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腔道给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9639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腔道给药器,包括外管、充气管、气囊、第一条形滑轨、第一移动轮、一对条形板、一对第二条形滑轨、一对第二移动轮、充气泵以及矩形箱体,所述外管右侧壁面开设有第一圆形通孔,所述外管上壁面且靠近左端开设有矩形通孔,所述气囊安置于充气管一端面上,所述充气管与气囊通过第一圆形通孔插入在外管内,所述外管内上壁面且靠近矩形通孔边缘处开设有条形凹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便于给予腔道进行合理的敷药,便于腔道伤口进行合理的质量,通过气囊,将药物敷在伤口处,便于大量的药物能够质量伤口,不会进入腔道后导致药物洒出。

A cavity medicine feed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avity channel dispenser, which comprises an outer tube, an inflatable tube, an air bag, a first slide rail, a first moving wheel, a pair of strip plates, a pair of second slide rails, a pair of second moving wheels, an inflatable pump and a rectangular box. The right side wall of the outer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ircular through hole, and the upper wall of the outer tube is close to each other. A rectangular through-hole is arranged at the left end, and the air bag is arranged on one end surface of the air-filled tube. The air-filled tube and the air bag are inserted into the outer tube through the first round through-hole. A strip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wall of the outer tube and near the edge of the rectangular through-hole.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that it is convenient to apply medicine reasonably to the cavity channel and convenient to use medicine. Reasonable quality of the wound in the cavity, through the balloon, the drug will be applied to the wound, so that a large number of drugs can be used to quality the wound, will not lead to drug spills after entering the cav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腔道给药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腔道上药,特别是一种腔道给药器。
技术介绍
腔道受伤时,需要及时救治,同时在腔道医治时,多时将受伤部位进行敷药,便于伤损处得到合理的治疗,便于伤口愈合,或者进行后续治疗,传统的腔道上药时,多时采用将药物涂抹在医用器械上,但是在进入腔道时,由于与腔道黏膜的剐蹭药物洒出,导致药物无法大量涂抹在伤口处,阻碍伤口敷药,病人得不到合理的救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腔道给药器。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腔道给药器,包括外管、充气管、气囊、第一条形滑轨、第一移动轮、一对条形板、一对第二条形滑轨、一对第二移动轮、充气泵以及矩形箱体,所述外管右侧壁面开设有第一圆形通孔,所述外管上壁面且靠近左端开设有矩形通孔,所述气囊安置于充气管一端,所述充气管与气囊通过第一圆形通孔插入在外管内,所述外管内上壁面且靠近矩形通孔边缘处开设有条形凹槽,所述第一条形滑轨安置于条形凹槽内部,所述第一移动轮安置于第一条形滑轨上,所述第一移动轮左侧壁面固定有遮挡板,所述一对条形板安置于气囊左右两侧,所述一对第二条形滑轨分别嵌装于一对条形板上,所述一对第二移动轮安置于一对第二条形滑轨上,所述一对第二移动轮侧壁面共同固定有弧形板,所述充气泵安置于矩形箱体内部,所述矩形箱体前壁面卡设有取物口,所述充气泵与充气管之间连接有气管,所述外管上设有支撑机构,所述矩形箱体内设有存放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其包括:四个条形滑槽、四个滑块、一对支柱以及一对圆环;所述四个条形滑槽分别安置于外管上下壁面,且位置相对应,所述四个滑块分别安置于四个条形滑槽上,所述一对支柱分别安置于位置相对应的滑块上,所述一对圆环安置于充气管两侧壁面,且套装在所对应的支柱上;所述存放机构,其包括:矩形板、若干个滚轮以及一对承载板;所述一对承载板安置于矩形箱体内部且位于充气泵上方,所述若干个滚轮分别安置于一对承载板上,所述矩形板下壁面开设有条形豁槽,所述矩形板下壁面的条形豁槽与若干个滚轮相搭接。所述矩形箱体前壁面铰链连接有与取物口相匹配的挡门,所述挡门上固定有把手。所述所述第一移动轮右侧壁面固定第一顶杆,所述第一顶杆一端面安装有第一折形把手。所述一对第二移动轮右侧壁面固定有门型架,所述门型架横梁上固定有第二顶杆,所述第二顶杆一端面安装有第二折形把手。所述充气管上固定有一对第三折形把手,所述弧形板上开设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内嵌装有透明玻璃。所述外管上固定有一对第四折形把手。所述矩形板前壁面固定有支板,所述支板前壁面固定有第二弧形把手。所述四个条形滑槽内均安装有限位块,所述四个滑块前后壁面均固定有胶垫。所述矩形箱体下壁面四角处均固定有垫板。所述气管上套装有单向阀。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腔道给药器,便于给予腔道进行合理的敷药,便于腔道伤口进行合理的质量,通过气囊,将药物敷在伤口处,便于大量的药物能够质量伤口,不会进入腔道后导致药物洒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腔道给药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腔道给药器的气囊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腔道给药器的外管侧视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腔道给药器的矩形箱体主视图;图中,1-外管;2-充气管;3-气囊;4-第一条形滑轨;5-第一移动轮;6-条形板;7-第二条形滑轨;8-第二移动轮;9-充气泵;10-矩形箱体;11-遮挡板;12-弧形板;13-气管;14-挡门;15-第一顶杆;16-第一折形把手;17-门型架;18-第二顶杆;19-第二折形把手;20-第三折形把手;21-第四折形把手;22-把手;23-条形滑槽;24-滑块;25-支柱;26-圆环;27-矩形板;28-滚轮;29-承载板;30-支板;31-限位块;32-胶垫;33-垫板;34-单向阀;35-第二弧形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4所示,一种腔道给药器,包括外管1、充气管2、气囊3、第一条形滑轨4、第一移动轮5、一对条形板6、一对第二条形滑轨7、一对第二移动轮8、充气泵9以及矩形箱体10,所述外管1右侧壁面开设有第一圆形通孔,所述外管1上壁面且靠近左端开设有矩形通孔,所述气囊3安置于充气管2一端,所述充气管2与气囊3通过第一圆形通孔插入在外管1内,所述外管1内上壁面且靠近矩形通孔边缘处开设有条形凹槽,所述第一条形滑轨4安置于条形凹槽内部,所述第一移动轮5安置于第一条形滑轨4上,所述第一移动轮5左侧壁面固定有遮挡板11,所述一对条形板6安置于气囊3左右两侧,所述一对第二条形滑轨7分别嵌装于一对条形板6上,所述一对第二移动轮8安置于一对第二条形滑轨7上,所述一对第二移动轮8侧壁面共同固定有弧形板12,所述充气泵9安置于矩形箱体10内部,所述矩形箱体10前壁面卡设有取物口,所述充气泵9与充气管2之间连接有气管13,所述外管1上设有支撑机构,所述矩形箱体10内设有存放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其包括:四个条形滑槽23、四个滑块24、一对支柱25以及一对圆环26;所述四个条形滑槽23分别安置于外管1上下壁面,且位置相对应,所述四个滑块24分别安置于四个条形滑槽23上,所述一对支柱25分别安置于位置相对应的滑块24上,所述一对圆环26安置于充气管2两侧壁面,且套装在所对应的支柱25上;所述存放机构,其包括:矩形板27、若干个滚轮28以及一对承载板29;所述一对承载板29安置于矩形箱体10内部且位于充气泵9上方,所述若干个滚轮28分别安置于一对承载板29上,所述矩形板27下壁面开设有条形豁槽,所述矩形板27下壁面的条形豁槽与若干个滚轮28相搭接;所述矩形箱体10前壁面铰链连接有与取物口相匹配的挡门14,所述挡门14上固定有把手22;所述所述第一移动轮5右侧壁面固定第一顶杆15,所述第一顶杆15一端面安装有第一折形把手16;所述一对第二移动轮8右侧壁面固定有门型架17,所述门型架17横梁上固定有第二顶杆18,所述第二顶杆18一端面安装有第二折形把手19;所述充气管2上固定有一对第三折形把手20,所述弧形板12上开设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内嵌装有透明玻璃;所述外管1上固定有一对第四折形把手21;所述矩形板27前壁面固定有支板30,所述支板30前壁面固定有第二弧形把手35;所述四个条形滑槽23内均安装有限位块31,所述四个滑块24前后壁面均固定有胶垫32;所述矩形箱体10下壁面四角处均固定有垫板33;所述气管13上套装有单向阀34。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包括外管1、充气管2、气囊3、第一条形滑轨4、第一移动轮5、一对条形板6、一对第二条形滑轨7、一对第二移动轮8、充气泵9以及矩形箱体10,所述外管1右侧壁面开设有第一圆形通孔,所述外管1上壁面且靠近左端开设有矩形通孔,所述气囊3安置于充气管2一端,所述充气管2与气囊3通过第一圆形通孔插入在外管1内,所述外管1内上壁面且靠近矩形通孔边缘处开设有条形凹槽,所述第一条形滑轨4安置于条形凹槽内部,所述第一移动轮5安置于第一条形滑轨4上,所述第一移动轮5左侧壁面固定有遮挡板11,所述一对条形板6安置于气囊3左右两侧,所述一对第二条形滑轨7分别嵌装于一对条形板6上,所述一对第二移动轮8安置于一对第二条形滑轨7上,所述一对第二移动轮8侧壁面共同固定有弧形板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腔道给药器,包括外管(1)、充气管(2)、气囊(3)、第一条形滑轨(4)、第一移动轮(5)、一对条形板(6)、一对第二条形滑轨(7)、一对第二移动轮(8)、充气泵(9)以及矩形箱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右侧壁面开设有第一圆形通孔,所述外管(1)上壁面且靠近左端开设有矩形通孔,所述气囊(3)安置于充气管(2)一端,所述充气管(2)与气囊(3)通过第一圆形通孔插入在外管(1)内,所述外管(1)内上壁面且靠近矩形通孔边缘处开设有条形凹槽,所述第一条形滑轨(4)安置于条形凹槽内部,所述第一移动轮(5)安置于第一条形滑轨(4)上,所述第一移动轮(5)左侧壁面固定有遮挡板(11),所述一对条形板(6)安置于气囊(3)左右两侧,所述一对第二条形滑轨(7)分别嵌装于一对条形板(6)上,所述一对第二移动轮(8)安置于一对第二条形滑轨(7)上,所述一对第二移动轮(8)侧壁面共同固定有弧形板(12),所述充气泵(9)安置于矩形箱体(10)内部,所述矩形箱体(10)前壁面卡设有取物口,所述充气泵(9)与充气管(2)之间连接有气管(13),所述外管(1)上设有支撑机构,所述矩形箱体(10)内设有存放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其包括:四个条形滑槽(23)、四个滑块(24)、一对支柱(25)以及一对圆环(26);所述四个条形滑槽(23)分别安置于外管(1)上下壁面,且位置相对应,所述四个滑块(24)分别安置于四个条形滑槽(23)上,所述一对支柱(25)分别安置于位置相对应的滑块(24)上,所述一对圆环(26)安置于充气管(2)两侧壁面,且套装在所对应的支柱(25)上;所述存放机构,其包括:矩形板(27)、若干个滚轮(28)以及一对承载板(29);所述一对承载板(29)安置于矩形箱体(10)内部且位于充气泵(9)上方,所述若干个滚轮(28)分别安置于一对承载板(29)上,所述矩形板(27)下壁面开设有条形豁槽,所述矩形板(27)下壁面的条形豁槽与若干个滚轮(28)相搭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腔道给药器,包括外管(1)、充气管(2)、气囊(3)、第一条形滑轨(4)、第一移动轮(5)、一对条形板(6)、一对第二条形滑轨(7)、一对第二移动轮(8)、充气泵(9)以及矩形箱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右侧壁面开设有第一圆形通孔,所述外管(1)上壁面且靠近左端开设有矩形通孔,所述气囊(3)安置于充气管(2)一端,所述充气管(2)与气囊(3)通过第一圆形通孔插入在外管(1)内,所述外管(1)内上壁面且靠近矩形通孔边缘处开设有条形凹槽,所述第一条形滑轨(4)安置于条形凹槽内部,所述第一移动轮(5)安置于第一条形滑轨(4)上,所述第一移动轮(5)左侧壁面固定有遮挡板(11),所述一对条形板(6)安置于气囊(3)左右两侧,所述一对第二条形滑轨(7)分别嵌装于一对条形板(6)上,所述一对第二移动轮(8)安置于一对第二条形滑轨(7)上,所述一对第二移动轮(8)侧壁面共同固定有弧形板(12),所述充气泵(9)安置于矩形箱体(10)内部,所述矩形箱体(10)前壁面卡设有取物口,所述充气泵(9)与充气管(2)之间连接有气管(13),所述外管(1)上设有支撑机构,所述矩形箱体(10)内设有存放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其包括:四个条形滑槽(23)、四个滑块(24)、一对支柱(25)以及一对圆环(26);所述四个条形滑槽(23)分别安置于外管(1)上下壁面,且位置相对应,所述四个滑块(24)分别安置于四个条形滑槽(23)上,所述一对支柱(25)分别安置于位置相对应的滑块(24)上,所述一对圆环(26)安置于充气管(2)两侧壁面,且套装在所对应的支柱(25)上;所述存放机构,其包括:矩形板(27)、若干个滚轮(28)以及一对承载板(29);所述一对承载板(29)安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刘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普利斯微创介入医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