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的内瘘专用止血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9458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2 2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的内瘘专用止血带,包括止血带本体,在止血带本体上位于病人手臂穿刺点位置处设有带有单向阀的加压气囊,加压气囊连接有压力表,单向阀连接有向加压气囊进行加压的加压装置,且加压气囊位于止血带本体远离患者皮肤一侧面,止血带本体上位于病人手臂穿刺点位置处还可拆卸连接有软质垫层,软质垫层上设有供止血棉球塞入并固定的放置孔,加压气囊连接有位于止血带本体外的放气气囊,且两者间通过调节阀连通,放气气囊上还旋设有第一密封盖,放气气囊内部空间不大于加压气囊内部空间的1/8,其具有能够满足对患者提供定量压力且调整压力稳定方便的特点。

A portable tourniquet for internal fistula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ortable special tourniquet for internal fistula, which comprises a tourniquet body. On the tourniquet body, a pressurized air bag with a one-way valve is arranged at the puncture point of the patient's arm. The pressurized air bag is connected with a pressure gauge, and the one-way valve is connected with a pressurized device for pressurizing the directional pressure air bag, and the pressurized air bag is located at the puncture point of the patient's arm. The tourniquet body is far from the side of the patient's skin. The tourniquet body is located at the puncture point of the patient's arm. The soft cushion can also be disassembled and connected with a soft cushion layer. The soft cushion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placement hole for the hemostatic cotton ball to plug in and fix. The pressurized airbag is connected with an airbag located outside the tourniquet body, and the two are connected by a regulating valve. The first sealing cap is also rotated on the exhaust airbag. The internal space of the exhaust airbag is not more than one-eighth of the internal space of the pressurized airbag.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viding quantitative pressure for patients and adjusting pressure stably and convenient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的内瘘专用止血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便携式的内瘘专用止血带。
技术介绍
血液透析至今仍是尿毒症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法之一,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最主要的通路,可以说是血透患者们的“生命线”。人体可以用做内瘘的血管极其有限,而尿毒症患者由于血管本身的病变及长期医疗过程中抽血、静脉输液等的影响,血管条件大多较差。因此,如何使用和正确护理内瘘、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保证透析的顺利进行、提高透析治疗,就变得尤为重要。公告号为CN206548570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动静脉内瘘穿刺处压迫止血带,包括用于环绕病人手臂从而实现捆扎式固定操作的固定带,在所述固定带上的位于病人手臂穿刺点位置处设置可充放气的压迫气囊;在压迫气囊与病人皮肤之间处还夹设有一层软质垫层,所述软质垫层上贯穿设置供无菌棉球塞入及固定的安置孔,病人手臂穿刺点位置位于该安置孔的孔型范围内。本技术具备操作便捷、可重复使用、使用成本低以及无菌压迫止血的优点,且能够对内瘘血管的穿刺处实现稳定而可靠的压迫止血功能。但是由于患者在止血过程中需要每隔半小时调整止血带的松紧度(松紧度逐渐减小),一般为8-10次,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对压力气囊进行放气实现压力的减少的过程中,不能进行定量控制每次排气量,从而压力量不好控制,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的内瘘专用止血带,其具有能够满足对患者提供定量压力且调整压力稳定方便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的内瘘专用止血带,包括止血带本体,所述止血带本体一端安装有粘扣、另一端反面安装有贴扣,在所述止血带本体上位于病人手臂穿刺点位置处设有带有单向阀的加压气囊,所述加压气囊连接有压力表,所述单向阀连接有向所述加压气囊进行加压的加压装置,且所述加压气囊位于所述止血带本体远离患者皮肤一侧面,所述止血带本体上位于病人手臂穿刺点位置处还可拆卸连接有软质垫层,所述软质垫层上设有供止血棉球塞入并固定的放置孔,所述软质垫层设于所述止血带本体贴靠患者皮肤一侧表面,所述加压气囊连接有位于所述止血带本体外的放气气囊,且两者间通过调节阀连通,所述放气气囊上还旋设有第一密封盖,在同等压强下,所述放气气囊内部空间不大于所述加压气囊内部空间的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止血带本体通过贴扣和粘扣固定在患者需要止血的上肢上,并将软质垫层上的止血棉球对准患者穿刺点,在充气前,通过调节阀关闭放气气囊与加压气囊之间的连通,通过加压装置对加压气囊进行充气,在止血带本体的限制下,加压气囊向环形内侧膨胀产生压力,对患者穿刺区域形成压迫力,通过压力表实时了解压力状态,并加压到需要压力值,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单向阀的设置可以保障气体不会外泄,保证了加压气囊充气后具有恒定的压力,在压迫一段时间后,需要减少对穿刺点的压迫力,先将放气气囊中的气体排空,通过第一密封盖将放气气囊密封,打开调节阀,放气气囊与加压气囊连通,加压气囊中的部分气体进入放气气囊中,两者内部压强保持一致,关闭调节阀,放气气囊与加压气囊之间断开连接,打开第一密封盖并将放气气囊中气体排空并关闭第一密封盖,此时加压气囊对穿刺点的压迫力减少,一段时间后重复上述步骤,每次加压气囊内的气压均会出现减少,且减少的量为一定,能够很好地降低实现分批定量进行一次减压止血的效果,从而提高止血的同时保护内瘘的使用寿命,且由于软质垫层的可拆卸连接,每次使用完毕后通过更换软质垫层实现止血带本体的反复使用。进一步地,所述加压装置包括充气气囊,所述充气气囊通过所述单向阀与所述加压气囊连接,所述充气气囊上开设有进气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加压气囊进行充气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挤压充气气囊,并使用手心遮挡进气孔,将充气气囊中的气体挤压进入加压气囊中,每次挤压完毕后,松开对进气孔的遮挡,空气进入充气气囊中,充气气囊中再次充满气体,反复挤压实现对加压气囊的充气,整个充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不占空间。进一步地,所述加压气囊与所述放气气囊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连接管一端穿过所述止血带本体表面与所述放气气囊连接,所述调节阀设于所述连接管上,且位于所述止血带本体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压气囊与放气气囊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且连接管一端穿出止血带本体外,放气气囊与调节阀均设于止血带本体远离患者皮肤一侧外部,方便操作放气气囊和调节阀的操作。进一步地,所述充气气囊滑移连接有用于遮盖所述进气孔的锥形第二密封盖,且所述第二密封盖位于所述充气气囊内,且伸出所述充气气囊一端直径小于伸入所述充气气囊一端,且伸入所述充气气囊一端直径大于所述进气孔直径,所述第二密封盖伸出所述充气气囊一端连接有直径大于所述进气孔的限位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充气气囊中设置滑移连接的第二密封盖,且由于伸入一端大于伸出一端,当挤压充气气囊时,受挤压力作用,第二密封盖朝向充气气囊外部方向移动,并将进气孔封堵,医护人员的挤压工作更加地简单进行操作,当充气气囊内的空气被挤压完毕后,松开对充气气囊的挤压力,轻微触碰第二密封盖将第二密封盖向充气气囊内部移动,空气进入充气气囊中。进一步地,所述止血带本体为中空结构,内部嵌设有防水层,并形成用于放置碎冰的放置腔,所述止血带本体外壁开设有与所述放置腔连通的加入口,所述加入口上设有第三密封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患者穿刺点进行止血时,可以预先在放置腔内放入碎冰,并通过放置腔内的碎冰,使得在止血带本体固定在患者上肢的情况下,碎冰的温度能够对穿刺点区域进行一定地冷敷效果,使得整个止血带的功能更加地完善,也有利于患者的止血。进一步地,所述止血带本体远离患者皮肤一侧沿其长度方向滑移连接有卡勾,所述放气气囊外壁设有与所述卡勾配合的卡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勾与卡环的配合设置,可以将放气气囊固定在止血带本体上,且由于卡勾能够沿止血带本体长度方向滑移,从而可以根据放气气囊的实际位置调整卡勾的位置以方便医护人员对放气气囊的固定。进一步地,所述软质垫层贴合所述止血带本体一侧面设有魔术贴,所述软质垫层通过所述魔术贴与所述止血带本体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软质垫层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单独进行更换,提高止血带本体的使用寿命,节约成本。进一步地,所述止血带本体靠近患者皮肤一侧面设有放置层,所述放置层内放置有消肿膏药,所述消肿膏药按重量比由山韭菜5-10份、血竭8-10份、儿茶8-10份、乳香8-10份、没药3-5份、延胡索10-12份、赤小豆25-27份、川椒4-5份、麝香1-2份、地龙20-25份、冰片2-3份、马鞭草2-3份组成,所述放置层接触患者皮肤一面开设有多个透气孔。进一步地,所述止血带本体由按照重量份数计的以下原料制成:聚氯乙烯树脂120-150份、氯化聚氯乙烯120-150份、多聚卤代磷酸酯阻燃剂15-20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8-10份、石墨烯12-15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7-8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3份、硅油3-5份。一种便携式的内瘘专用止血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按照配方量取聚氯乙烯树脂、氯化聚氯乙烯加入多向运动混合机中混合5-10min,加入2.5倍体积的90%乙醇,磁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的内瘘专用止血带,包括止血带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带本体(1)一端安装有粘扣(11)、另一端反面安装有贴扣(12),在所述止血带本体(1)上位于病人手臂穿刺点位置处设有带有单向阀(21)的加压气囊(2),所述加压气囊(2)连接有压力表(22),所述单向阀(21)连接有向所述加压气囊(2)进行加压的加压装置,且所述加压气囊(2)位于所述止血带本体(1)远离患者皮肤一侧面,所述止血带本体(1)上位于病人手臂穿刺点位置处还可拆卸连接有软质垫层(4),所述软质垫层(4)上设有供止血棉球(42)塞入并固定的放置孔(41),所述软质垫层(4)设于所述止血带本体(1)贴靠患者皮肤一侧表面,所述加压气囊(2)连接有位于所述止血带本体(1)外的放气气囊(5),且两者间通过调节阀(51)连通,所述放气气囊(5)上还旋设有第一密封盖(52),在同等压强下,所述放气气囊(5)内部空间不大于所述加压气囊(2)内部空间的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的内瘘专用止血带,包括止血带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带本体(1)一端安装有粘扣(11)、另一端反面安装有贴扣(12),在所述止血带本体(1)上位于病人手臂穿刺点位置处设有带有单向阀(21)的加压气囊(2),所述加压气囊(2)连接有压力表(22),所述单向阀(21)连接有向所述加压气囊(2)进行加压的加压装置,且所述加压气囊(2)位于所述止血带本体(1)远离患者皮肤一侧面,所述止血带本体(1)上位于病人手臂穿刺点位置处还可拆卸连接有软质垫层(4),所述软质垫层(4)上设有供止血棉球(42)塞入并固定的放置孔(41),所述软质垫层(4)设于所述止血带本体(1)贴靠患者皮肤一侧表面,所述加压气囊(2)连接有位于所述止血带本体(1)外的放气气囊(5),且两者间通过调节阀(51)连通,所述放气气囊(5)上还旋设有第一密封盖(52),在同等压强下,所述放气气囊(5)内部空间不大于所述加压气囊(2)内部空间的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的内瘘专用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装置包括充气气囊(3),所述充气气囊(3)通过所述单向阀(21)与所述加压气囊(2)连接,所述充气气囊(3)上开设有进气孔(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的内瘘专用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气囊(2)与所述放气气囊(5)之间通过连接管(53)连通,所述连接管(53)一端穿过所述止血带本体(1)表面与所述放气气囊(5)连接,所述调节阀(51)设于所述连接管(53)上,且位于所述止血带本体(1)外。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的内瘘专用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气囊(3)滑移连接有用于遮盖所述进气孔(31)的锥形第二密封盖(32),且所述第二密封盖(32)位于所述充气气囊(3)内,且伸出所述充气气囊(3)一端直径小于伸入所述充气气囊(3)一端,且伸入所述充气气囊(3)一端直径大于所述进气孔(31)直径,所述第二密封盖(32)伸出所述充气气囊(3)一端连接有直径大于所述进气孔(31)的限位板(3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的内瘘专用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带本体(1)为中空结构,内部嵌设有防水层,并形成用于放置碎冰的放置腔(13),所述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艳周晓艳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中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