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绍勤专利>正文

可夹取物品的手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564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夹取物品的手杖,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手杖主体,概由一呈长管状的杖身以及一连结于所述杖身一端的杖头所构成;所述杖身另一端形成一开口大于所述杖身内径的大径端;    一滑块,设于所述杖头,可沿所述杖身的轴向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间位移;当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向外凸出于所述杖头,当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则靠合于所述杖头;    一连杆,穿置在所述杖身内部并可沿轴向位移;所述连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块,受所述滑块带动;     二夹块,位于所述杖身的大径端,且二者对立于所述连杆的相对二侧;    至少一对支臂,所述各对支臂中的二支臂一端均枢接于所述连杆的第二端,另一端则分别设于所述二夹块,所述二夹块受所述连杆与所述各支臂连动进行一开合动作;当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二夹块间具有一夹持空间;当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滑块连动所述连杆及所述各支臂,带动所述二夹块并靠在一起。(*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手杖,特别是关于一种可夹取物品的手杖
技术介绍
当人的身体受伤,或者是随着年龄增加而产生肌肉疲乏、骨质疏松等疾病时,都有可能会使得身体的脚、腿部无法正常地行动及承受长时间的站立,常常造成人们行动不便或是有无法久站的状况发生,进而导致跌倒使身体再次受到伤害的情形。因此,通常人们会使用辅助器具帮助站立或是行进,例如手杖可提供人们在行动或是站立时,以手握持手杖的顶部,而以手杖的底部抵于地面,以增加身体的支撑力,减少脚、腿部所承受的重量。然而,使用者在使用手杖辅助行进时,若欲弯腰捡拾掉落在地面上的物品,由于使用者原本就无法做较大幅度的弯腰动作,因此无法直接用手捡起物品,造成使用者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杖,可直接以其捡取物品,减少使用者的不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可夹取物品的手杖,包含有一手杖主体,概由一呈长管状的杖身及一连结于杖身一端的杖头所构成;杖身另一端具有一开口大于杖身内径的大径端;一滑块,设于杖头,可沿杖身的轴向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间位移;当滑块位于第一位置时向外凸出于杖头,而当位于第二位置时则靠合于杖头;一连杆,穿置在杖身内部并可沿轴向位移;连杆的第一端与滑块连接,使得连杆受滑块带动;二夹块,位于杖身的大径端,且二者对立于连杆的相对二侧;二支臂,各支臂一端枢接于连杆的第二端,另一端则分别设于二夹块,使二夹块受连杆与二支臂连动而进行一开合动作;当滑块位于第一位置时,二夹块间具有一夹持空间;当滑块位于第二位置时,滑块连动连杆及二支臂,带动二夹块并靠在一起。由此,使用者通过控制滑块,即可直接捡取物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其中二夹块间具有一夹持空间;图3类同于图2,其中二夹块并靠在一起; 图4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按键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显示按键与滑块的状态,其中滑块位于第二位置;图6类同于图5,其中滑块位于第一位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及功能作详细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可夹取物品的手杖,包含有一手杖主体10,由一呈长管状的杖身11、一螺合于杖身11顶端的杖头12以及一螺合于杖身11底端呈喇叭状的套接件13所组成,杖头12的外表面设有一时钟80。在本实施例中,杖头12对分为二形状相同的侧盖14,由二侧盖14对合组立后的杖头12即为概呈长形的壳体。杖头12内部的前端具有一口哨部15,身部具有一呈纵向的滑槽18,滑槽18前侧设有二间隔预定距离且呈纵向排列的导轨19,后端具有一呈横向的容置槽16。口哨部15可供使用者从杖头12顶部以口吹出响声供警示用,而容置槽16内则设有一雷射光组件82,用于提供照明之用。套接件13具有一开口尺寸较小的小径端17a及一开口尺寸较大的大径端17b,小径端17a与杖身11连接,大径端17b朝向外侧。一滑块20,如图2所示,具有一按压部21及一连动部22。按压部21的顶侧设有一长条形嵌部23,连动部22的前侧面设有一方形卡抵部25;滑块20以嵌部23嵌设在杖头12的滑槽18内,可在杖头12内部呈纵向地在一第一位置(如图3所示)以及一第二位置(如图2所示)间滑移。当滑块20位于第一位置时,按压部21底端突出于杖头12底侧,而当位于第二位置时,按压部21则并合于杖头12,且按压部21底端的形状契合于杖头12底侧。连动部22的顶侧与杖头12的内壁间设有一第一弹簧24,第一弹簧24的弹力可将滑块20推往第一位置。一按键30,如图4、图5所示,呈方形块体,在上下二端面分别设有二第一导槽31,沿上端面的一长侧缘边具有一第二导槽32,而与第二导槽32邻接的长侧面近中央位置则凹设有一第三导槽33,第二导槽32与第三导槽33概呈垂直状。按键30在第二导槽32一端的端面凸出一凸部34,另一端面设有一凹窝35,凹窝35内设有一第二弹簧36。按键30以二第一导槽31与杖头12的二导轨19相嵌合(图2、图3所示),且与滑块20的卡抵部25抵接,而凸部34则凸出于杖头12的一外侧面,第二弹簧36的二端则分别抵于凹窝35内端以及杖头12内壁。一连杆40,如图2、图3所示,穿置于杖身11内部并可沿轴向位移。连杆40的顶端枢设在滑块20的连动部22,底端枢设在二连接片41的顶端,使得滑块20在第一及第二位置间位移时,可带动连杆40在杖身11内滑移。二支臂60,设于套接件13内,以各自的身部相枢接呈交叉状;各支臂60的顶端枢设在各连接片41底端。二夹块50,设于杖身11的套接件13端。各夹块50以软性材质例如橡胶、优力胶等制成,具有一概呈半球形的外侧面51,一内侧面52以及邻接于内、外侧面52、51的一夹持面53;各夹块50从内侧面凹设有一固定部54,且二夹块50以各夹持面53相对的方式,以固定部54设于各夹臂60的底端。经采用上述的结构,如图5及图6所示,按键30可在杖头12内的一锁定位置(图5所示)及一解掣位置(图6所示)间位移,当位于锁定位置时,按键30的前端抵于杖头12内壁,且滑块20的卡抵部25抵于第二导槽32,使滑块20固定于第二位置;当位于解掣位置时,按键30相对于杖头12表面内缩,第二弹簧36受到压缩,使得按键30的前端与杖头12内壁间隔预定距离,而滑块20的卡抵部25则进入第三导槽33内沿纵向在第一及第二位置间滑移。如图3所示,当使用者握持本技术的杖头12欲捡起地面的物品时,是将杖头12内的按键30抵压至解掣位置,使得滑块20的卡抵部25可沿第三导槽33上下滑移。当滑块20向下滑移并推动连杆40时,便带动连杆40底端的二连接片41推动二支臂60朝相反方向旋转,使得二夹块50的夹持面53间具有一夹持空间55可供置入欲捡取的物品;接着如图2所示,使用者按压滑块20的按压部21,使得滑块20位于第二位置时,即可再将二夹块50的各夹持面53对合在一起捡起物品。平时可将滑块20按压至第二位置,而按键30则利用第二弹簧36的弹力向外推往锁固位置,使得二夹块50呈对合状态,起到抵于地面上的作用。藉此,使用者即可直接用本技术捡取物品,不需将身体作较大幅度的弯曲,减少使用者的不便。权利要求1.一种可夹取物品的手杖,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手杖主体,概由一呈长管状的杖身以及一连结于所述杖身一端的杖头所构成;所述杖身另一端形成一开口大于所述杖身内径的大径端;一滑块,设于所述杖头,可沿所述杖身的轴向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间位移;当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向外凸出于所述杖头,当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则靠合于所述杖头;一连杆,穿置在所述杖身内部并可沿轴向位移;所述连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块,受所述滑块带动;二夹块,位于所述杖身的大径端,且二者对立于所述连杆的相对二侧;至少一对支臂,所述各对支臂中的二支臂一端均枢接于所述连杆的第二端,另一端则分别设于所述二夹块,所述二夹块受所述连杆与所述各支臂连动进行一开合动作;当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二夹块间具有一夹持空间;当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滑块连动所述连杆及所述各支臂,带动所述二夹块并靠在一起。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绍勤
申请(专利权)人:吴绍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