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任阿毛专利>正文

智能化耳体缝隙封闭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3580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1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化耳体缝隙封闭平台,包括:耳体封闭主体,包括环形封耳设备和顶端平面设备;其中,所述环形封耳设备由软性材料制造而成,为梯形圆柱体结构,靠近耳体的一端的圆形的半径小于远离耳体的一端的圆形的半径;其中,所述顶端平面设备设置在所述环形封耳设备远离耳体的一端之上,在所述耳体封闭主体封闭耳体的情况下,所述环形封耳设备用于封塞耳体,且所述环形封耳设备靠近耳体的一端位于耳体内的位置越深,所述环形封耳设备与耳体之间的缝隙越小;音频感应设备,用于对周围场景的音频信号进行感应,以获得周围音频数据,并输出所述周围音频数据。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自动调整耳体封闭主体和耳体之间的缝隙。

Intelligent closed platform for ear gap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intelligent ear body gap sealing platform, which comprises an ear body sealing body, including an annular ear sealing device and a top plane device, wherein the annular ear sealing device is made of soft materials and is a trapezoidal cylinder structure with a circular radius near one end of the ear body less than that at one end far from the ear body. The top plane device is arranged on one end of the ring ear sealing device far from the ear body, and in the case of the ear body closing main body closing the ear body, the ring ear sealing device is used for closing the ear body, and the deeper the position of the end of the ring ear sealing device near the ear body is located in the ear body, the more profound the position of the ring ear sealing device is. The smaller the gap between the ring ear sealing device and the ear body is, the audio induction device is used to sense the audio signal of the surrounding scene to obtain the surrounding audio data and output the surrounding audio data. Through the invention, the gap between the ear body and the ear body can be adjusted automatical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化耳体缝隙封闭平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耳体缝隙封闭平台。
技术介绍
鉴别封耳设备的好坏在于:1.慢回弹效果,弹性太大,防噪音封耳设备膨胀时压迫外耳道皮肤,可引起耳胀、耳痛等不适;弹性太小则不能与外耳道紧密接触,隔声效果降低。所以必须观察封耳设备的回弹速度,回弹时间越长则质量越好。2.柔软度,柔软度直接影响到封耳设备佩戴的舒适程度。3.表面质感,有些封耳设备摸起来黏黏的,戴在耳朵里还会粘住耳道的皮肤,应尽量避免购买。最好的鉴别方式就是把两只封耳设备紧紧地粘在一起再分离,看他们分离的时间,越快越好,蜡丸与硅树脂封耳设备除外。但是,在人们实际使用封耳设备的过程中,往往能够发现,由于睡眠姿势的变化以及耳部的特殊构造,封耳设备与耳部之间的缝隙是不断变化的,甚至能够不断变大而导致封耳设备脱离耳部,因此,如果在人们睡眠过程中,对封耳设备与耳部之间的缝隙进行电子控制,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化耳体缝隙封闭平台,能够采用音频分析的方式,获取周围声音中的刺耳程度,并基于刺耳程度自动调整耳体封闭主体和耳体之间的缝隙,从而实现对封耳设备与耳部之间的缝隙的智能化控制。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点在于:基于周围场景音频数据的平缓程度,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耳体缝隙封闭处理,当出现刺耳音频成分时,基于刺耳程度自动调整耳体封闭主体和耳体之间的缝隙,以尽可能地避免用户受到外界场景的干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化耳体缝隙封闭平台,所述平台包括:耳体封闭主体,包括环形封耳设备和顶端平面设备;其中,所述环形封耳设备由软性材料制造而成,为梯形圆柱体结构,靠近耳体的一端的圆形的半径小于远离耳体的一端的圆形的半径;其中,所述顶端平面设备设置在所述环形封耳设备远离耳体的一端之上,在所述耳体封闭主体封闭耳体的情况下,所述环形封耳设备用于封塞耳体,且所述环形封耳设备靠近耳体的一端位于耳体内的位置越深,所述环形封耳设备与耳体之间的缝隙越小;音频感应设备,用于对周围场景的音频信号进行感应,以获得周围音频数据,并输出所述周围音频数据;数据解析设备,与所述音频感应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周围音频数据,从所述周围音频数据中解析出各种音频成分,并输出所述各种音频成分;突变检测设备,与所述数据解析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各种音频成分,对每一种音频成分进行突变程度分析,以获得每一种音频成分的突变等级,当存在突变等级超限的音频成分时,将突变等级超限的音频成分的突变等级作为目标突变等级输出,同时输出刺耳检测信号,当不存在突变等级超限的音频成分时,输出平缓检测信号;耳周拍摄设备,设置在所述顶端平面设备上,用于对所述耳体封闭主体封闭耳体的情况进行拍摄,以获得并输出耳体外部图像。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描述,其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示出的智能化耳体缝隙封闭平台的耳体封闭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化耳体缝隙封闭平台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在封耳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睡眠姿势的变化以及耳部的特殊构造,封耳设备与耳部之间的缝隙是不断变化的,甚至能够不断变大而导致封耳设备脱离耳部,这样的缝隙的存在,容易导致外部声音进入耳部,使得人们入睡困难。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搭建了一种智能化耳体缝隙封闭平台,能够避免封耳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自动脱离的情况发生。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示出的智能化耳体缝隙封闭平台包括:如图1所示,耳体封闭主体,包括环形封耳设备1和顶端平面设备2;其中,所述环形封耳设备由软性材料制造而成,可以为梯形圆柱体结构,靠近耳体的一端的圆形的半径小于远离耳体的一端的圆形的半径;其中,所述顶端平面设备设置在所述环形封耳设备远离耳体的一端之上,在所述耳体封闭主体封闭耳体的情况下,所述环形封耳设备用于封塞耳体,且所述环形封耳设备靠近耳体的一端位于耳体内的位置越深,所述环形封耳设备与耳体之间的缝隙越小;音频感应设备,用于对周围场景的音频信号进行感应,以获得周围音频数据,并输出所述周围音频数据;数据解析设备,与所述音频感应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周围音频数据,从所述周围音频数据中解析出各种音频成分,并输出所述各种音频成分。接着,继续对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化耳体缝隙封闭平台的具体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智能化耳体缝隙封闭平台中还可以包括:突变检测设备,与所述数据解析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各种音频成分,对每一种音频成分进行突变程度分析,以获得每一种音频成分的突变等级,当存在突变等级超限的音频成分时,将突变等级超限的音频成分的突变等级作为目标突变等级输出,同时输出刺耳检测信号,当不存在突变等级超限的音频成分时,输出平缓检测信号;耳周拍摄设备,设置在所述顶端平面设备上,用于对所述耳体封闭主体封闭耳体的情况进行拍摄,以获得并输出耳体外部图像;维纳滤波设备,与所述耳周拍摄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耳体外部图像,基于所述耳体外部图像的信噪比大小确定对所述耳体外部图像执行的维纳滤波强度,以获得滤波处理图像,并输出所述滤波处理图像,所述基于所述耳体外部图像的信噪比大小确定对所述耳体外部图像执行的维纳滤波强度包括:所述耳体外部图像的信噪比越大,对所述耳体外部图像执行的维纳滤波强度越小;亮度增强设备,与所述维纳滤波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滤波处理图像,基于所述滤波处理图像的对比度确定对所述滤波处理图像执行的亮度增强幅度,以获得增强处理图像,并输出所述增强处理图像,所述基于所述滤波处理图像的对比度确定对所述滤波处理图像执行的亮度增强幅度包括:所述滤波处理图像的对比度越高,对所述滤波处理图像执行的亮度增强幅度越小;缝隙检测设备,与所述亮度增强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增强处理图像,基于缝隙灰度上限阈值和缝隙灰度下限阈值获取所述增强处理图像中的各个缝隙像素点,将所述各个缝隙像素点组合成缝隙子图形,对所述缝隙子图形进行径向直径分析以获得并输出所述缝隙子图形中的最大径向直径;封耳驱动设备,分别与所述突变检测设备、所述缝隙检测设备和所述顶端平面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最大径向直径,并在接收到所述刺耳检测信号时,基于所述目标突变等级确定对应的目标径向直径,并在目标径向直径与所述最大径向直径不同时,驱动所述顶端平面设备以使得所述最大径向直径与所述目标径向直径相同;其中,所述突变检测设备对每一种音频成分进行突变程度分析,以获得每一种音频成分的突变等级包括:确定每一种音频成分的均方差,基于均方差确定对应音频成分的突变等级,其中,均方差越大,对应音频成分的突变等级越大。所述智能化耳体缝隙封闭平台中:所述封耳驱动设备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平缓检测信号时,停止对所述顶端平面设备的驱动。所述智能化耳体缝隙封闭平台中:所述耳周拍摄设备还与所述封耳驱动设备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刺耳检测信号时,提升对所述耳体外部图像拍摄的分辨率。所述智能化耳体缝隙封闭平台中:所述耳周拍摄设备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平缓检测信号,降低对所述耳体外部图像拍摄的分辨率。另外,图像滤波,即在尽量保留图像细节特征的条件下对目标图像的噪声进行抑制,是图像预处理中不可缺少的操作,其处理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图像处理和分析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由于成像系统、传输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化耳体缝隙封闭平台,所述平台包括:耳体封闭主体,包括环形封耳设备和顶端平面设备;其中,所述环形封耳设备由软性材料制造而成,为梯形圆柱体结构,靠近耳体的一端的圆形的半径小于远离耳体的一端的圆形的半径;其中,所述顶端平面设备设置在所述环形封耳设备远离耳体的一端之上,在所述耳体封闭主体封闭耳体的情况下,所述环形封耳设备用于封塞耳体,且所述环形封耳设备靠近耳体的一端位于耳体内的位置越深,所述环形封耳设备与耳体之间的缝隙越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耳体缝隙封闭平台,所述平台包括:耳体封闭主体,包括环形封耳设备和顶端平面设备;其中,所述环形封耳设备由软性材料制造而成,为梯形圆柱体结构,靠近耳体的一端的圆形的半径小于远离耳体的一端的圆形的半径;其中,所述顶端平面设备设置在所述环形封耳设备远离耳体的一端之上,在所述耳体封闭主体封闭耳体的情况下,所述环形封耳设备用于封塞耳体,且所述环形封耳设备靠近耳体的一端位于耳体内的位置越深,所述环形封耳设备与耳体之间的缝隙越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耳体缝隙封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还包括:音频感应设备,用于对周围场景的音频信号进行感应,以获得周围音频数据,并输出所述周围音频数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化耳体缝隙封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还包括:数据解析设备,与所述音频感应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周围音频数据,从所述周围音频数据中解析出各种音频成分,并输出所述各种音频成分。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化耳体缝隙封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还包括:突变检测设备,与所述数据解析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各种音频成分,对每一种音频成分进行突变程度分析,以获得每一种音频成分的突变等级,当存在突变等级超限的音频成分时,将突变等级超限的音频成分的突变等级作为目标突变等级输出,同时输出刺耳检测信号,当不存在突变等级超限的音频成分时,输出平缓检测信号;耳周拍摄设备,设置在所述顶端平面设备上,用于对所述耳体封闭主体封闭耳体的情况进行拍摄,以获得并输出耳体外部图像;维纳滤波设备,与所述耳周拍摄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耳体外部图像,基于所述耳体外部图像的信噪比大小确定对所述耳体外部图像执行的维纳滤波强度,以获得滤波处理图像,并输出所述滤波处理图像,所述基于所述耳体外部图像的信噪比大小确定对所述耳体外部图像执行的维纳滤波强度包括:所述耳体外部图像的信噪比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阿毛
申请(专利权)人:任阿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