面51。所述密封面51为球形面,其曲率半-->径等于或小于所述浮球7的半径。在本实施例中,凹形密封面51的曲率半径等于所述浮球7的半径R。该设计使浮球7与密封面51接触时,可使浮球7表面很好地与密封面51吻合,最大程度地提高接触面积,加强贴合效果。实际上,在上翻污水的强大压力下,浮球7的球面与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下水道分解器,包括空心筒体状的浮球仓,分别与浮球仓上端和下端连接的进水端盖和出水端盖,以及设置在浮球仓内的浮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水端盖和出水端盖上分别设置有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所述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上均设置有可与所述浮球紧密贴合的凹形密封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水道分解器,包括空心筒体状的浮球仓,分别与浮球仓上端和下端连接的进水端盖和出水端盖,以及设置在浮球仓内的浮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水端盖和出水端盖上分别设置有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所述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上均设置有可与所述浮球紧密贴合的凹形密封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道分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端盖内固接与其截面形状相同的隔板,进水端盖和隔板中心设置进水口,所述上密封环的上表面固定在所述隔板的下表面上,所述上密封环的下表面设置成凹形密封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道分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端盖中心设置出水口,所述下密封环的下表面固定在所述出水端盖的内端面上,所述下密封环的上表面设置成凹形密封面。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水道分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密封环的凹形密封面为球形面,其曲率半径等于或小于所述浮球的半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建兵
申请(专利权)人:郝建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