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榆林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城市污泥破解与能源转化装置及城市污泥处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5355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1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城市污泥破解与能源转化装置及城市污泥处理方法,装置包括破解反应器、离心机、水箱、螺旋输送机、生态反应器,生态反应器内种有植物,生态反应器内交替设有木屑层和泥渣层,在位于最上方的泥渣层内安装碳棒,其余的泥渣层一端均通过导线与碳棒连接,导线上安有指示灯;城市污泥在破解反应器内经破解后,经离心机分离后,固态泥渣和液体分别经螺旋输送机和水箱进入生态反应器内,在生态反应器内经微生物燃料电池作用进一步得到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首先对城市污泥进行破解和固液分离,使固态泥渣和液体进入生态反应器,促进植物的生长,又借助植物根系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水污泥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成了电能,实现了能源转化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污泥破解与能源转化装置及城市污泥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活污泥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城市污泥破解与能源转化装置及城市污泥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作为污水处理厂的副产物-污泥的产量在急剧上升,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已成为困扰污水处理厂的重大难题与挑战。据调查显示,以含水率80%计,我国污泥总产量将很快突破3000万吨,到2020年将突破6000万吨。由于污泥含水率高、体积大,并且污泥中病原菌、重金属等污染物若处理不当将会导致严重的二次污染,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同时也严重地制约着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目前,有很多种方法可以用来处理城市污泥,例如如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有:浓缩、脱水、干化或焚烧、臭氧氧化、氯氧化等,生物方法有:生物修复、传统堆肥等。据研究显示,城市污泥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土地利用前景广阔。进入21世纪以来,许多国家城市污泥土地利用的比例均在不断增加。而碳化、焚烧、发电、厌氧消化等污泥能源化途径则逐年降低。污泥土地利用以最自然的粗产品形式(基质土、肥料等)将城市污泥所含的来自土壤的资源再次返回土地。相比于污泥的其他资源化途径,土地利用优点明显,前景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市污泥破解与能源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破解反应器(1)、离心机(6)、水箱(7)、螺旋输送机(8)和生态反应器(13);破解反应器(1)的输入端与城市污泥输送管道连通,破解反应器(1)的输出端与离心机(6)的输入端连通;离心机(6)的液体输出端与水箱(7)的输入端连接,水箱(7)的输出端与生态反应器(13)连通;离心机(6)的固体输出端和螺旋输送机(8)的输入端连接;生态反应器(13)内种有植物(14),生态反应器(13)内设有若干层木屑层(16)和若干层泥渣层(21),木屑层(16)和泥渣层(21)交替设置,不同层之间设有隔离网(22);螺旋输送机(8)的输出端与生态反应器(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污泥破解与能源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破解反应器(1)、离心机(6)、水箱(7)、螺旋输送机(8)和生态反应器(13);破解反应器(1)的输入端与城市污泥输送管道连通,破解反应器(1)的输出端与离心机(6)的输入端连通;离心机(6)的液体输出端与水箱(7)的输入端连接,水箱(7)的输出端与生态反应器(13)连通;离心机(6)的固体输出端和螺旋输送机(8)的输入端连接;生态反应器(13)内种有植物(14),生态反应器(13)内设有若干层木屑层(16)和若干层泥渣层(21),木屑层(16)和泥渣层(21)交替设置,不同层之间设有隔离网(22);螺旋输送机(8)的输出端与生态反应器(13)的泥渣层(21)连通;位于顶层的泥渣层(21)作为阴极区(C),其余的泥渣层(21)作为阳极区(A),顶层的泥渣层(21)内设有碳棒(23),其余泥渣层(21)的一端均通过导线(18)与碳棒(23)连接,导线(18)上安装有指示灯(19),阴极区(C)通过碳棒(23)和导线(18)连接阳极区(A)形成外电路;位于顶层的泥渣层(21)通过气泵(11)连接供氧设备,用于给最上方的泥渣层(21)提供氧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污泥破解与能源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生态反应器(13)下端侧壁上设有污水进口(24),在生态反应器(13)上端侧壁上设有污水出口(20),且污水进口(24)与污水出口(20)非同侧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城市污泥的能源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生态反应器(13)内还设有液体分布器(15),液体分布器(15)与污水进口(24)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城市污泥的能源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破解反应器(1)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第一球阀(4)和第一蠕动泵(5)与离心机(6)连通;水箱(7)的输出端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相玉琳相玉秀戴春雨陈凯陈慧黄龙博
申请(专利权)人:榆林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