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支撑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1447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支撑框架,包括由上撑板、左斜板、下撑板以及右竖板依次收尾相接形成的框架本体以及围设而成的框架本体的内腔,所述上撑板、下撑板平行设置且下撑板的宽度大于上撑板的宽度,所述上撑板上靠近右竖板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上导槽,所述右竖板靠近上撑板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右导槽,所述上导槽与右导槽相毗邻并形成有结合部,所述结合部上设有“C”状的第一加强板,所述内腔内设有连接上撑板、下撑板的加强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支撑框架,其扩大了框架本体的使用功能,提高了框架本体的承重能力,大大延长使用寿命,结构稳定,不易损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支撑框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支撑框架,属于机械

技术介绍
支撑框架是器械平稳运行的基础,起到维持稳定的决定性作用。现有的支撑框架一般由于其结构单一,只具有唯一的支撑功能,无法物尽其用,且支撑框架使用长久后容易不堪重负向下凹陷,表面形成坑洼,稳定度大大下降,从而影响到器械的平稳、安全运行,不利于厂家的经济效益,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支撑框架,其扩大了框架本体的使用功能,提高了框架本体的承重能力,大大延长使用寿命,结构稳定,不易损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复合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撑板、左斜板、下撑板以及右竖板依次收尾相接形成的框架本体以及围设而成的框架本体的内腔,所述上撑板、下撑板平行设置且下撑板的宽度大于上撑板的宽度,所述上撑板上靠近右竖板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上导槽,所述右竖板靠近上撑板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右导槽,所述上导槽与右导槽相毗邻并形成有结合部,所述结合部上设有“C”状的第一加强板,所述内腔内设有连接上撑板、下撑板的加强结构。前述的一种复合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包括上支板、下支板以及设置在二者之间的“C”状的第二加强板,所述上支板的上端固定在上撑板上,所述下支板的下端固定在下撑板上。前述的一种复合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板、第一加强板的开口相对。前述的一种复合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板、第一加强板间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加强板、第一加强板的开口上。前述的一种复合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设为两根,且平行设置。前述的一种复合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撑板、右竖板的连接处向内凹陷形成有豁口。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支撑框架,其框架本体由上撑板、左斜板、下撑板以及右竖板依次收尾相接形成,由于下撑板的宽度大于上撑板的宽度,不但节约了上撑板的用料,还保证了下撑板的基座稳定,节约之余不失平稳,一举两得。上撑板、右竖板上均同时设置了导槽,即上导槽、右导槽,在实际使用时,两条导槽相互限制又相互引导,有效避免其中一条导条偏差导致精度下降的问题,扩大框架使用功能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器械运行轨迹的精准度,且上导槽与右导槽毗邻,即上导槽的右侧壁即为右导槽的底壁,二者共用一壁,不仅制造起来比较方便,且可减轻整体重量,适于搬运。此外,框架本体的内腔内部增设了由上支板、下支板以及设置在二者之间的“C”状的第二加强板构成的加强结构,上接上撑板,下连下撑板,起到优良支撑的作用,提高该种复合支撑框架整体的稳定性,不易塌陷,大大延长使用寿命,同时两个开口相对的加强板间通过连接板连接起来,进一步使得加强结构与框架本体融为一体,结构紧凑,经久耐用。该种复合支撑框架,扩大了框架本体的使用功能,提高了框架本体的承重能力,大大延长使用寿命,结构稳定,不易损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复合支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上撑板;2:左斜板;3:下撑板;4:右竖板;5:内腔;6:上导槽;7:右导槽;8:第一加强板;9:上支板;10:下支板;11:第二加强板;12:连接板;13:豁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复合支撑框架,包括由上撑板1、左斜板2、下撑板3以及右竖板4依次收尾相接形成的框架本体以及围设而成的框架本体的内腔5,所述上撑板1、下撑板3平行设置且下撑板3的宽度大于上撑板1的宽度,所述上撑板1上靠近右竖板4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上导槽6,所述右竖板4靠近上撑板1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右导槽7,所述上导槽6与右导槽7相毗邻并形成有结合部,所述结合部上设有“C”状的第一加强板8,所述内腔5内设有连接上撑板1、下撑板3的加强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上支板9、下支板10以及设置在二者之间的“C”状的第二加强板11,所述上支板9的上端固定在上撑板1上,所述下支板10的下端固定在下撑板3上。所述第二加强板11、第一加强板8的开口相对,且所述第二加强板11、第一加强板8间设有连接板12,所述连接板1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加强板11、第一加强板8的开口上。优选的,所述连接板12设为两根,且平行设置,进一步提高框架本体的稳定性和牢固度。进一步的,所述下撑板3、右竖板4的连接处向内凹陷形成有豁口13,可与相适配的凸块配合,限定支撑框架的位置,不易移动,更加稳固。该种复合支撑框架,其框架本体由上撑板、左斜板、下撑板以及右竖板依次收尾相接形成,由于下撑板的宽度大于上撑板的宽度,不但节约了上撑板的用料,还保证了下撑板的基座稳定,节约之余不失平稳,一举两得。上撑板、右竖板上均同时设置了导槽,即上导槽、右导槽,在实际使用时,两条导槽相互限制又相互引导,有效避免其中一条导条偏差导致精度下降的问题,扩大框架使用功能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器械运行轨迹的精准度,且上导槽与右导槽毗邻,即上导槽的右侧壁即为右导槽的底壁,二者共用一壁,不仅制造起来比较方便,且可减轻整体重量,适于搬运。此外,框架本体的内腔内部增设了由上支板、下支板以及设置在二者之间的“C”状的第二加强板构成的加强结构,上接上撑板,下连下撑板,起到优良支撑的作用,提高该种复合支撑框架整体的稳定性,不易塌陷,大大延长使用寿命,同时两个开口相对的加强板间通过连接板连接起来,进一步使得加强结构与框架本体融为一体,结构紧凑,经久耐用。该种复合支撑框架,扩大了框架本体的使用功能,提高了框架本体的承重能力,大大延长使用寿命,结构稳定,不易损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撑板、左斜板、下撑板以及右竖板依次收尾相接形成的框架本体以及围设而成的框架本体的内腔,所述上撑板、下撑板平行设置且下撑板的宽度大于上撑板的宽度,所述上撑板上靠近右竖板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上导槽,所述右竖板靠近上撑板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右导槽,所述上导槽与右导槽相毗邻并形成有结合部,所述结合部上设有“C”状的第一加强板,所述内腔内设有连接上撑板、下撑板的加强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撑板、左斜板、下撑板以及右竖板依次收尾相接形成的框架本体以及围设而成的框架本体的内腔,所述上撑板、下撑板平行设置且下撑板的宽度大于上撑板的宽度,所述上撑板上靠近右竖板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上导槽,所述右竖板靠近上撑板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右导槽,所述上导槽与右导槽相毗邻并形成有结合部,所述结合部上设有“C”状的第一加强板,所述内腔内设有连接上撑板、下撑板的加强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包括上支板、下支板以及设置在二者之间的“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正平
申请(专利权)人:扬中市志成压铸配件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