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季茎瘤芥的栽培方法及栽培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329486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蔬菜栽培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两季茎瘤芥的栽培方法及栽培系统,两季茎瘤芥的栽培方法,包括:基地建立;品种选择;培育壮苗;及时移栽、合理密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本发明专利技术改变了茎瘤芥的传统栽培方式,改一季栽培为两季栽培,充分利用了气候资源和耕地资源,提高了复种指数。两季栽培比一季作加工原料栽培产量增加1000kg/667m

Cultivation and cultivation system of two season tumorous stem mustard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vegetabl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and discloses a cultivation method and cultivation system of two-season stem mustard. The cultivation method of two-season stem mustard includes: base establishment; variety selection; cultivation of strong seedlings; timely transplantation, rational close planting; field management; timely harvest. The invention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cultivation mode of stem mustard, changes one-season cultivation to two-season cultivation, makes full use of climate resources and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and improves the multiple cropping index. The yield of two season cultiva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one season, and the yield increased by 1000kg/667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季茎瘤芥的栽培方法及栽培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蔬菜栽培
,尤其涉及一种两季茎瘤芥的栽培方法及栽培系统。
技术介绍
茎瘤芥(Brassicajunceavat.tumidaTsenetlee)是重庆市的特产作物,其收获物瘤茎(青菜头)不但是加工“涪陵榨菜”的优质原料,而且是营养丰富的时鲜特色蔬菜。作为加工产品“涪陵榨菜”早已畅销全国,但作为加工原料的青菜头,附加值太低,亩纯收入仅500余元。早市茎瘤芥(青菜头)作为时令特色鲜食蔬菜,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销售价格一般每公斤3—4元,价值成倍增加,农民纯收入可达1000元以上。2008年起在重庆涪陵区得到快速发展,至2016年,种植面积达1500hm2以上,增加效益2000万元以上。早市茎瘤芥收获后至次年3月下旬大春作物种植以前,耕地空闲者居多,复种指数低,利用率不高。因此,又要求生产上发展第二季茎瘤芥来解决这一问题,提高耕地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茎瘤芥一季栽培是指在同一地块上一个生产季节里只种植一季茎瘤芥。包括两种栽培方式,一种是传统加工原料栽培,一般9月上中旬播种,10月中下旬移栽,次年1月下旬至2月中旬收获;一种是作早市茎瘤芥栽培,一般8月下旬播种,9月下旬移栽,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收获。茎瘤芥两季栽培是指在同一地块上一个生产季节里种植两季茎瘤芥的栽培方式,第一季8月20—25日播种,9月下旬移栽,11月下旬收获;第二季10月上旬播种,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移栽,次年3月上旬收获。加工原料栽培已有上百年的生产历史,形成了完整的栽培技术体系,生产技术很成熟,但亩纯收入不高,仅500元左右。作早市茎瘤芥(两季栽培的第一季)在涪陵已连续发展多年,生产技术也相对成熟,亩纯收入有了较大提高,可达1000元以上,但耕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两季栽培是一种新的栽培方式,亩收入可达1250元左右,近年才开始发展,生产上存在许多问题,面积很少。第一季主要存在先期抽苔率高、移栽成活率低、产量较低的问题,第二季主要存在菜苗长势差、产量低的问题。生产上必须解决好以下问题,两季栽培才能得以持续快速发展。其一必须建立适宜的生产基地,两季栽培不是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实现的,必须要满足两季生长的自然气候条件。其二是选择良好的土壤,才能满足两季生长需要。其三是搞好茬口衔接,兼顾两季生产。其四,根据两季茎瘤芥的生长特点,研究提出合理栽培管理技术,促进两季茎瘤芥生长,提高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否则会导致管理跟不上,菜苗长势差,产量低,达不到增产增收的效果。由于茎瘤芥是重庆市特产作物,国内开展茎瘤芥栽培技术的研究单位较少,尚无两季茎瘤芥栽培方法报道,国外无茎瘤芥种植。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两季茎瘤芥的栽培方法国内外基本属于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两季茎瘤芥的栽培方法及栽培系统。本专利技术进行了基地建立;品种选择;培育壮苗;及时移栽、合理密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两季茎瘤芥的栽培方法,所述两季茎瘤芥的栽培方法,包括:基地建立;品种选择;培育壮苗;及时移栽、合理密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进行两季茎瘤芥的栽培。进一步,所述两季茎瘤芥的栽培方法具体包括:基地建立:在重庆市涪陵区海拔600—800m的区域,选择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建立两季茎瘤芥生产基地。品种选择:对第一季茎瘤芥和第二季茎瘤芥进行品种选择。培育壮苗:整理苗床,适时播种,稀播匀播,遮阳网覆盖,合理肥水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等。及时移栽、合理密植:第一季茎瘤芥具有5—6片真叶时移栽,行株距各33cm左右,667m2植5500—6000株;第二季茎瘤芥具有6—7片真叶,于第一季收获后及时移栽,行株距各33cm左右,每窝双株,667m2植11000—12000株。本田管理:进行合理追肥、水分管理及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抑制先期抽苔。病虫害防治:利用高氯甲维盐、吡虫啉、菊脂类药剂进行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第一季茎瘤芥青菜头大于150克时,分期分批收获;第二季茎瘤芥植株现蕾达50%时收获。进一步,品种选择中,第一季茎瘤芥根据耐先期抽苔能力、是否适应生育前期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选择品种,可选择杂交种“涪杂2号”或“涪杂7号”;第二季茎瘤芥根据耐低温霜冻能力、抗病、晚熟、丰产、菜形进行品种选择,可选择杂交种“涪杂8号”。进一步,培育壮苗中,第一季茎瘤芥播种期为8月20—25日,第二季茎瘤芥适宜播种期为10月1—5日;具体包括:1)选好床土:床土选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有机质,排灌方便,远离十字花科蔬菜地的地块;2)整地施基肥:床土早耕,清除杂草、石块,整细前均匀撒施有机无机复合肥100kg/667m2,然后整细整平,开沟作厢,厢宽133cm,厢沟宽25cm,深15cm,厢面细碎疏松;床土四周开排水沟;3)稀播匀播:在阴天或晴天的傍晚进行播种,播前用腐熟的人畜粪水施于厢面,让床土湿润后播种;每667m2苗床用种350g,均匀撒播在厢面上;4)加强管理:当幼苗出现第二片真叶时,第一次匀苗,苗距保持3—4cm;当幼苗出现第三片真叶时,第二次匀苗,苗距保持6—7cm;匀苗时,去掉特大苗、杂苗、劣苗、病苗、弱苗;第二次匀苗后,施第一次追肥,每667m2用腐熟的稀薄人畜粪水1500—2000kg、尿素4—5kg;当幼苗出现第四片真叶时,施第二次追肥,每667m2用腐熟的人畜粪水2000—2500kg、尿素5—6kg;5)虫害防治:第一季茎瘤芥虫害较重,应加强防治。重点防治蚜虫、小菜蛾、菜青虫、蚂蚁、蟋蟀、跳甲等;第二季茎瘤芥虫害较轻,根据虫害发生情况适时施药防治,重点防治蚜虫和小菜蛾。可用高氯甲维盐、蚍虫啉、菊脂类等药剂防治;6)覆盖育苗,预防先期抽苔:第一季茎瘤芥采取遮光措施预防先期抽苔;具体包括:在幼苗二片真叶期,用遮光率95%的遮阳网于中午覆盖3—4小时,覆盖至苗期结束;7)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育苗中后期,若秧苗生长有徒长趋势,可用50%矮壮素水剂1000倍液喷雾。进一步,及时移栽,合理密植,具体包括:选择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作为栽培地。第一季茎瘤芥具有5—6片真叶时移栽,移栽密度为行株距各33cm;第二季茎瘤芥具有6—7片真叶,于第一季收获后及时移栽,移栽密度为行株距各33cm。第一季茎瘤芥选择阴天或下小雨的天气或大雨后天晴时进行移栽;第二季茎瘤芥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进行移栽。进一步,本田管理,具体包括:合理追肥:1)施基肥:按磷酸一铵15kg/667m2,氯化钾10kg/667m2的用量施用;2)适时追肥:农家肥和氮素化肥配合追肥,移栽后1—3天,按667m2用腐熟的清淡人畜粪水2000—2500kg;移栽后7—10天,施第一次追肥,667m2用尿素10kg兑2000—2500kg腐熟的清淡人畜粪水;第一季茎瘤芥移栽后35—40天,第二季茎瘤芥移栽后60—65天,施第二次追肥,667m2用尿素20kg兑2500—3000kg腐熟的人畜粪水;水分管理:第一季茎瘤芥移栽后及时浇水,促进成活;第二季茎瘤芥在膨大期在2月上中旬浇水1—2次;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抑制先期抽苔:第一季茎瘤芥移栽后20—30天,用50%矮壮素水剂1000倍液喷雾,每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两季茎瘤芥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季茎瘤芥的栽培方法,包括:基地建立;品种选择;培育壮苗;及时移栽、合理密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季茎瘤芥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季茎瘤芥的栽培方法,包括:基地建立;品种选择;培育壮苗;及时移栽、合理密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季茎瘤芥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季茎瘤芥的栽培方法具体包括:基地建立:在重庆市涪陵区海拔600-800m的区域,选择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建立两季茎瘤芥生产基地;品种选择:选择适合两季栽培的茎瘤芥品种;培育壮苗:整理苗床,适时播种,稀播匀播,遮阳网覆盖,合理肥水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等;及时移栽、合理密植:第一季茎瘤芥具有5—6片真叶时移栽,行株距各33cm左右,667m2植5500—6000株;第二季茎瘤芥具有6—7片真叶移栽,行株距各33cm左右,每窝双株,667m2植11000—12000株;本田管理:进行合理肥水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第一季茎瘤芥青菜头大于150克时,分期分批收获;第二季茎瘤芥植株现蕾达50%时收获。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季茎瘤芥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品种选择中,第一季茎瘤芥根据耐先期抽苔能力、是否适应生育前期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选择品种,可选择杂交种“涪杂2号”或“涪杂7号”;第二季茎瘤芥根据耐低温霜冻能力、抗病、晚熟、丰产、菜形进行品种选择,可选择杂交种“涪杂8号”。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季茎瘤芥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培育壮苗中,第一季茎瘤芥播种期为8月20—25日,第二季茎瘤芥适宜播种期为10月1—5日;具体包括:1)选好床土:床土选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有机质,排灌方便,远离十字花科蔬菜地的地块;2)整地施基肥:床土早耕,清除杂草、石块,整细前均匀撒施有机无机复合肥100kg/667m2,然后整细整平,开沟作厢,厢宽133cm,厢沟宽25cm,深15cm,厢面细碎疏松;床土四周开排水沟;3)稀播匀播:在阴天或晴天的傍晚进行播种,播前用腐熟的人畜粪水施于厢面,让床土湿润后播种;每667m2苗床用种350g,均匀撒播在厢面上;4)加强管理:当幼苗出现第二片真叶时,第一次匀苗,苗距保持3—4cm;当幼苗出现第三片真叶时,第二次匀苗,苗距保持6—7cm;匀苗时,去掉特大苗、杂苗、劣苗、病苗、弱苗;第二次匀苗后,施第一次追肥,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代文张红王旭祎周光凡蔡敏任正芳杨泽蕙蔡小容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渝东南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