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和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4915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16: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和二次电池。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顶盖板具有电极引出孔;电极端子,电极端子包括端子板,端子板位于顶盖板的一侧且覆盖电极引出孔;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至少部分地包围端子板,以将电极端子固定于第一固定件;以及第二固定件,包括主体和连接于主体且朝远离端子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部,主体与第一固定件接合,第一连接部与顶盖板接合。能够实现简化顶盖组件的结构,增加极柱与顶盖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提升顶盖组件的密封性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和二次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储能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和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在国内乃至世界都在广泛推广,但是要完全替代燃油汽车,还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例如,汽车的行驶里程少,电池包成本高,电池包的可靠性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基于上述的问题,对电动车的核心零件动力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需要动力电池达到更高的能量密度、更低的成本等。目前,动力电池普遍采用的是方形硬壳结构,动力电池外壳包括壳体和顶盖组件,动力电池外壳提供一个密闭的空间容纳电极组件及电解液,电极组件的电能通过顶盖组件的极柱从密闭空间内引出到密闭空间外。现有的顶盖组件中,顶盖板为金属板并且开设通孔,极柱分为基体部和延伸部,并且基体部的横截面积大于通孔的孔径。装配时,基体部位于顶盖板的下方(即壳体内部),待延伸部穿过通孔后利用卡簧或者采用铆接方式固定延伸部,通过此方式将极柱固定于顶盖板。由于基体部位于壳体内部,因此会使壳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降低,从而降低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由于极柱本身结构以及装配工序复杂,不但会影响二次电池的装配效率,在将极柱固定于顶盖板上后,往往会由于固定力度不够,而出现极柱与顶盖板脱离连接的现象,从而降低了二次电池的使用可靠性。因此,亟需一种新的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和二次电池。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和二次电池,能够实现简化顶盖组件的结构,增加极柱与顶盖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提升顶盖组件的密封性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顶盖板具有电极引出孔;电极端子,电极端子包括端子板,端子板位于顶盖板的一侧且覆盖电极引出孔;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至少部分地包围端子板,以将电极端子固定于第一固定件;以及第二固定件,包括主体和连接于主体且朝远离端子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部,主体与第一固定件接合,第一连接部与顶盖板接合,其中,电极端子通过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彼此隔开。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端子板的外周面凸出于电极引出孔的内壁。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主体包括第二连接部和过渡部,过渡部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并且第二连接部与第一固定件接合。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电极端子还包括第一凸缘,第一凸缘凸出于端子板的外周面,部分的第一固定件位于第一凸缘的背离顶盖板一侧并与第一凸缘抵靠配合。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二连接部朝靠近端子板的方向延伸,并且部分的第一固定件位于第二连接部和顶盖板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一凸缘的背离顶盖板一侧。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二连接部朝远离端子板的方向延伸,并且部分的第一固定件位于第二连接部和顶盖板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固定件沿周向开设有与第二连接部的形状相适应的容纳槽,第二连接部伸入容纳槽中与第一固定件接合。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二连接部沿平行于顶盖板的方向延伸,第一固定件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二凸缘,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二凸缘的背离顶盖板一侧并与第二凸缘抵靠配合。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二连接部和/或第一连接部为连续的环状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顶盖组件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设置在端子板和顶盖板之间,以密封电极引出孔。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端子板包括第一端子板和与第一端子板连接的第二端子板,第一端子板位于第二端子板的远离顶盖板的一侧,第二端子板覆盖电极引出孔,并且第一端子板的材料和第二端子板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基体金属,密封件位于第二端子板和顶盖板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顶盖板还包括第三凸缘,第三凸缘围绕在电极引出孔的周缘且朝靠近端子板的方向延伸,并且密封件套装于第三凸缘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顶盖板还包括第一下沉部,第一下沉部围绕在电极引出孔的周界,第一连接部至少部分地容纳于第一下沉部中,并且第一连接部的背离顶盖板一侧的表面与顶盖板的面向第二固定件一侧的表面平齐,第一连接部与顶盖板焊接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顶盖板还包括第二下沉部,第二下沉部围绕在第一下沉部的周界,第一连接部的背离顶盖板一侧的表面与第二下沉部的底面平齐。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顶盖板还包括第四凸缘,第四凸缘呈环状并围绕在电极引出孔的周界,以通过第四凸缘围成第一下沉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顶盖板还包括环状凹槽,环状凹槽围绕在第一下沉部外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壳体,具有开口;电极组件,容纳在壳体中;和上述的顶盖组件,顶盖组件覆盖开口,以将电极组件封闭在壳体中。综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和二次电池中的端子组件通过设置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并且将第一固定件和电极端子中的端子板接合,并且第二固定件同时与顶盖板以及第一固定件接合,从而将第一固定件和端子板固定于顶盖板。能够通过第二固定件为端子板和第一固定件提供有效的紧固力,避免端子板和第一固定件从顶盖板上脱落而导致二次电池出现漏液问题,从而能够提升二次电池的结构安全性。另外,由于可以省略电极端子位于壳体内部的固定结构,所以能够减少对二次电池内部的空间占用,从而能够提升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并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其中: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顶盖组件沿纵向剖切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顶盖组件中的A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3的A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的分解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顶盖组件沿纵向剖切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顶盖组件中的B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7是图6的B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的分解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顶盖组件沿纵向剖切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的顶盖组件中的C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10是图9中的C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的分解图;图11是图8中的顶盖组件中的D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1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再一个实施例的顶盖组件的沿纵向剖切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的顶盖组件中的E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1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再另一个实施例的顶盖组件的端子组件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顶盖组件;101-顶盖组件;102-顶盖组件;103-顶盖组件;10-顶盖板;11-电极引出孔;12-第一下沉部;13-第二下沉部;14-第三下沉部;15-注液孔;16-防爆阀组件;17-第三凸缘;18-第四凸缘;19-环状凹槽;20-端子组件;21-端子板;211-第一凸缘;22-第一固定件;221-通孔;222-第二凸缘;23-第二固定件;231-过渡部;232-第一连接部;233-第二连接部;24-密封件;30-端子组件;31-端子板;311-第一端子板;312-第二端子板;32-第一固定件;33-第二固定件;34-密封件;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板,所述顶盖板具有电极引出孔;电极端子,所述电极端子包括端子板,所述端子板位于所述顶盖板的一侧且覆盖所述电极引出孔;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端子板,以将所述电极端子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以及第二固定件,包括主体和连接于所述主体且朝远离所述端子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部,所述主体与所述第一固定件接合,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顶盖板接合,其中,所述电极端子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彼此隔开。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3.09 CN 20181019516191.一种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板,所述顶盖板具有电极引出孔;电极端子,所述电极端子包括端子板,所述端子板位于所述顶盖板的一侧且覆盖所述电极引出孔;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端子板,以将所述电极端子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以及第二固定件,包括主体和连接于所述主体且朝远离所述端子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部,所述主体与所述第一固定件接合,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顶盖板接合,其中,所述电极端子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彼此隔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板的外周面凸出于所述电极引出孔的内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第二连接部和过渡部,所述过渡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并且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固定件接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端子还包括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凸出于所述端子板的外周面,部分的所述第一固定件位于所述第一凸缘的背离所述顶盖板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凸缘抵靠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凸缘的背离所述顶盖板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朝靠近所述端子板的方向延伸,并且部分的所述第一固定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顶盖板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朝远离所述端子板的方向延伸,并且部分的所述第一固定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顶盖板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沿周向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形状相适应的容纳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伸入所述容纳槽中与所述第一固定件接合。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沿平行于所述顶盖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二凸缘,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凸缘的背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柏松李全坤王鹏邢承友郑于炼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