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头旋正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0944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头旋正机构,属于自动化设备领域,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压头自身转动进行校正的压头旋正机构。所述压头旋正机构,包括旋正皮带和随驱动装置运行的压头,所述旋正皮带与压头运动轨迹线相切,在每个压头的周向上设置有切平面,并且当压头运动至与旋正皮带相切时,所述旋正皮带与切平面定向配合以使压头方向一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旋正皮带,同时在压头上设置相应的切平面,这样当压头在运动过程中,可实现旋正皮带对压头的定向配合作用,确保所有压头在经过旋正皮带的定向作用后的方向统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头旋正机构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头旋正机构。
技术介绍
在瓶装产品的自动化生产线上,压头会随着驱动装置而运动,在压头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压头上下往复移动时容易引起压头自身绕着轴线发生一定的角度转动;而压头自身转动后若偏差角度较大后则不利于压头后续与瓶装产品进行配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压头自身转动进行校正的压头旋正机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压头旋正机构,包括旋正皮带和随驱动装置运行的压头,所述旋正皮带与压头运动轨迹线相切,在每个压头的周向上设置有切平面,并且当压头运动至与旋正皮带相切时,所述旋正皮带与切平面定向配合以使压头方向一致。进一步的是:当压头运动至与旋正皮带相切时,所述旋正皮带与切平面为零间隙配合。进一步的是:所述驱动装置为转盘结构,通过驱动装置带动压头随之转动,所述旋正皮带包括直线段的旋正段;所述旋正段与压头的运动轨迹线相切。进一步的是:所述旋正皮带为回转皮带,旋正皮带套设在驱动轮和从动轮上,所述驱动轮由回转驱动机构驱动转动。进一步的是:所述驱动轮、从动轮和回转驱动机构均安装在安装架上。进一步的是:在旋正皮带与压头相切位置处,旋正皮带的运动方向与压头的运动方向相反。进一步的是:所述压头通过伸缩柱安装在驱动装置上,在所述伸缩柱上固定设置有限位件,在限位件上设置有主限位部,在压头上设置有从限位部,并且当旋正皮带与切平面定向配合时,所述主限位部与所述从限位部限位配合。进一步的是:所述主限位部为设置在限位件上并朝向内扣的突起;所述从限位部为设置在压头上的凹槽。进一步的是:在压头上设置有一圈内凹的卡圈,所述从限位部为设置在所述卡圈上侧壁上的凹槽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旋正皮带,同时在压头上设置相应的切平面,这样当压头在运动过程中,可通过旋正皮带与压头周向壁面的接触配合作用驱动压头自身转动,且当压头转动至其切平面与旋正皮带对应配合时,旋正皮带对压头的驱动作用消失,以此可实现旋正皮带对压头的定向作用,确保所有压头在经过旋正皮带的定向作用后的方向统一。另外,通过采用回转皮带结构,可由旋正皮带自身回转作用进一步增强旋正皮带与压头之间的驱动作用效果,进而确保对压头的旋正作用效果。另外,通过设置相应的限位件结构,可在压头旋转到同一方向后,通过限位件对压头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防止压头在之后又转动而导致方向不一致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压头旋正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其中将驱动装置部分隐藏;图3为图2的侧视图;图4为压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为单个压头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旋正皮带1、压头2、切平面3、旋正段4、驱动轮5、从动轮6、回转驱动机构7、安装架8、伸缩柱9、限位件10、驱动装置11、突起12、凹槽13、卡圈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5中所示,本技术中所述的压头旋正机构,其包括旋正皮带1和随驱动装置11运行的压头2,所述旋正皮带1与压头2运动轨迹线相切,在每个压头2的周向上设置有切平面3,并且当压头2运动至与旋正皮带1相切时,所述旋正皮带1与切平面3定向配合以使压头2方向一致。其中,压头2本身为安装在驱动装置11上,并且一般在压头2的工作过程中会升降往复移动,同时压头2自身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生转动。本技术中所述的旋正皮带1,其作用是用于在压头2随驱动装置11的转动过程中与压头2的周向壁面接触,进而可驱动压头2自身发生转动,并且当压头2转动至其切平面3与旋正皮带1对应贴合时,则旋正皮带1对压头2自身转动的驱动作用将消失,此时压头2的方向被定向,以此实现通过旋正皮带1的旋正作用将所有压头2的方向进行定向旋正的目的,确保定向后的压头2在后续工作过程中与产品有效配合。另外,本技术中,切平面3指的是在压头2的周向上形成一相对切向的平面结构,如附图中所示,而旋正皮带1与切平面3定向配合,则是指的当相应的压头2转动至靠近旋正皮带1时,若因压头2自身方向并非为所需方向时,则压头2上相应的圆周壁面将与旋正皮带1接触,进而在压头2进一步随驱动装置11转动的运动过程中,利用旋正皮带1对压头2的摩擦作用力带动压头2自身转动,直到切平面3转动至与旋正皮带1呈向相的贴合或者平行的间隙配合时为止,以此实现旋正皮带1对压头2的旋正定向作用。更具体的,本技术中进一步设置当压头2运动至与旋正皮带1相切时,所述旋正皮带1与切平面3为零间隙配合。即当压头2转动后其切平面3与旋正皮带1贴合时,刚好此时旋正皮带1与切平面3之间为零间隙的面贴合配合关系,这样一方面可避免旋正皮带1与切平面3之间过大的压力作用而引起摩擦作用力较大所导致压头2过渡转动;另一方面也可确保旋正皮带1对压头2的角度定向作用更加精确,避免因旋正皮带1与切平面3之间的间隙过大而导致旋正皮带1对压头2的角度旋正偏差较大。当然,上述旋正皮带1与切平面3为零间隙配合,理论上可在合理范围内设置旋正皮带1与切平面3为较小的间隙配合结构,如其配合间隙在0.1mm-1mm的范围。更具体的,本技术中通常情况下驱动装置11为转盘结构,通过驱动装置11带动压头2随之转动,此时相应的压头2的运动轨迹线为圆形;此时相应的所述旋正皮带1也可设置有一段直线段的旋正段4;通过所述旋正段4与压头2的运动轨迹线相切实现对压头2的旋正作用。更具体的,参照附图中所示,本技术中的旋正皮带1设置为回转皮带,即设置有相应的驱动轮5、从动轮6以及回转驱动机构7等,并且将旋正皮带1套设在驱动轮5和从动轮6上,通过回转驱动机构7驱动驱动轮5转动,进而带动回转皮带转动;相应的,回转皮带在其回转的轨迹上应当与压头2的运动轨迹相切。如附图3中所示,其将驱动轮5与从动轮6之间的一侧的皮带设置作为旋正段4,并且将该段旋正段4与压头2的运动轨迹相切。当然,上述设置有驱动轮5以及回转驱动机构7的情况下,通过驱动旋正皮带1转动后,可通过旋正皮带1自身的转动作用增强旋正皮带1与压头2之间的驱动作用效果,进而确保对压头2的旋正作用。更优选的,在旋正皮带1与压头2相切位置处,旋正皮带1的运动方向与压头2的运动方向相反;即在压头2与旋正皮带1相切位置处,通过反向相对运动,以增强旋正皮带1对压头2的旋正作用效果。更进一步的,本技术中进一步设置有安装架8,可将驱动轮5、从动轮6和回转驱动机构7等均安装在安装架8上,以便于对旋正皮带1、驱动轮5、从动轮6和回转驱动机构7等整体的安装和位置调节等。另外,不失一般性,参照附图中所示,通常情况下压头2为通过伸缩柱9安装在驱动装置11上。为了确保在通过旋正皮带1时将压头2的方向旋正后能有效地对压头2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防止其进一步随意转动。本技术中在所述伸缩柱9上固定设置有限位件10,在限位件10上设置有主限位部,在压头2上设置有从限位部,并且当旋正皮带1与切平面3定向配合时,所述主限位部与所述从限位部限位配合以对压头2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其中,限位件10指的是主限位部与从限位部的限位配合关系具有一定的弹性缓冲作用;一般的可设置限位件10具有一定的弹性;例如参照附图4中所示,所述的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压头旋正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旋正皮带(1)和随驱动装置(11)运行的压头(2),所述旋正皮带(1)与压头(2)运动轨迹线相切,在每个压头(2)的周向上设置有切平面(3),并且当压头(2)运动至与旋正皮带(1)相切时,所述旋正皮带(1)与切平面(3)定向配合以使压头(2)方向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1.压头旋正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旋正皮带(1)和随驱动装置(11)运行的压头(2),所述旋正皮带(1)与压头(2)运动轨迹线相切,在每个压头(2)的周向上设置有切平面(3),并且当压头(2)运动至与旋正皮带(1)相切时,所述旋正皮带(1)与切平面(3)定向配合以使压头(2)方向一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头旋正机构,其特征在于:当压头(2)运动至与旋正皮带(1)相切时,所述旋正皮带(1)与切平面(3)为零间隙配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头旋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11)为转盘结构,通过驱动装置(11)带动压头(2)随之转动,所述旋正皮带(1)包括直线段的旋正段(4);所述旋正段(4)与压头(2)的运动轨迹线相切。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头旋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正皮带(1)为回转皮带,旋正皮带(1)套设在驱动轮(5)和从动轮(6)上,所述驱动轮(5)由回转驱动机构(7)驱动转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头旋正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飞万维根王素榕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泓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