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底减震部件、减震鞋底和减震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3223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1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鞋底减震部件、减震鞋底和减震鞋。其中鞋底减震部件包括第一减震单元,所述第一减震单元包括密封的条状空腔气囊和填充于条状空腔气囊内的弹性发泡材料,所述条状空腔气囊相对于脚底板至少从脚后跟外侧延伸至前脚掌外侧成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鞋底减震部件具有双重减震效果,能够提升脚感与舒适感,延长减震鞋底的使用寿命的同时具有低成本优势。

Sole shock absorbing parts, shock absorbing soles and shock absorbing shoe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ole shock absorbing part, a shock absorbing sole and a shock absorbing shoe. The sole shock absorber includes a first shock absorber unit, which comprises a sealed strip cavity airbag and an elastic foaming material filled in the strip cavity airbag. The strip cavity airbag extends at least from the outside of the heel to the outside of the front sole relative to the sole plate. The shoe sole shock absorber component of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invention has dual shock absorption effect, can improve foot feeling and comfort feeling,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shoe sole and has the advantage of low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鞋底减震部件、减震鞋底和减震鞋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鞋底减震部件、减震鞋底和减震鞋。
技术介绍
为了降低在行走过程中地面反馈的力对人体的冲击,人们一直在致力于创造具有减震效果的鞋。鞋上能够起到减震作用的部分在于鞋底,为此,很多减震技术革新都着眼于鞋底部分。各种减震的技术方案一方面要聚焦于减震效果的提升,另一方面则要兼顾技术方案实施的成本。如图4所示,脚底板主要分为前脚掌、脚后跟以及前脚掌、脚后跟之间的脚弓三部分,脚弓因其结构在鞋底基本不受力,脚后跟受人体重力,对鞋底作用力大,前脚掌主要受支撑人体平衡的支撑力,对鞋底作用力没有脚后跟大。而传统的减震鞋底通常在中底和外底之间加入整片式气垫,这种气垫结构单一,减震效果也有限。另外还有一种鞋底减震部件由双层不同减震材质普通叠加,这种减震效果太过于机械,不能根据脚底板各部位不同压力分别提供相应的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降低现有减震鞋底的制作成本及提升减震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鞋底减震部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相应的减震鞋底和减震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鞋底减震部件,包括第一减震单元,所述第一减震单元包括密封的条状空腔气囊和填充于条状空腔气囊内的弹性发泡材料,所述条状空腔气囊相对于脚底板至少从从脚后跟外侧延伸至前脚掌外侧成型。进一步的,所述条状空腔气囊相对于脚底板从脚后跟内侧往脚后跟外侧延伸至前脚掌外侧成型,形成近似J型。进一步的,所述条状空腔气囊相对于脚底板从脚后跟内侧往脚后跟外侧延伸至前脚掌内侧成型,形成近似C型。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发泡材料为高弹性EVA或TPU。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发泡材料为颗粒状、字母形状、数字形状、长条状、方块状中的任一种。进一步的,还包括与第一减震单元内侧一体连接的第二减震单元,所述第二减震单元为片状气垫,至少相对位于脚底板的脚后跟位置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条状空腔气囊相对于脚底板从脚后跟部分向前脚掌部分方向高度逐渐递减。一种减震鞋底,设置有上述的鞋底减震部件。进一步的,所述减震鞋底包括中底、外底和鞋底减震部件,鞋底减震部件中第一减震单元设置在所述中底与所述外底之间,所述中底底部设有供所述第一减震单元放置的条状槽,所述外底至少包覆鞋底减震部件中第一减震单元的底部。进一步的,所述减震鞋底包括中底、外底和鞋底减震部件,鞋底减震部件中第一减震单元设置于中底外圈,部分包裹所述中底,所述外底至少包覆鞋底减震部件的底部。一种减震鞋,包括鞋面和上述的减震鞋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存在如下有益效果:1、减震效果:根据脚底位置不同受力大小进行针对性布局,对受力较大的部位布局条状空腔气囊,同时条状空腔气囊内填充弹性发泡材料,起到双重减震的效果;2、支撑效果:条状空腔气囊内填充弹性发泡材料,除了双重减震外,还可以提供更好的支撑力,避免条状空腔气囊受力过大,严重变形,导致支撑力不够,而弹性发泡材料的设置可以防止气囊受压变形过度,支撑效果更佳;3、柔软效果:采用条状空腔气囊,呈半包状,提升了整鞋的柔软性,使舒适性和脚感更佳;4、质量及成本:条状空腔气囊内填充弹性发泡材料,弹性发泡材料因其密度低具有质量轻的效果,成本也较为低廉,在保证鞋底减震作用下,控制整鞋成本和重量有显著作用;5、使用寿命:条状空腔气囊内填充弹性发泡材料,有利于延长该鞋底减震部件疲劳的时间,外底采用耐磨橡胶底,耐磨性好,有利于增加整鞋的使用寿命;6、外观效果:条状空腔气囊内弹性发泡材料可以造型多变,颜色多样,更具美观及个性化,以迎合大众群体的审美要求;7、符合人体工学:在脚底受力较大,需要着重缓震的位置布置条状空腔气囊与弹性发泡材料结合的减震部件,以实现更好的减震效果,在脚底受力较小,需要提供支撑力的位置布置普通EVA或TPU材料,以实现更好的支撑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J型减震鞋底的构造示意图;图2为C型减震鞋底的构造示意图;图3为鞋底减震部件的结构剖面图;图4为脚底板的构造示意图;图中:1-中底,2-鞋底减震部件,3-外底,4-弹性材料,5-片状气垫,6-前脚掌,7-脚后跟,8-脚弓。具体实施方式在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之前,对涉及的名词、缩写进行解释。EVA是英文ethylene-vinylacetatecopo的缩写,中文名称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缓冲、抗震、隔热、防潮、抗化学腐蚀等优点。TPU是英文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s的缩写,中文名称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这种材料能在一定热度下变软,而在常温下可以保持不变,TPU制品的承载能力、抗冲击性及减震性能突出。鞋底一般包括自上而下的两层:中底和外底。外底与地面直接接触,具有一定的硬度与耐磨性。中底一般起到缓冲作用,使脚部感到舒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4所示,一种鞋底减震部件,所述第一减震单元包括密封的条状空腔气囊和填充于条状空腔气囊内的弹性发泡材料,所述条状空腔气囊相对于脚底板从脚后跟内侧往脚后跟外侧延伸至前脚掌外侧成型,形成近似J型,或延伸至前脚掌内侧成型,形成近似C型,根据脚底位置不同受力大小进行针对性布局,对受力较大的部位布局条状空腔气囊,同时条状空腔气囊内填充弹性发泡材料,起到双重减震的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发泡材料为高弹性EVA或TPU,发泡材料因其密度低具有质量轻的效果,成本也较为低廉,在保证鞋底减震作用下,控制整鞋成本和重量有显著作用,舒适性及脚感也有显著提升,同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压性,有较长的疲劳时间,从而延长了鞋底减震部件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发泡材料为颗粒状、字母形状、数字形状、长条状、方块状中的任一种,弹性发泡材料可以造型多变,颜色多样,更具美观及个性化,以迎合大众群体的审美要求。进一步的,还包括与第一减震单元内侧一体连接的第二减震单元,所述第二减震单元为片状气垫,至少相对位于脚底板的前脚掌位置或脚后跟位置,所述片状气垫与上述条状空腔气囊为TPU材料制成,条状空腔气囊由TPU材料吹成空腔留有开口,从开口填充弹性发泡材料后进行封口。片状气垫的设计能够辅助支撑前脚掌或脚后跟,同时具有一定减震作用,能够进一步改善鞋底减震部件的减震性能和支撑性能。进一步的,所述条状空腔气囊相对于脚底板从脚后跟部分向前脚掌部分方向高度逐渐递减,前低后高的结构主要是根据脚底板对鞋底压力分布的不同,进行针对性排布,条状空腔气囊在前脚掌位置部分比较扁或细,条状空腔气囊在脚后跟位置部分则较粗或厚,在具有良好减震效果的前提下,也具有制造成本低的优势。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设置有上述鞋底减震部件的减震鞋底。实施例一所述减震鞋底包括中底、外底和鞋底减震部件,所述鞋底减震部件设置在所述中底与所述外底之间,所述中底底部设有供所述鞋底减震部件放置的条状槽,所述外底至少包覆鞋底减震部件的底部,中底采用EVA或TPU中底,具有良好的缓冲和支撑作用。进一步的,所述外底为橡胶底,采用橡胶底的鞋底耐磨性更好,有利于提高整鞋的使用寿命。实施例二所述减震鞋底包括中底、外底和鞋底减震部件,所述鞋底减震部件设置于中底外圈,部分包裹所述中底,所述外底至少包覆鞋底减震部件的底部,中底采用EVA或TPU中底,具有良好的缓冲和支撑作用。进一步的,所述外底为橡胶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鞋底减震部件,包括第一减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单元包括密封的条状空腔气囊和填充于条状空腔气囊内的弹性发泡材料,所述条状空腔气囊相对于脚底板至少从脚后跟外侧延伸至前脚掌外侧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鞋底减震部件,包括第一减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单元包括密封的条状空腔气囊和填充于条状空腔气囊内的弹性发泡材料,所述条状空腔气囊相对于脚底板至少从脚后跟外侧延伸至前脚掌外侧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减震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空腔气囊相对于脚底板从脚后跟内侧往脚后跟外侧延伸至前脚掌外侧成型,形成近似J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减震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空腔气囊相对于脚底板从脚后跟内侧往脚后跟外侧延伸至前脚掌内侧成型,形成近似C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减震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发泡材料为高弹性EVA或TPU。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减震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发泡材料为颗粒状、字母形状、数字形状、长条状、方块状中的任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减震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第一减震单元内侧一体连接的第二减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骁
申请(专利权)人:三六一度童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