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剑专利>正文

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2511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1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气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包括:三通、第一压接端子、第二压接端子、转接块、转接插头、限位槽、压接线槽、转接座;三通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圆柱形的第一压接端子,且第一压接端子通过嵌入方式与三通相连接;第一压接端子的右侧设置有T形转接块,且转接块通过嵌入方式与三通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以上结构上的改进,具有能满足不同类型的电力线进行转接,对较细的单芯电线也能达到预期的连接质量与使用效果,避免了多芯电力线连接时相互缠绕导致短路的问题,能同时与多根电力线进行对接与传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 switch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lectrical connection, in particular to 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 transfer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three-way connection, a first pressure connection terminal, a second pressure connection terminal, a transfer block, a transfer plug, a limit slot, a pressure connection slot and a transfer seat; a cylindrical first pressure connection terminal is arranged at one end of the three-way connection, and the first pressure connection terminal is arranged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three-way connection. The crimping terminal is connected with the three-way connection by means of embedding; the right side of the first crimping terminal is provided with T-shaped transfer block, and the transfer block is connected with the three-way connection by means of embedding; through the above structural improvemen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capability of adapting different types of power lines and achieving the anticipation of thinner single-core wires. The connection quality and use effect avoid the problem of short circuit caused by intertwining of multi-core power lines, and can connect and transmit with multiple power lines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thus effectively solv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in the existing devi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气连接
,尤其涉及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
技术介绍
自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用电设备的不断发展,电力线安全问题日渐突出,电力线的转接因松动,受水或防护不当,引发事故不断,传统的压线鼻子加上螺柱的接线方式,使用时间长了,导线连接部位的表面会因长时间的日晒雨淋或是长期与空气接触而慢慢地被氧化、被腐蚀,会使接头部位局部导电面积减少、电阻值增大、造成导电不良,从而导致用电设备工作不稳定,特别是三相电电机,会因导线接头导电不良而缺相,使三相电电动机在二相电的工作状态下工作而被烧毁。而现有电力装备或机电产品在连接电力线时,通常采取接线孔配合压紧螺丝的方式建立导线和内部电路之间的电连接,由于需要连接的导线规格不同,线材的直径有大有小,很难适应市场上与应用中不同规格电缆的连线需求,且多段单芯电线直接连接存在不同线路的电线相互缠绕,结合处相互触碰导致短路的问题,同时,一般的接线端子只针对具有一定直径的电线进行连接,对较细的单芯电线连接效果较差,不仅连接时操作不便,连接的质量无法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影响工作效率,而且连接后只能进行单向传输,无法同时向多根电力线进行传输,功能单一,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连接时操作不便,很难适应市场上与应用中不同规格电力线路的连线需求,容易出现不同电线相互缠绕导致短路,对较细的单芯电线连接效果较差,无法同时向多根电力线进行传输的问题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方案所达成: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包括:迫紧螺帽、连接件、三通、分接端、分接头、密封胶圈、夹紧爪、第一压接端子、第二压接端子、进线口、转接块、螺栓、转接插头、限位槽、压接线槽、转接座;所述三通的两端设置有连接件,且连接件的一端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三通相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设置有迫紧螺帽,且迫紧螺帽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连接件相连接;所述迫紧螺帽的内部开设有圆柱形的进线口;所述进线口的内部设置有H形的密封胶圈,且密封胶圈通过嵌入方式与迫紧螺帽相连接;所述密封胶圈的内侧设置有夹紧爪,且夹紧爪的一端通过卡合方式与连接件相连接;所述三通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圆柱形的第一压接端子,且第一压接端子通过嵌入方式与三通相连接;所述第一压接端子的右侧设置有T形转接块,且转接块通过嵌入方式与三通相连接;所述转接块的两端设置有转接座,且转接座与转接块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转接座的右侧设置有圆柱形的第二压接端子,且第二压接端子通过嵌入方式与转接座相连接;所述第一压接端子与第二压接端子的内部均开设有压接线槽;所述压接线槽内壁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压接端子与第二压接端子的外壁均设置有螺栓,且螺栓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第一压接端子及第二压接端子相连接;所述第一压接端子与第二压接端子的一端均设置有转接插头,且转接插头通过嵌入方式与第一压接端子及第二压接端子相连接;所述三通的底端设置有分接端,且分接端的一端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三通相连接;所述分接端的另一端设置有分接头,且分接头通过线性与分接端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所述三通由上壳与下壳组成,且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通过卡合方式构成容置腔体。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所述转接座设置有两处,且所述两处转接座分别与第一压接端子一端的转接插头及第二压接端子一端的转接插头相配合。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所述第一压接端子内部至少开设有三处压接线槽,所述第二压接端子内部至少开设有四处压接线槽,且压接线槽呈环形状均匀排列在第一压接端子与第二压接端子的内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所述转接插头的一端设置有半圆弧形的金属导片,且所述半圆弧形的金属导片均匀铺设在压接线槽的内壁一侧与限位槽的凹面顶端。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所述第一压接端子及第二压接端子的外壁与螺栓的连接处均开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的大小与螺栓的头部相吻合。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所述螺栓的底部设置有半圆弧形的压线板,且所述压线板的最大直径与限位槽的直径相吻合。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所述分接头至少设置有三处,且分接头设置为公母对接端子。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所述夹紧爪至少设置有六处卡爪,且所述卡爪呈环形状排列,并沿轴向延伸形成15-45度的锥面。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通过两处压接端子的设置,不仅能满足不同类型的电力线进行转接,防止多芯电力线连接时相互缠绕导致短路的问题,提高了电力线转接的使用效果,还能延长导线与压接端子的接触长度,增加导线与压接端子的接触面积,防止电力线因外力被抽出压接线槽1或者产生松动,对较细的单芯电线进行转接,也能达到预期的连接质量与使用效果,提高了转接装置的实用性。2、本技术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通过转接块的设置,减少了电线转接过程中多股导线的直接连接以及粗电力线与细电力线连接的情况,避免了螺栓直接压接多股导线,造成导线散开影响接线效果与导线性能的问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3、本技术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通过分接头的设置,不仅减少了粗电力线与细电力线连接的情况,提高了电力线在转接过程中的接线效率与连接质量,还使电力线路转接装置能够同时与多根电力线进行对接与传输,操作简单,节省了人力物力,节约了电力线转接的使用空间,大大提高了电力线线路转接的工作效率与转接装置的实用性能。4、本技术通过以上结构上的改进,具有能满足不同类型的电力线进行转接,对较细的单芯电线也能达到预期的连接质量与使用效果,避免了多芯电力线连接时相互缠绕导致短路的问题,能同时与多根电力线进行对接与传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压接端子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压接端子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转接块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迫紧螺帽1、连接件2、三通3、分接端4、分接头5、密封胶圈6、夹紧爪7、第一压接端子8、第二压接端子9、进线口10、转接块11、螺栓12、转接插头13、限位槽14、压接线槽15、转接座1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技术方案: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包括:迫紧螺帽1、连接件2、三通3、分接端4、分接头5、密封胶圈6、夹紧爪7、第一压接端子8、第二压接端子9、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包括:迫紧螺帽(1)、连接件(2)、三通(3)、分接端(4)、分接头(5)、密封胶圈(6)、夹紧爪(7)、第一压接端子(8)、第二压接端子(9)、进线口(10)、转接块(11)、螺栓(12)、转接插头(13)、限位槽(14)、压接线槽(15)、转接座(16);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3)的两端设置有连接件(2),且连接件(2)的一端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三通(3)相连接;所述连接件(2)的另一端设置有迫紧螺帽(1),且迫紧螺帽(1)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连接件(2)相连接;所述迫紧螺帽(1)的内部开设有圆柱形的进线口(10);所述进线口(10)的内部设置有H形的密封胶圈(6),且密封胶圈(6)通过嵌入方式与迫紧螺帽(1)相连接;所述密封胶圈(6)的内侧设置有夹紧爪(7),且夹紧爪(7)的一端通过卡合方式与连接件(2)相连接;所述三通(3)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圆柱形的第一压接端子(8),且第一压接端子(8)通过嵌入方式与三通(3)相连接;所述第一压接端子(8)的右侧设置有T形转接块(11),且转接块(11)通过嵌入方式与三通(3)相连接;所述转接块(11)的两端设置有转接座(16),且转接座(16)与转接块(1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转接座(16)的右侧设置有圆柱形的第二压接端子(9),且第二压接端子(9)通过嵌入方式与转接座(16)相连接;所述第一压接端子(8)与第二压接端子(9)的内部均开设有压接线槽(15);所述压接线槽(15)内壁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14);所述第一压接端子(8)与第二压接端子(9)的外壁均设置有螺栓(12),且螺栓(12)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第一压接端子(8)及第二压接端子(9)相连接;所述第一压接端子(8)与第二压接端子(9)的一端均设置有转接插头(13),且转接插头(13)通过嵌入方式与第一压接端子(8)及第二压接端子(9)相连接;所述三通(3)的底端设置有分接端(4),且分接端(4)的一端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三通(3)相连接;所述分接端(4)的另一端设置有分接头(5),且分接头(5)通过线性与分接端(4)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包括:迫紧螺帽(1)、连接件(2)、三通(3)、分接端(4)、分接头(5)、密封胶圈(6)、夹紧爪(7)、第一压接端子(8)、第二压接端子(9)、进线口(10)、转接块(11)、螺栓(12)、转接插头(13)、限位槽(14)、压接线槽(15)、转接座(16);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3)的两端设置有连接件(2),且连接件(2)的一端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三通(3)相连接;所述连接件(2)的另一端设置有迫紧螺帽(1),且迫紧螺帽(1)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连接件(2)相连接;所述迫紧螺帽(1)的内部开设有圆柱形的进线口(10);所述进线口(10)的内部设置有H形的密封胶圈(6),且密封胶圈(6)通过嵌入方式与迫紧螺帽(1)相连接;所述密封胶圈(6)的内侧设置有夹紧爪(7),且夹紧爪(7)的一端通过卡合方式与连接件(2)相连接;所述三通(3)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圆柱形的第一压接端子(8),且第一压接端子(8)通过嵌入方式与三通(3)相连接;所述第一压接端子(8)的右侧设置有T形转接块(11),且转接块(11)通过嵌入方式与三通(3)相连接;所述转接块(11)的两端设置有转接座(16),且转接座(16)与转接块(1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转接座(16)的右侧设置有圆柱形的第二压接端子(9),且第二压接端子(9)通过嵌入方式与转接座(16)相连接;所述第一压接端子(8)与第二压接端子(9)的内部均开设有压接线槽(15);所述压接线槽(15)内壁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14);所述第一压接端子(8)与第二压接端子(9)的外壁均设置有螺栓(12),且螺栓(12)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第一压接端子(8)及第二压接端子(9)相连接;所述第一压接端子(8)与第二压接端子(9)的一端均设置有转接插头(13),且转接插头(13)通过嵌入方式与第一压接端子(8)及第二压接端子(9)相连接;所述三通(3)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剑王陈晨侯林水飞飞过超杨子峰杨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王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