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的快速加热和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34057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1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应釜的快速加热和冷却系统,包括支撑架体以及固定安装在支撑架体内部的反应釜壳体,壳体内侧壁设置有保温层,还包括加热系统和冷却系统,其中冷却系统分为风冷系统、液冷系统和对流系统,所述反应釜壳体的内部底端通过“工”字形构件固定安装有反应釜内胆,所述反应釜内胆包括釜盖、与釜盖相连的一非连通孔、与釜体相连的三连通孔、一非连通孔以及包裹在反应釜内胆外表面的冷却管道和加热体。加热和冷却系统适用于圆柱体式并且温度在150~350℃的反应釜的快速加热和冷却降温,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实用性较强,可快速将反应釜体进行加热和冷却,极大地节约了反应釜加热和冷却的时间,提高了效率。

A rapid heating and cooling system for reaction kett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quick heating and cooling system for a reaction kettle, which comprises a support frame body and a reaction kettle shell fixed in the inner part of the support frame body. The inner wall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n insulating layer, and also includes a heating system and a cooling system, in which the cooling system is divided into an air cooling system, a liquid cooling system and a convection system. The inner bottom of the reactor shell is fixed with a reactor inner liner through a \I\ shaped member. The reactor inner liner includes a cover, a non-connected hole connected with the cover, a three-connected hole connected with the kettle body, a non-connected hole and a cooling pipe and a heater wrapped i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reactor inner liner. The heating and cooling system is suitable for rapid heating and cooling of cylindrical reactor with temperature ranging from 150 to 350 C. It has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processing and manufacturing, strong practicability. It can quickly heat and cool the reactor body, which greatly saves the heating and cooling time of the reactor and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釜的快速加热和冷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反应釜加热和冷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柱体式并且温度在150~350℃的反应釜的快速加热和冷却降温。
技术介绍
在一些工业化生产过程,经常需要大量的加热反应釜,这些反应釜需要均匀的温度场和快速的冷却降温,尤其是对于釜体笨重,且长径比较大的釜体。目前,通常采用的加热方式为一体式加热,其温度场的均匀性和效率性不好,并且一旦加热器损坏,整个失去加热功能,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在降温过程,现有的技术通常采用打开保温套自然冷却或者通风冷却的方式,冷却方式单一,远不能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反应釜的快速加热和冷却系统,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反应釜采用的加热方式为一体式加热,其温度场的均匀性和效率性不好,并且一旦加热器损坏,整个失去加热功能,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在降温过程,现有的技术通常采用打开保温套自然冷却或者通风冷却的方式,冷却方式单一,远不能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应釜的快速加热和冷却系统,包括支撑架体以及固定安装在支撑架体内部的反应釜壳体,壳体内侧壁设置有保温层,还包括加热系统和冷却系统,其中冷却系统分为风冷系统、液冷系统和对流系统,所述反应釜壳体的内部底端通过“工”字形构件固定安装有反应釜内胆,所述反应釜内胆包括釜盖、与釜盖相连的一非连通孔、与釜体相连的三连通孔、一非连通孔以及包裹在反应釜内胆外表面的冷却管道和加热体,其中,所述三连通孔为进料管、出料管和进气管,所述两非连通孔为两个分别分布在反应釜釜盖和釜体底部的温度传感器,所述釜盖的温度传感器的探测端依次贯穿反应釜壳体和反应釜内胆的上表面并浸没在反应液体的内部,而底部的温度传感器的探测端依次贯穿反应釜壳体和反应釜内胆的下表面并浸没在反应液体的内部,所述反应釜壳体的侧表面上固定安装有操控面板,且反应釜壳体的侧表面上靠近操控面板的下方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控制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反应釜壳体为其中部分打开和关闭壳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却管道间隔均匀分布于加热体之间,且冷却管道相互贯通形成一条通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热系统采用分段加热方式,包括反应釜内胆的底部和四周,其中反应釜内胆的四周分为2~5段加热区域,并且下部区域加热功率略高于上部区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段加热采用两瓣加热方式,所述加热体可以为电阻丝加热器、电阻圈加热器、石英管加热和陶瓷片加热器的一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风冷系统为通过对釜体进行冷风吹扫冷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液冷系统为在冷却管道的内通入冷却水,并且冷却管道内的冷却水下进上出,并且只有在冷却过程才通入冷却水,其余过程保证冷却管道排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液冷系统中还包括水泵、冷却塔和循环水池,通过水泵将水池内的水送至冷却塔,通过冷却塔散热降温后回流所述水池,如此循环,直至将冷却水池内的冷却水将至25~3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对流系统为通过进气管吹入冷却气体,通过进料管或出料管排出热气体,冷却气体根据需要可为空气、氮气、二氧化碳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当加热系统开始加热时,关闭冷却系统,进行分段分频加热;当反应釜内胆的内部开始冷却时,开启冷却系统,依次打开液冷系统、风冷系统和对流系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操控面板分别与温度传感器、加热体、控制器和水泵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分段分功率加热的方式,使得反应釜可以快速达到预设温度并且热场均匀性好;采用包括风冷系统、液冷系统和对流系统的冷却系统组合,可是实现快速冷却反应釜体的作用;液冷系统中增加循环水池可极大减轻冷水机的负荷,加热和冷却系统适用于圆柱体式并且温度在150~350℃的反应釜的快速加热和冷却降温,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实用性较强,可快速将反应釜体进行加热和冷却,极大地节约了反应釜加热和冷却的时间,提高了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冷却管道与加热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架体;2、反应釜壳体;3、操控面板;4、进料管;5、出料管;6、反应釜内胆;7、进气管;8、两非连通孔;9、温度传感器;10、冷却管道;11、加热体;12、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反应釜的快速加热和冷却系统,包括支撑架体1以及固定安装在支撑架体1内部的反应釜壳体2,壳体内侧壁设置有保温层,还包括加热系统和冷却系统,其中冷却系统分为风冷系统、液冷系统和对流系统,反应釜壳体2的内部底端通过“工”字形构件固定安装有反应釜内胆6,反应釜内胆6包括釜盖、与釜盖相连的一非连通孔、与釜体相连的三连通孔、一非连通孔以及包裹在反应釜内胆6外表面的冷却管道10和加热体11,其中,三连通孔为进料管4、出料管5和进气管7,两非连通孔8为两个分别分布在反应釜釜盖和釜体底部的温度传感器9,釜盖的温度传感器9的探测端依次贯穿反应釜壳体2和反应釜内胆6的上表面并浸没在反应液体的内部,而底部的温度传感器9的探测端依次贯穿反应釜壳体2和反应釜内胆6的下表面并浸没在反应液体的内部,反应釜壳体2的侧表面上固定安装有操控面板3,且反应釜壳体2的侧表面上靠近操控面板3的下方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控制器12。为了便于检修,反应釜壳体2为其中部分打开和关闭壳体为了便于提高冷却效率,冷却管道10间隔均匀分布于加热体11之间,且冷却管道10相互贯通形成一条通道。为了缩短加热到一定温度所需要的时间,加热系统采用分段加热方式,包括反应釜内胆6的底部和四周,其中反应釜内胆6的四周分为2~5段加热区域,并且下部区域加热功率略高于上部区域。为了便于加热,分段加热采用两瓣加热方式,加热体11可以为电阻丝加热器、电阻圈加热器、石英管加热和陶瓷片加热器的一种。为了便于提高冷却强度,风冷系统为通过对釜体进行冷风吹扫冷却。为了便于确保冷却系统的正常工作,液冷系统为在冷却管道10的内通入冷却水,并且冷却管道10内的冷却水下进上出,并且只有在冷却过程才通入冷却水,其余过程保证冷却管道排空。为了让液冷系统更加完整,液冷系统中还包括水泵、冷却塔和循环水池,通过水泵将水池内的水送至冷却塔,通过冷却塔散热降温后回流水池,如此循环,直至将冷却水池内的冷却水将至25~35℃。为了便于提高对流系统的工作强度,对流系统为通过进气管7吹入冷却气体,通过进料管4或出料管5排出热气体,冷却气体根据需要可为空气、氮气、二氧化碳等。为了防止加热与冷却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当加热系统开始加热时,关闭冷却系统,进行分段分频加热;当反应釜内胆6的内部开始冷却时,开启冷却系统,依次打开液冷系统、风冷系统和对流系统。为了便于让温度传感器9、加热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应釜的快速加热和冷却系统,包括支撑架体(1)以及固定安装在支撑架体(1)内部的反应釜壳体(2),壳体内侧壁设置有保温层,还包括加热系统和冷却系统,其中冷却系统分为风冷系统、液冷系统和对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壳体(2)的内部底端通过“工”字形构件固定安装有反应釜内胆(6),所述反应釜内胆(6)包括釜盖、与釜盖相连的一非连通孔、与釜体相连的三连通孔、一非连通孔(8)以及包裹在反应釜内胆(6)外表面的冷却管道(10)和加热体(11),其中,所述三连通孔为进料管(4)、出料管(5)和进气管(7),所述两非连通孔(8)为两个分别分布在反应釜釜盖和釜体底部的温度传感器(9),所述釜盖的温度传感器(9)的探测端依次贯穿反应釜壳体(2)和反应釜内胆(6)的上表面并浸没在反应液体的内部,而底部的温度传感器(9)的探测端依次贯穿反应釜壳体(2)和反应釜内胆(6)的下表面并浸没在反应液体的内部,所述反应釜壳体(2)的侧表面上固定安装有操控面板(3),且反应釜壳体(2)的侧表面上靠近操控面板(3)的下方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控制器(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釜的快速加热和冷却系统,包括支撑架体(1)以及固定安装在支撑架体(1)内部的反应釜壳体(2),壳体内侧壁设置有保温层,还包括加热系统和冷却系统,其中冷却系统分为风冷系统、液冷系统和对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壳体(2)的内部底端通过“工”字形构件固定安装有反应釜内胆(6),所述反应釜内胆(6)包括釜盖、与釜盖相连的一非连通孔、与釜体相连的三连通孔、一非连通孔(8)以及包裹在反应釜内胆(6)外表面的冷却管道(10)和加热体(11),其中,所述三连通孔为进料管(4)、出料管(5)和进气管(7),所述两非连通孔(8)为两个分别分布在反应釜釜盖和釜体底部的温度传感器(9),所述釜盖的温度传感器(9)的探测端依次贯穿反应釜壳体(2)和反应釜内胆(6)的上表面并浸没在反应液体的内部,而底部的温度传感器(9)的探测端依次贯穿反应釜壳体(2)和反应釜内胆(6)的下表面并浸没在反应液体的内部,所述反应釜壳体(2)的侧表面上固定安装有操控面板(3),且反应釜壳体(2)的侧表面上靠近操控面板(3)的下方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控制器(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的快速加热和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壳体(2)为其中部分打开和关闭壳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的快速加热和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道(10)间隔均匀分布于加热体(11)之间,且冷却管道(10)相互贯通形成一条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的快速加热和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系统采用分段加热方式,包括反应釜内胆(6)的底部和四周,其中反应釜内胆(6)的四周分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孟伟刘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航名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朱孟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