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核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的圆弧牙型螺纹滚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6149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核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的圆弧牙型螺纹滚轮结构,包括:滚轮外圈、两个挡环和两组钢球,所述滚轮外圈内壁两端均设置有圆弧形滚道,所述滚轮外圈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螺纹牙型为凸圆弧齿形,具有螺旋升角或无螺旋升角;所述挡环一侧设置有圆弧形滚道,两个挡环的圆弧形滚道分别与滚轮外圈内壁两端的圆弧形滚道配合形成两个环形空间,两组钢球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环形空间内。相比于原梯形结构齿形,消除了干涉,具有更大的承载,寿命更长,更可靠。

Circular tooth thread roller structure for nuclear reactor control rod drive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ircular arc tooth threaded roller structure for nuclear reactor control rod driving mechanism, which comprises an outer ring of the roller, two retaining rings and two groups of steel balls. Both ends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outer ring of the roller are provided with circular arc raceways,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outer ring of the roller is provided with threads. The threaded tooth shape is convex arc tooth shape. There are spiral elevation angle or no spiral elevation angle; one side of the retaining ring is provided with a circular arc raceway, and two circular arc raceways of the retaining ring are respectively matched with the circular arc raceway at both ends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outer ring of the roller to form two circular spaces, and two groups of steel balls are respectively located in the two circular spaces.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trapezoidal tooth shape, it eliminates interference, has greater load-carrying capacity, longer life and more reli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核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的圆弧牙型螺纹滚轮结构
本技术属于核机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核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的圆弧牙型螺纹滚轮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滚轮结构是采用梯形牙型传递运动,梯形牙型滚轮结构啮合时易产生干涉,摩损严重,寿命短。传统梯形牙型滚轮结构由于环境的恶劣、高温、螺母开合降低了重复定位精度、加工误差等多种因素导致的滚轮组件的实际啮合位置与理论设计的啮合位置有偏离,产生干涉啮合,啮合位置有大的应力集中,导致快速摩损或擦伤,寿命短。本技术消除了干涉,提高了承载,大幅度提高了寿命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核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的圆弧牙型螺纹滚轮结构,解决了梯形牙型滚轮结构啮合时易产生干涉,摩损严重,寿命短的问题,本技术消除了干涉,提高了承载,大幅度提高了寿命和可靠性。一种用于核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的圆弧牙型螺纹滚轮结构,包括:滚轮外圈、两个挡环和两组钢球,所述滚轮外圈内壁两端均设置有圆弧形滚道,所述滚轮外圈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螺纹牙型为凸圆弧齿形,具有螺旋升角或无螺旋升角;所述挡环一侧设置有圆弧形滚道,两个挡环的圆弧形滚道分别与滚轮外圈内壁两端的圆弧形滚道配合形成两个环形空间,两组钢球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环形空间内。进一步的,所述用于核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的圆弧牙型螺纹滚轮结构还包括贯穿所述两个挡环的光孔的支撑轴。进一步地,所述滚轮外圈的外壁上的螺纹牙型的两圆弧面中径点切线夹角的范围是30度至150度,优选90度。钢球的外圆与滚轮外圈内壁上的两个圆弧形滚道以及两个挡环上的圆弧形滚道接触,两组钢球支撑滚轮结构旋转,支撑轴贯穿两个挡环的光孔支撑整个钢球滚轮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传统结构的滚轮由于环境的恶劣、高温、螺母开合降低了重复定位精度、加工误差等多种因素导致的滚轮组件的实际啮合位置与理论设计的啮合位置有偏离,产生干涉啮合,啮合位置有大的应力集中,导致快速摩损或擦伤,寿命短。本技术将常见滚轮外螺纹梯形结构的齿形改变为牙型为凸圆弧面结构的齿形,消除干涉,使用寿命提高8-10倍;相比于原梯形结构齿形,凸圆弧螺纹齿形具有更小的螺距,增多螺纹槽的数量,增多接触点,提高承载能力,提高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核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的圆弧牙型螺纹滚轮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钢球滚轮外壁凸圆弧形螺纹与配对丝杆啮合的截面放大图。附图标记:1-左侧挡环;2-左侧钢球;3-滚轮外圈;4-右侧钢球;5-右侧挡环;6-支撑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核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的圆弧牙型螺纹滚轮结构,包括:左侧挡环1、左侧钢球2、滚轮外圈3、右侧钢球4、右侧挡环5、支撑轴6。滚轮外圈3内壁两端均设置有圆弧形滚道,滚轮外圈3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如图1和2中所示,螺纹牙型为凸圆弧齿形,可以理解的是滚轮外圈3的外壁上的螺纹可以具有螺旋升角或无螺旋升角。螺纹牙型的两圆弧面中径点切线夹角的范围是30度至150度,优选90度。左侧挡环1和右侧挡环5的一侧均设置有圆弧形滚道,两个挡环的圆弧形滚道分别与滚轮外圈3内壁两端的圆弧形滚道配合形成两个环形空间,两组钢球分别位于上述两个环形空间内。用于核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的圆弧牙型螺纹滚轮结构还包括贯穿左侧挡环1和右侧挡环5的光孔的支撑轴6。钢球的外圆与滚轮外圈内壁上的两个圆弧形滚道以及两个挡环上的圆弧形滚道接触,两组钢球支撑滚轮结构旋转,支撑轴6贯穿两个挡环的光孔支撑整个钢球滚轮结构。以上例子结合附图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了说明。尽管只对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和技术要点做出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宗旨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因此,所展示的例子与实施方式被视为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脱离如所附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本技术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本技术可能涵盖各种的修改与替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核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的圆弧牙型螺纹滚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滚轮外圈、两个挡环和两组钢球,所述滚轮外圈内壁两端均设置有圆弧形滚道,所述滚轮外圈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螺纹牙型为凸圆弧齿形,两圆弧面中径点切线夹角的范围是30度至150度,具有螺旋升角或无螺旋升角;所述挡环一侧设置有圆弧形滚道,两个挡环的圆弧形滚道分别与滚轮外圈内壁两端的圆弧形滚道配合形成两个环形空间,两组钢球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环形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核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的圆弧牙型螺纹滚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滚轮外圈、两个挡环和两组钢球,所述滚轮外圈内壁两端均设置有圆弧形滚道,所述滚轮外圈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螺纹牙型为凸圆弧齿形,两圆弧面中径点切线夹角的范围是30度至150度,具有螺旋升角或无螺旋升角;所述挡环一侧设置有圆弧形滚道,两个挡环的圆弧形滚道分别与滚轮外圈内壁两端的圆弧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波王建武王小波黄银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众孚传动科技有限公司王建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