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丝素的多功能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933691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1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丝素的多功能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首先制备再生丝素纤维,然后用去溶剂化方法制备成功载姜黄素(CUR)的丝素纳米粒子,然后在其表面修饰靶向分子硫酸软骨素(CS)。该种纳米粒子具有较窄的粒径分布(180.9 ± 2.8 nm),较高的载药量(3.3%)以及良好的药物控释效果,并且该纳米粒子具有pH、GSH、ROS刺激响应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具有天然抗炎性能的CUR与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天然丝素自组装成纳米粒子,并对其表面进行靶向修饰,从而大大提高了其在病灶部位的富集,以及到达病灶部位后的响应性药物释放,改善了CUR的药代学特性,增强了CUR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ultifunctional nano drug based on Silk Fibroi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a multifunctional nano drug based on silk fibroin. First, regenerated silk fibroin fibers were prepared, and then curcumin (CUR) loaded silk fibroin nanoparticle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desolvation method. Then, the target molecule chondroitin sulfate (CS) was modified on the surface of CUR loaded silk fibroin nanoparticles. The nanoparticles have narrow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180.9 +2.8 nm), high drug loading (3.3%) and good drug controlled release effect. Moreover, the nanoparticles have stimulus response of pH, GSH and ROS. The invention self-assembles CUR with natural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 and natural silk fibroin with good biocompatibility into nanoparticles, and carries out targeted modification on its surface, thereby greatly improving its enrichment at the lesion site, as well as the release of responsive drugs after reaching the lesion site, improving the pharmacoki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CUR, and enhancing CU.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R on ulcerative colit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丝素的多功能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药物载体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丝素的多功能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表征和应用。
技术介绍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炎症性肠病中最重要的一种,其病因可能包括环境、感染、免疫和遗传等因素。携带某些特殊基因的人群可能更易患UC。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UC在中国近年报道的病例也明显增多,综合多家医院病例的统计推测,溃疡性结肠炎的患病率为11.6/10万,实际病例可能更多。UC已成为中国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和慢性腹泻的主要原因,且患者多为青壮年,因此日益受到重视。纳米药物能借助纳米载体对药物进行包裹和控制释放,从而提高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和降低毒副作用(XiaoB,ZhangM,ViennoisE,ZhangY,WeiN,BakerMT,etal.InhibitionofMDR1geneexpressionandenhancingcellularuptakeforeffectivecoloncancertreatmentusingdual-surface-functionalizednanoparticles.Biomaterials.2015;48:147-60.)。由此,其已经被大量应用于疾病的临床治疗中。。相对于合成高分子而言,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多糖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以及无免疫原性等特点。因此,它们在药物递送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丝素蛋白作为一种来源丰富的天然生物大分子材料,具有分子链柔顺、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性和易于加工和化学修饰等特点,具有作为药物递送载体材料的潜力(MottaghitalabF,FarokhiM,ShokrgozarMA,AtyabiF,HosseinkhaniH.Silkfibroinnanoparticleasanoveldrugdeliverysystem.J.ControlledRelease.2015;206:161-76.)。值得一提的是,最近Kaplan等通过“一步法”获得了基于丝素蛋白的纳米药物(XiaoLY,LuGZ,LuQ,KaplanDL.DirectFormationofSilkNanoparticlesforDrugDelivery.AcsBiomater.Sci.Eng.2016;2:2050-7.)。他们将丝素蛋白溶液与阿霉素溶液混合后置于透析袋中,使蛋白材料与药物自组装获得载阿霉素丝素蛋白纳米粒子。近年来,肠道微生物已成为科研界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的研究显示IBD患者或小鼠结肠炎模型的肠道微生物结构往往表现为菌群紊乱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BorodyTJ,ParamsothyS,AgrawalG.Fecalmicrobiotatransplantation:indications,methods,evidence,andfuturedirections.Curr.Gastroenterol.Rep.2013;15:337)。尽管纳米药物被广泛的应用于结肠炎的治疗,但是其对肠道微生物的重构却鲜有报道。本研究将有助于阐明基于丝素蛋白的靶向纳米药物对IBD的治疗效果和对肠道微生物的重构,从而为进一步的临床转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丝素蛋白的多功能纳米粒子,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稳定性,刺激响应性,可用于溃疡型结肠炎的治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上述基于丝素蛋白的多功能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技术方案为:1.一种基于丝素蛋白的多功能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蚕茧经弱碱溶液脱胶后,用三元溶液完全溶解,在经去离子水透析后得到再生丝素蛋白;(2)将再生丝素蛋白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室温水化过夜,得到水化后的再生丝素蛋白;(3)称取适量姜黄素(CUR),然后完全溶解在丙酮中,得到溶解有姜黄素的丙酮溶液;(4)将步骤(2)得到的水化后的再生丝素蛋白边涡旋边滴加到步骤(3)得到的溶解有姜黄素的丙酮溶液中,此时溶液变浑浊成乳浊液,得到含CUR的乳浊液;所述的水化后的再生丝素蛋白与溶解有姜黄素的丙酮溶液的体积比为1:5;(5)将步骤(4)得到的含CUR的乳浊液涡旋1min;(6)将步骤(5)得到的乳浊液立刻放入冰浴中,探头超声1min;(7)将步骤(6)得到的乳浊液低速离心后收集上清液;(8)将步骤(7)得到的上清液高速离心后,弃去上清液,收集粒子;(9)将步骤(8)收集的粒子重新悬浮在醋酸缓冲液中,加入硫酸软骨素(CS)修饰液,室温搅拌反应2h,然后探头超声1min,得到CS修饰的丝素纳米粒子悬浮液;(10)将步骤(9)得到的CS修饰的丝素纳米粒子悬浮液高速离心后,弃去上清液,收集粒子,然后将纳米粒子冷冻干燥保存于4℃,得到基于丝素蛋白的多功能纳米药物。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三元溶液的成分CaCl2、C2H5OH和H2O,三者的比例为1:2:8。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溶解有姜黄素的丙酮溶液中的姜黄素浓度为0.5mg/mL。进一步,所述步骤(6)和步骤(9)中,探头超声的振幅为30%。进一步,所述步骤(7)中,低速离心的速率为6000-7000rpm,低速离心的时间是10min。进一步,所述步骤(8)和步骤(10)中,高速离心的速率为12000-13000rpm,高速离心的时间为20min。进一步,所述步骤(10)中,冷冻干燥是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在-80℃冷冻过夜后置于冻干机中冻干12~36h。2.根据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基于丝素蛋白的多功能纳米药物。3.用制备得到的基于丝素蛋白的多功能纳米药物在治疗溃疡型结肠炎方面的医学应用。相对于现有的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以生物相容性能优良的天然蚕丝为原材料,保证纳米载体的生物安全性能,并且整个制备方法及制备过程简单快捷,蚕丝来源广泛,纳米粒子制备周期短,产率高;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丝素蛋白去溶剂化自组装制备纳米粒子,对CUR起到了保护作用,减少了其在到达病灶部位之前的氧化分解,改善了纳米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提高了其在体内的半衰期,并且纳米粒子更易被细胞吞噬,能够更好地运送到病灶部位,增加疗效。3.本专利技术以丝素蛋白为载体,在去溶剂化制备纳米药物的过程中,丝素蛋白会形成大量β折叠二级结构,本课题组实验证明基于丝素的纳米药物具有多重的刺激响应药物释放功能,分别是pH、GSH、ROS刺激响应性,因此基于丝素蛋白的多功能纳米药物在体内具有更好的控释效果,易于在病灶部位释放积累。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是实施例1的基于丝素蛋白的多功能纳米药物的场发射扫描电镜图。图2是实施例1的基于丝素蛋白的多功能纳米药物的体外模拟释放曲线。图3是实施例1的基于丝素蛋白的多功能纳米药物的动物体内实验结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实施例1实施例1为基于丝素蛋白的多功能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蚕茧经弱碱溶液脱胶后,用三元溶液完全溶解,在经去离子水透析后得到再生丝素蛋白;(2)将再生丝素蛋白溶解在去离子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丝素蛋白的多功能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蚕茧经弱碱溶液脱胶后,用三元溶液完全溶解,在经去离子水透析后得到再生丝素蛋白;(2)将再生丝素蛋白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室温水化过夜,得到水化后的再生丝素蛋白;(3)称取适量姜黄素(CUR),然后完全溶解在丙酮中,得到溶解有姜黄素的丙酮溶液;(4)将步骤(2)得到的水化后的再生丝素蛋白边涡旋边滴加到步骤(3)得到的溶解有姜黄素的丙酮溶液中,此时溶液变浑浊成乳浊液,得到含CUR的乳浊液;所述的水化后的再生丝素蛋白与溶解有姜黄素的丙酮溶液的体积比为1:5;(5)将步骤(4)得到的含CUR的乳浊液涡旋1 min;(6)将步骤(5)得到的乳浊液立刻放入冰浴中,探头超声1 min;(7)将步骤(6)得到的乳浊液低速离心后收集上清液;(8)将步骤(7)得到的上清液高速离心后,弃去上清液,收集粒子;(9)将步骤(8)收集的粒子重新悬浮在醋酸缓冲液中,加入硫酸软骨素(CS)修饰液,室温搅拌反应2 h,然后探头超声1 min,得到CS修饰的丝素纳米粒子悬浮液;(10)将步骤(9)得到的CS修饰的丝素纳米粒子悬浮液高速离心后,弃去上清液,收集粒子,然后将纳米粒子冷冻干燥保存于4℃,得到基于丝素蛋白的多功能纳米药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丝素蛋白的多功能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蚕茧经弱碱溶液脱胶后,用三元溶液完全溶解,在经去离子水透析后得到再生丝素蛋白;(2)将再生丝素蛋白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室温水化过夜,得到水化后的再生丝素蛋白;(3)称取适量姜黄素(CUR),然后完全溶解在丙酮中,得到溶解有姜黄素的丙酮溶液;(4)将步骤(2)得到的水化后的再生丝素蛋白边涡旋边滴加到步骤(3)得到的溶解有姜黄素的丙酮溶液中,此时溶液变浑浊成乳浊液,得到含CUR的乳浊液;所述的水化后的再生丝素蛋白与溶解有姜黄素的丙酮溶液的体积比为1:5;(5)将步骤(4)得到的含CUR的乳浊液涡旋1min;(6)将步骤(5)得到的乳浊液立刻放入冰浴中,探头超声1min;(7)将步骤(6)得到的乳浊液低速离心后收集上清液;(8)将步骤(7)得到的上清液高速离心后,弃去上清液,收集粒子;(9)将步骤(8)收集的粒子重新悬浮在醋酸缓冲液中,加入硫酸软骨素(CS)修饰液,室温搅拌反应2h,然后探头超声1min,得到CS修饰的丝素纳米粒子悬浮液;(10)将步骤(9)得到的CS修饰的丝素纳米粒子悬浮液高速离心后,弃去上清液,收集粒子,然后将纳米粒子冷冻干燥保存于4℃,得到基于丝素蛋白的多功能纳米药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波苟双全汪敏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