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爆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2397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1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爆电容器,电容器在长时间工作后,电容本体发热并使填充液受热膨胀,壳体内压力上升,填充液通过推动第一滑块向壳体外侧滑动以减小壳体内部的压力,第一滑块向壳体外侧滑动并带动第二滑块滑动,进而使第二滑块上的第一导电部与第一接线柱上的第二导电部脱离,第一接线柱处于断电状态并使电容器停止工作,电容本体停止工作后不再产生热量,填充液冷却收缩,壳体内部压力下降,从而使电容器达到防爆、卸爆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电容器通过破坏壳体达到卸爆效果,具有显著的有益效果,可以延长电容器的使用寿命。

An explosion-proof capacito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xplosion-proof capacitor. After a long time of operation, the capacitor body heats up and the filling fluid expands, the pressure in the shell rises, and the filling fluid reduces the pressure inside the shell by sliding the first slider to the outer side of the shell. The first slider slides to the outer side of the shell and drives the second slider to slide. Then the first conductive part on the second slide block is separated from the second conductive part on the first connecting pole. The first connecting pole is in the state of power off and the capacitor stops working. After the capacitor body stops working, no heat is produced, the filling liquid is cooled and contracted, and the pressure inside the shell is reduced, so that the capacitor can achieve explosion-proof and explosion-relief effect. Compared with the capacitor in the prior art, it achieves the detonation relief effect by destroying the shell, which has remarkable beneficial effect and can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capaci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爆电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元件,尤其涉及一种防爆电容器。
技术介绍
电容器,通常简称其容纳电荷的本领为电容,用字母C表示。电容器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广泛应用于电路中的隔直通交、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能量转换、控制等方面。按电介质分类:有机介质电容器、无机介质电容器、电解电容器、电热电容器和空气介质电容器等。其中,有机介质电容器因工艺成熟、生产效率高、安全性好等优点应用最为广泛。现有的有机介质电容器的防爆结构是在电容器主体发生变形、爆炸时使外壳顶盖变形和脱落而将顶盖电极与电容器主体的接线扯断来实现,防爆后电容器不具有可修复性,造成材料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防爆电容器。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防爆电容器,包括:电容本体、容纳所述电容本体的壳体、端盖、填充液;所述电容本体外的壳体内注入填充液,所述壳体设有端盖;端盖上设有槽口向内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内布置可在第一导向槽内来回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端盖上安装有第一接线柱、第二接线柱,所述第一接线柱上开设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槽与贯穿壳体的第一通槽连通形成第二导向槽,第二导向槽内布置可在第二导向槽内来回滑动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一滑块连接;所述第二滑块设有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与电容本体的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接线柱与电容器本体的第二电极点连接;所述第一接线柱设有第二导电部,当第二滑块在第一导向槽内向壳体外侧滑动时,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由导通转为断开。优选的,所述第二接线柱上开设第二导槽,所述第二导槽与贯穿壳体的第二通槽连通形成第三导向槽,第三导向槽内布置可在第三导向槽内来回滑动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三导向槽与第二导向槽平行,且所述第三滑块与第一滑块连接;所述第三滑块设有第三导电部,所述第三导电部与电容本体的第二电极电连接,当第三滑块在第三导向槽内向壳体外侧滑动时,所述第三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由导通转为断开。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导向槽之间滑动密封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向槽内安装顶靠第一滑块的弹性件,以使当第一滑块在第一导向槽内向靠近壳体内侧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由断开转化为电连接。本专利技术中,所提出的防爆电容器,电容器在长时间工作后,电容本体发热并使填充液受热膨胀,壳体内压力上升,填充液通过推动第一滑块向壳体外侧滑动以减小壳体内部的压力,第一滑块向壳体外侧滑动并带动第二滑块、第三滑块滑动,进而使第二滑块、第三滑块上的第一导电部、第三导电部均与第一接线柱上的第二导电部脱离,第一接线柱处于断电状态并使电容器停止工作,电容本体停止工作后不再产生热量,填充液冷却收缩,壳体内部压力下降,从而使电容器达到防爆、卸爆效果;此外,当电容器长时间停止工作后,壳体内的压力下降,第一滑块在弹性件的推动下壳体内侧滑动,并带动第二滑块、第三滑块移动,进而使第二滑块、第三滑块上的第一导电部、第三导电部均与第一接线柱上的第二导电部接触,电容器重新开始工作,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电容器通过破坏壳体达到卸爆效果,具有显著的有益效果,可以延长电容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防爆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填充液,3-电容本体,4-端盖,41-第一滑块,42-第二滑块,43-接线柱,44-压缩弹簧、45-第二接线柱。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防爆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防爆电容器,包括:电容本体3、容纳所述电容本体3的壳体1、端盖4、填充液2;所述电容本体3外的壳体1内注入填充液2,所述壳体1设有端盖4;端盖4上设有槽口向内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内布置可在第一导向槽内来回滑动的第一滑块41;所述端盖4上安装有第一接线柱43、第二接线柱45,所述第一接线柱43上开设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槽与贯穿壳体1的第一通槽连通形成第二导向槽,第二导向槽内布置可在第二导向槽内来回滑动的第二滑块42,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一滑块连接;所述第二滑块设有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与电容本体3的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接线柱45与电容器本体的第二电极点连接;所述第一接线柱43设有第二导电部,当第二滑块42在第一导向槽内向壳体外侧滑动时,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由导通转为断开。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二接线柱45上开设第二导槽,所述第二导槽与贯穿壳体1的第二通槽连通形成第三导向槽,第三导向槽内布置可在第三导向槽内来回滑动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三导向槽与第二导向槽平行,且所述第三滑块与第一滑块连接;所述第三滑块设有第三导电部,所述第三导电部与电容本体3的第二电极电连接,当第三滑块在第三导向槽内向壳体外侧滑动时,所述第三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由导通转为断开。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一滑块41与第一导向槽之间滑动密封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一导向槽内安装顶靠第一滑块41的弹性件43,以使当第一滑块41在第一导向槽内向靠近壳体内侧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由断开转化为电连接。本实施例的防爆电容器的具体工作过程中,电容器在长时间工作后,电容本体3发热并使填充液2受热膨胀,壳体1内压力上升,填充液2通过推动第一滑块41向壳体3外侧滑动以减小壳体1内部的压力,第一滑块41向壳体3外侧滑动并带动第二滑块42、第三滑块滑动,进而使第二滑块42、第三滑块上的第一导电部、第三导电部均与第一接线柱43上的第二导电部脱离,第一接线柱43处于断电状态并使电容器停止工作,电容本体3停止工作后不再产生热量,填充液2冷却收缩,壳体1内部压力下降,从而使电容器达到防爆、卸爆效果;此外,当电容器长时间停止工作后,壳体1内的压力下降,第一滑块41在弹性件44的推动下壳体内侧滑动,并带动第二滑块42、第三滑块移动,进而使第二滑块42、第三滑块上的第一导电部、第三导电部均与第一接线柱43上的第二导电部接触,电容器重新开始工作,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电容器通过破坏壳体1达到卸爆效果,具有显著的有益效果,可以延长电容器的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爆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本体(3)、容纳所述电容本体(3)的壳体(1)、端盖(4)、填充液(2);所述电容本体(3)外的壳体(1)内注入填充液(2),所述壳体(1)设有端盖(4);端盖(4)上设有槽口向内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内布置可在第一导向槽内来回滑动的第一滑块(41);所述端盖(4)上安装有第一接线柱(43)、第二接线柱(45),所述第一接线柱(43)上开设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槽与贯穿壳体(1)的第一通槽连通形成第二导向槽,第二导向槽内布置可在第二导向槽内来回滑动的第二滑块(42),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一滑块连接;所述第二滑块设有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与电容本体(3)的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接线柱(45)与电容器本体的第二电极点连接;所述第一接线柱(43)设有第二导电部,当第二滑块(42)在第一导向槽内向壳体外侧滑动时,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由导通转为断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爆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本体(3)、容纳所述电容本体(3)的壳体(1)、端盖(4)、填充液(2);所述电容本体(3)外的壳体(1)内注入填充液(2),所述壳体(1)设有端盖(4);端盖(4)上设有槽口向内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内布置可在第一导向槽内来回滑动的第一滑块(41);所述端盖(4)上安装有第一接线柱(43)、第二接线柱(45),所述第一接线柱(43)上开设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槽与贯穿壳体(1)的第一通槽连通形成第二导向槽,第二导向槽内布置可在第二导向槽内来回滑动的第二滑块(42),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一滑块连接;所述第二滑块设有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与电容本体(3)的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接线柱(45)与电容器本体的第二电极点连接;所述第一接线柱(43)设有第二导电部,当第二滑块(42)在第一导向槽内向壳体外侧滑动时,所述第一导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普和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