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纱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10733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纱线,包括纱线主体、金属线、防静电丝线、蚕丝线、吸湿孔、纤维环和透气网,所述纱线主体的内部中间设置有金属线,所述金属线的下端设置有防静电丝线,所述防静电丝线的右端设置有蚕丝线,所述蚕丝线与防静电丝线的连接处设置有纤维环,所述纤维环的一侧设置有透气网,所述透气网的一侧设置有吸湿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设置有金属丝,能够增加纱线主体的韧性,设置有第一径向凸楞、第二径向凸楞和第三径向凸楞,能够防止纱线主体内部出现散层的情况,让纱线主体内部的结构更加的紧凑,能够防止纱线主体在高强度的情况下发生断线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纱线
本技术涉及纱线
,具体为一种多功能纱线。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多种功能性纤维的不断上市,人们对功能性和服用性的纺织品的追求也有了新的提升和要求,而决定纺织品功能性和服用性的关键在于纱线的功能,而现有技术的纱线很多都只有一种纤维,功能较单一,很难做到既有优良的功能性,又有优良的服用性,目前市场上的一种多功能纱线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功能单一,没有设置金属丝,不能够增加纱线主体的韧性,没有设置第一径向凸楞、第二径向凸楞和第三径向凸楞,不能够防止纱线主体内部出现散层的情况,没有设置防霉图层,不能够防止纱线主体长时间保存出现发霉的情况,没有设置吸湿孔,不能够有效的、快速的吸湿排汗,没有设置棉纤维线,不能够增强纱线主体的膨松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纱线,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没有设置金属丝,不能够增加纱线主体的韧性,没有设置第一径向凸楞、第二径向凸楞和第三径向凸楞,不能够防止纱线主体内部出现散层的情况,没有设置防霉图层,不能够防止纱线主体长时间保存出现发霉的情况,没有设置吸湿孔,不能够有效的、快速的吸湿排汗,没有设置棉纤维线,不能够增强纱线主体的膨松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纱线,包括纱线主体、第一径向凸楞、第二径向凸楞、第一交捻口、第三径向凸楞、彩棉纤维束、金属线、绢丝、防静电丝线、吸附膜、蚕丝线、吸湿孔、棉纤维线、天然丝、纤维环、外保护层、防霉图层、内保护层、第二交捻口和透气网,所述纱线主体的内部中间设置有金属线,所述金属线的左端设置有彩棉纤维束,所述彩棉纤维束的右端连接有天然丝,所述天然丝的一侧设置有棉纤维线,所述棉纤维线与天然丝的连接处设置有纤维环,所述棉纤维线的一端通过纤维环连接有蚕丝线,所述蚕丝线的一端通过纤维环连接有防静电丝线,所述防静电丝线的一端靠近彩棉纤维束的一侧设置有绢丝,所述纤维环的内侧设置有透气网,所述彩棉纤维束与金属线的连接处设置有吸附膜,所述吸附膜的两侧靠近金属线的一端设置有吸湿孔,所述纤维环的外侧连接有防霉图层,所述防霉图层的一端设置有内保护层,所述内保护层的上端嵌入有外保护层,所述纱线主体的外部上端设置有第一径向凸楞,所述纱线主体的外部中间靠近第一径向凸楞的右端设置有第二径向凸楞,所述第一径向凸楞与第二径向凸楞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交捻口,所述纱线主体的外部下端靠近第一交捻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径向凸楞,所述第三径向凸楞与纱线主体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交捻口。优选的,所述吸附膜的数量为六个。优选的,所述纱线主体的端口处设置有固定环。优选的,所述吸湿孔的内部嵌入有防潮粒子。优选的,所述外保护层与内保护层的连接处设置有隔热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设置有金属丝,能够增加纱线主体的韧性,设置有第一径向凸楞、第二径向凸楞和第三径向凸楞,能够防止纱线主体内部出现散层的情况,让纱线主体内部的结构更加的紧凑,能够防止纱线主体在高强度的情况下发生断线的情况,设置有防霉图层,能够防止纱线主体长时间保存出现发霉的情况,设置有吸湿孔,能够有效的、快速的吸湿排汗,设置有棉纤维线,能够增强纱线主体的膨松性,纺织出来的成品舒适性更强。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金属线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纱线主体;2、第一径向凸楞;3、第二径向凸楞;4、第一交捻口;5、第三径向凸楞;6、彩棉纤维束;7、金属线;8、绢丝;9、防静电丝线;10、吸附膜;11、蚕丝线;12、吸湿孔;13、棉纤维线;14、天然丝;15、纤维环;16、外保护层;17、防霉图层;18、内保护层;19、第二交捻口;20、透气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纱线,包括纱线主体1、第一径向凸楞2、第二径向凸楞3、第一交捻口4、第三径向凸楞5、彩棉纤维束6、金属线7、绢丝8、防静电丝线9、吸附膜10、蚕丝线11、吸湿孔12、棉纤维线13、天然丝14、纤维环15、外保护层16、防霉图层17、内保护层18、第二交捻口19和透气网20,纱线主体1的内部中间设置有金属线7,金属线7的左端设置有彩棉纤维束6,彩棉纤维束6的右端连接有天然丝14,天然丝14的一侧设置有棉纤维线13,棉纤维线13与天然丝14的连接处设置有纤维环15,棉纤维线13的一端通过纤维环15连接有蚕丝线11,蚕丝线11的一端通过纤维环15连接有防静电丝线9,防静电丝线9的一端靠近彩棉纤维束6的一侧设置有绢丝8,纤维环15的内侧设置有透气网20,彩棉纤维束6与金属线7的连接处设置有吸附膜10,吸附膜10的两侧靠近金属线7的一端设置有吸湿孔12,纤维环15的外侧连接有防霉图层17,防霉图层17的一端设置有内保护层18,内保护层18的上端嵌入有外保护层16,纱线主体1的外部上端设置有第一径向凸楞2,纱线主体1的外部中间靠近第一径向凸楞2的右端设置有第二径向凸楞3,第一径向凸楞2与第二径向凸楞3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交捻口4,纱线主体1的外部下端靠近第一交捻口4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径向凸楞5,第三径向凸楞5与纱线主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交捻口19。为了提高吸附膜10的吸附能力,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吸附膜10的数量为六个。为了防止端口出现松散,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纱线主体1的端口处设置有固定环。为了加快纱线主体1的排湿效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吸湿孔12的内部嵌入有防潮粒子。为了增加纱线主体1的保温能力,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外保护层16与内保护层18的连接处设置有隔热棉。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将纱线主体1放置到专门的纺织工具上,通过模具纺织成所需要的产品,因为纱线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金属丝7,能够增加纱线主体1的韧性,纱线主体1的外部设置有第一径向凸楞2、第二径向凸楞3和第三径向凸楞5,能够防止纱线主体1内部出现散层的情况,让纱线主体1内部的结构更加的紧凑,能够防止纱线主体1在高强度的情况下发生断线的情况,在防霉图层17的作用下,能够防止纱线主体1长时间保存出现发霉的情况,金属线7的一侧设置有吸湿孔12,能够有效的、快速的吸湿排汗,纱线主体1的内部捻接有棉纤维线13,能够增强纱线主体1的膨松性,进而纺织出来的成品舒适性更强。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纱线,包括纱线主体(1)、第一径向凸楞(2)、第二径向凸楞(3)、第一交捻口(4)、第三径向凸楞(5)、彩棉纤维束(6)、金属线(7)、绢丝(8)、防静电丝线(9)、吸附膜(10)、蚕丝线(11)、吸湿孔(12)、棉纤维线(13)、天然丝(14)、纤维环(15)、外保护层(16)、防霉图层(17)、内保护层(18)、第二交捻口(19)和透气网(20),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主体(1)的内部中间设置有金属线(7),所述金属线(7)的左端设置有彩棉纤维束(6),所述彩棉纤维束(6)的右端连接有天然丝(14),所述天然丝(14)的一侧设置有棉纤维线(13),所述棉纤维线(13)与天然丝(14)的连接处设置有纤维环(15),所述棉纤维线(13)的一端通过纤维环(15)连接有蚕丝线(11),所述蚕丝线(11)的一端通过纤维环(15)连接有防静电丝线(9),所述防静电丝线(9)的一端靠近彩棉纤维束(6)的一侧设置有绢丝(8),所述纤维环(15)的内侧设置有透气网(20),所述彩棉纤维束(6)与金属线(7)的连接处设置有吸附膜(10),所述吸附膜(10)的两侧靠近金属线(7)的一端设置有吸湿孔(12),所述纤维环(15)的外侧连接有防霉图层(17),所述防霉图层(17)的一端设置有内保护层(18),所述内保护层(18)的上端嵌入有外保护层(16),所述纱线主体(1)的外部上端设置有第一径向凸楞(2),所述纱线主体(1)的外部中间靠近第一径向凸楞(2)的右端设置有第二径向凸楞(3),所述第一径向凸楞(2)与第二径向凸楞(3)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交捻口(4),所述纱线主体(1)的外部下端靠近第一交捻口(4)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径向凸楞(5),所述第三径向凸楞(5)与纱线主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交捻口(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纱线,包括纱线主体(1)、第一径向凸楞(2)、第二径向凸楞(3)、第一交捻口(4)、第三径向凸楞(5)、彩棉纤维束(6)、金属线(7)、绢丝(8)、防静电丝线(9)、吸附膜(10)、蚕丝线(11)、吸湿孔(12)、棉纤维线(13)、天然丝(14)、纤维环(15)、外保护层(16)、防霉图层(17)、内保护层(18)、第二交捻口(19)和透气网(20),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主体(1)的内部中间设置有金属线(7),所述金属线(7)的左端设置有彩棉纤维束(6),所述彩棉纤维束(6)的右端连接有天然丝(14),所述天然丝(14)的一侧设置有棉纤维线(13),所述棉纤维线(13)与天然丝(14)的连接处设置有纤维环(15),所述棉纤维线(13)的一端通过纤维环(15)连接有蚕丝线(11),所述蚕丝线(11)的一端通过纤维环(15)连接有防静电丝线(9),所述防静电丝线(9)的一端靠近彩棉纤维束(6)的一侧设置有绢丝(8),所述纤维环(15)的内侧设置有透气网(20),所述彩棉纤维束(6)与金属线(7)的连接处设置有吸附膜(10),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培廖洪江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日通纱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