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栖动物采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9380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2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底栖动物采集器,包括直筒状的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一端朝外作为底栖动物样品的收集口,另一端依次连接有若干个用于样品逐级分离的网袋,所述网袋为由围成圆筒状的侧网以及连接在侧网底部的底网形成的顶部开放的袋状结构,各网袋之间通过拉链形成可拆卸连接;所述矩形框架的外侧底部设有金属铲舍,所述金属铲舍的表面镀有防腐蚀涂层;所述矩形框架的顶端设有一手持杆,所述手持杆包括固定连接在于矩形框架顶端的固定杆以及套设于固定杆外部的伸缩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和更换底网孔径不同的尼龙网袋,既能采集样品,又能按照大小对样品进行淘洗和逐级分离,大大降低了人工筛选的工作量。

A benthic animal collec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enthic animal collector, which comprises a straight cylindrical rectangular frame. One end of the rectangular frame is outward as a collection port for benthic animal samples, and the other end is sequentially connected with several mesh bags for gradual separation of samples. The mesh bag is a side net enclosed in a cylindrical shape and connec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ide net. The bottom net of the rectangular frame has an open bag structure at the top, and the net bags are connected by zippers to form a detachable connection; the outer bottom of the rectangular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metal shovel house, and the surface of the metal shovel house is coated with anti-corrosion coating; the top of the rectangular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hand-held rod, which includes a fixed connection to the rectangle. A fixing rod at the top of the frame and a telescopic rod sleeved outside the fixing rod. The utility model can select and replace nylon mesh bags with different bottom mesh apertures according to needs, and can not only collect samples, but also wash and separate samples step by step according to size, thus greatly reducing the workload of manual scree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栖动物采集器
本技术涉及水生生物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底栖动物采集器。
技术介绍
底栖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类群,一直为生态学研究者关注。众多研究表明,底栖动物在湖泊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底栖动物可以加速水底碎屑的分解,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因底栖动物长期生活于水体底部,水体发生的变化,都直接影响它们的生长、繁殖和存活,因此,底栖动物能够确切地反应水体的质量状况,成为理想的天然检测者。随着小型底栖动物对气候异常和人为扰动相应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底栖桡足类,研究者发现其对环境的胁迫敏感性,近年来,小型底栖动物作为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的理想指示类群,常用来监测海洋环境健康状况。另外,小型底栖动物个体微小、生长繁殖快、生命周期短和野外取样简单,特别适于在实验室和现场用来检测人类扰动对水域生态系统影响的污染评价。小型底栖动物样品从泥样中的淘洗分离是展开小型底栖动物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也是海洋湖泊等底栖生态研究的重要内容。在野外监测工作中,底栖动物通常用索伯网采集,然后装入标本瓶或标本袋带回实验室分拣。把样品从索伯网装入标本瓶存在弄丢部分样品的缺陷,增大了实验误差,而且此方法效率较低。技术专利CN205378711U公开了一种采集淡水大型底栖动物的矩口拖网,包括直筒状的矩形框架以及网袋,所述矩形框架的外侧底部设置有铲舌,所述网袋的开口对接于所述矩形框架的内侧开口;所述矩形框架的外侧两个横向侧边对称设置有一对把手。该专利适用于各种软、硬质底质以及有丰富水生植被分布的生境中大型底栖动物样品的采集;能够有效捕获蚌等大型个体和虾等活动范围较大的样本。但是,该技术的矩口拖网仅适用于大型底栖动物的采集,对于较小的底栖动物不方便采集,且在采集过程中无法按照样品大小进行逐级分离,从而加重了后期样品筛选的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底栖动物采集器,该装置操作方便,既能采集样品,又能进行淘洗分离,能够降低实验误差,提高监测效率,很好的适应现今繁重的监测任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底栖动物采集器,包括直筒状的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一端朝外作为底栖动物样品的收集口,另一端依次连接有若干个用于样品逐级分离的网袋,所述网袋为由围成圆筒状的侧网以及连接在侧网底部的底网形成的顶部开放的袋状结构,各网袋之间通过拉链形成可拆卸连接;所述矩形框架的外侧底部设有金属铲舍,所述金属铲舍的表面镀有防腐蚀涂层;所述矩形框架的顶端设有一手持杆,所述手持杆包括固定连接在于矩形框架顶端的固定杆以及套设于固定杆外部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上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中旋紧有用于调节手持杆的高度的螺栓。优选的,所述矩形框架通过拉链与网袋形成可拆卸连接。进一步,所述侧网的网孔仅允许水流通过,所述底网的网孔孔径依次减小。进一步,所述网袋为2-4个。优选的,所述网袋为3个。优选的,所述网袋为尼龙网袋。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的中上段包覆有防滑橡胶套。优选的,所述矩形框架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把手。与现有技术先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的底栖动物采集器,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和更换底网孔径不同的尼龙网袋,既能采集样品,又能按照大小对样品进行淘洗和逐级分离,大大降低了人工筛选的工作量,还避免了样品收集转运过程中造成的样品丢失,降低了实验误差,提高了监测效率,很好的适应现今繁重的监测任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矩形框架;2、侧网;3、底网;4、拉链;5、金属铲舍;6、固定杆;7、伸缩杆;8、螺栓;9、防滑橡胶套;10、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底栖动物采集器,包括直筒状的矩形框架1,所述矩形框架1的一端朝外作为底栖动物样品的收集口,另一端依次连接有3个用于样品逐级分离的网袋,所述网袋的头尾之间通过拉链4进行连接。所述网袋为由围成圆筒状的侧网2以及连接在侧网2底部的底网3形成的顶部开放的袋状结构,为了使全部网袋都可以拆卸更换,所述矩形框架1也通过拉链4与网袋的开口处进行可拆卸连接。所述拉链4为尼龙拉链或树脂拉链,以防长期使用受到河水、湖水或者海水的侵蚀。拉链4的设计不仅方便将网袋拆卸进行样品收集,还能够根据需要随意选择和更换不同筛孔的尼龙网袋。所述网袋为尼龙网袋,所述拉链4即位于底网3的周围。所述侧网2的网孔孔径极小,仅允许水流通过,从而防止样品中个体较小的底栖动物从网袋侧面逃逸或漏出。所述底网3的网孔孔径依次减小,沿矩形框架1的一端连接的网袋为起始,其底网3的网孔孔径分别为900μm、500μm、30μm,从而用于分离获得3种不同大小的小型底栖动物样品。所述矩形框架1的外侧(前端)底部设有金属铲舍5,其硬度可使采集工作更加容易进行。所述金属铲舍5的开刃处为平滑的钝面,以防其过于锋利而对样品中的底栖动物躯体形成破坏。所述金属铲舍5的表面镀有防腐蚀涂层,以防长期使用长期使用受到河水、湖水或者海水的侵蚀。所述矩形框架1的顶端设有一手持杆,所述手持杆包括固定连接在于矩形框架1顶端的固定杆6以及套设于固定杆6外部的伸缩杆7,所述伸缩杆7上设有限位孔(图中已省略),通过将螺栓8插入限位孔中并旋紧调节手持杆的高度。所述伸缩杆7的中上段包覆有防滑橡胶套9,所述防滑橡胶套9的表面可设有颗粒状入土或者凸凹不平的花纹,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摩擦力以及手握舒适度。所述矩形框架1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把手10,以便取样后将网袋整体提起搬移。本技术在使用时,根据样品分离的级别选择网袋的个数,根据目标取样群体的个体大小确定所使用的网袋的底网3孔径,然后将网袋按照底网3孔径由大至小依次连接在矩形框架1的后端;根据个人差异调整手持杆的高度后即可进行采样,采样时,样品中的流水从网袋的侧网2和底网3流出从而减轻装置整体重量,样品中的底栖动物由于其形体大小不同分别被各处网袋截留,而小于最后端的网袋的底网3网孔的样品则直接漏出;待采集足够多的样品后,操作者可选择用清澈的海水从矩形框架1的收集口处倒入对样品进行冲洗(也可不进行冲洗),现场或者带回实验室后,拉开拉链4将各级的网袋分别卸下,分别收集不同网袋内的底栖动物样品进行分装。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网袋为2个,沿矩形框架1的一端连接的网袋为起始,其底网3的网孔孔径分别为500μm、200μm,从而用于分离获得两种不同大小的小型底栖动物样品。实施例3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网袋为4个,沿矩形框架1的一端连接的网袋为起始,其底网3的网孔孔径分别为900μm、600μm、100μm、10μm,从而用于分离获得4种不同大小的小型底栖动物样品。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技术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栖动物采集器,包括直筒状的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一端朝外作为底栖动物样品的收集口,其特征在于:另一端依次连接有若干个用于样品逐级分离的网袋,所述网袋为由围成圆筒状的侧网以及连接在侧网底部的底网形成的顶部开放的袋状结构,各网袋之间通过拉链形成可拆卸连接;所述矩形框架的外侧底部设有金属铲舍,所述金属铲舍的表面镀有防腐蚀涂层;所述矩形框架的顶端设有一手持杆,所述手持杆包括固定连接在于矩形框架顶端的固定杆以及套设于固定杆外部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上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中旋紧有用于调节手持杆的高度的螺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栖动物采集器,包括直筒状的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一端朝外作为底栖动物样品的收集口,其特征在于:另一端依次连接有若干个用于样品逐级分离的网袋,所述网袋为由围成圆筒状的侧网以及连接在侧网底部的底网形成的顶部开放的袋状结构,各网袋之间通过拉链形成可拆卸连接;所述矩形框架的外侧底部设有金属铲舍,所述金属铲舍的表面镀有防腐蚀涂层;所述矩形框架的顶端设有一手持杆,所述手持杆包括固定连接在于矩形框架顶端的固定杆以及套设于固定杆外部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上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中旋紧有用于调节手持杆的高度的螺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栖动物采集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一霆温若冰刘欣禹冷宇徐兆东王振钟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