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耕、施肥、覆膜、运土压膜、穴播一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9253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2 2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旋耕、施肥、覆膜、运土压膜、穴播一体机。其包括主架、旋耕机构、施肥机构、覆膜机构、运土压膜机构和播种机构;旋耕机构、施肥机构、覆膜机构、运土压膜机构和播种机构均在主架上;旋耕机构、施肥机构、覆膜机构和播种机构依次设置;运土压膜机构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导土筒和输送带;第一转轴在旋耕机构一侧;第二转轴在覆膜机构上方;输送带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输送带上有多块运土挡板;导土筒播种机构的一侧,且在第二转轴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旋耕机构、施肥机构、覆膜机构、运土压膜机构和播种机构组合在一起,减少了作业周期,提高了播种效率,保证了土壤的保湿保肥效果。

Rotary tillage, fertilizer application, film mulching, earth moving film pressing and hill drop sow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rotary tillage, fertilizing, film mulching, earth moving pressing film and hill drop sowing machine. It includes main frame, rotary tillage mechanism, fertilizer application mechanism, film covering mechanism, soil transport and film pressing mechanism and seeding mechanism; rotary tillage mechanism, fertilizer application mechanism, film covering mechanism, soil transport and film pressing mechanism and seeding mechanism are all on the main frame; rotary tillage mechanism, fertilizer application mechanism, film covering mechanism and seeding mechanism are arranged in turn; soil transport and film pressing mechanism includes the first one; Rotary shaft, second rotating shaft, soil-guiding cylinder and conveyor belt;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is on one side of the rotary tillage mechanism; the second rotating shaft is above the Film-covering mechanism; the conveyor belt is on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and the second rotating shaft; the conveyor belt has several soil-conveying baffles; the one side of the seeding mechanism of the soil-guiding cylinder is under the second rotating shaft. The utility model combines rotary tillage mechanism, fertilizer application mechanism, film covering mechanism, soil transport and film pressing mechanism and seeding mechanism, reduces operation cycle, improves seeding efficiency, and ensures the effect of soil moisture and fertilizer conserv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耕、施肥、覆膜、运土压膜、穴播一体机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旋耕、施肥、覆膜、运土压膜、穴播一体机。
技术介绍
旱作农业区由于降江水量少,降水时间分布与作物特别是夏粮的生长期错位,在农作物出苗、拔节、灌浆的关键阶段往往是最干旱的时期,有限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导致作物产量低而不稳,成为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在旱作农业区进行农作物种植时,需要对地面进行旋耕施肥后,进行覆膜保湿保肥后,对膜卷使用土壤压住,最后再进行穴播,以达到最终的对种子保湿保肥的效果,减少干旱的影响。而现有技术中,所有的操作均需要单独进行,即先使用旋耕机进行旋耕,之后通过施肥机械进行施肥,然后使用覆膜机进行覆膜后,人工压土,最后才是用播种机进行播种,也就是说,需要多道工序,进行多次作业才能完成农作物的播种作业,过程较长,且较为繁琐。而如何在播种的过程中,既能够实现穴播,又能够保证土壤的保湿保肥效果,是现有技术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耕、施肥、覆膜、运土压膜、穴播一体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旋耕、施肥、覆膜、运土压膜、穴播一体机,包括主架、旋耕机构、施肥机构、覆膜机构、运土压膜机构和播种机构;所述旋耕机构、所述施肥机构、所述覆膜机构、所述运土压膜机构和所述播种机构均设置在所述主架上;所述旋耕机构、所述施肥机构、所述覆膜机构和所述播种机构依次设置;所述运土压膜机构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导土筒和输送带;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所述覆膜机构靠近所述旋耕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二转轴设置在所述覆膜机构的上方;所述输送带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输送带上设置有多块运土挡板,能够将土从下方输送到上方;所述导土筒设置在所述覆膜机构靠近所述播种机构的一侧,且所述导土筒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的下方,能够接收所述输送带上传输过来的土并通过所述导土筒的另一端排出。进一步的,所述覆膜机构包括覆膜轴和覆膜筒;所述覆膜轴转动设置在所述主架上,能够通过转动将设置在所述覆膜轴上的卷膜释放;所述覆膜筒与所述主架固定连接,且套设在所述覆膜轴上,能够保护设置在所述覆膜轴上的卷膜;所述覆膜筒的下方设置有出膜口,能使卷膜从所述出膜口中输出。进一步的,所述覆膜轴的一端与所述主架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播种机构包括上种箱、排种管、播种轴、下种箱和排种机构;所述上种箱固定设置在所述主架上;所述上种箱包括储种腔和排种腔;所述播种轴转动设置在所述主架上,且设置在所述储种腔和所述排种腔之间;所述播种轴上设置有种槽,能够通过所述种槽将所述储种腔内的种子带入到所述排种腔内;所述种管的一端与所述排种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下种箱连通;所述下种箱转动设置在所述主架上;所述排种机构设置在所述下种箱上,且多个排种机构沿所述下种箱的轴线均匀分布,能够将所述下种箱内的种子均匀排出。进一步的,所述下种箱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覆盖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设置在主架上;所述盖板上设置有进种孔;所述排种管通过所述进种孔与所述下种箱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多根定位条;多根所述定位条设置在所述主架的同一侧。进一步的,所述排种机构包括排种槽、排种挡板和复位装置;所述下种箱的侧壁上设置有排种口;所述排种槽的一端与所述排种口连通,另一端通过排种挡板进行封堵,能够避免下种箱内的种子排出;所述排种挡板转动设置在所述下种箱的侧壁上,能够通过转动打开或关闭所述排种槽;所述复位装置设置在所述排种挡板远离所述排种槽的一侧,能够给所述排种挡板始终封堵所述排种槽的力。进一步的,所述复位装置为压簧。进一步的,所述储种腔与所述播种轴之间设置有挡刷;所述挡刷固定设置在所述储种腔上,且与所述播种轴相抵,能够阻挡没有进入到所述种槽内的种子进入排种腔。进一步的,所述运土挡板与所述输送带垂直设置。本技术提供的旋耕、施肥、覆膜、运土压膜、穴播一体机,将旋耕机构、施肥机构、覆膜机构、运土压膜机构和播种机构组合在一起,并通过运土覆膜机构实现压膜效果,进而减少了作业周期,提高了播种效率,也同时减少了在覆膜的地面上进行反复作业而对覆膜造成的破坏,保证了土壤的保湿保肥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旋耕、施肥、覆膜、运土压膜、穴播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旋耕、施肥、覆膜、运土压膜、穴播一体机的播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旋耕、施肥、覆膜、运土压膜、穴播一体机的播种机构的下种箱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旋耕、施肥、覆膜、运土压膜、穴播一体机的播种机构的上种箱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旋耕、施肥、覆膜、运土压膜、穴播一体机的运土覆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旋耕、施肥、覆膜、运土压膜、穴播一体机的运土覆膜机构的导土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的A向视图。附图标记:1:主架;2:播种机构;2-1:下种箱;2-2:盖板;2-3:复位装置;2-4:排种挡板;2-5:排种槽;2-6:进种孔;2-7:定位条;2-8:储种腔;2-9:种槽;2-10:播种轴;2-11:排种腔;2-12:排种管;2-13:上种箱;2-14:驱动齿轮;3:运土压膜机构;3-1:第一转轴;3-2:输送带;3-3:运土挡板;3-4:导土筒;3-5:底板;3-6:侧板;3-7:导向板;3-8:固定板;3-9:定位孔;3-10:顶板;3-11:导土通道;4:覆膜机构;4-1:覆膜筒;4-2:覆膜轴;5:施肥机构;6:旋耕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附图1-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旋耕、施肥、覆膜、运土压膜、穴播一体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耕、施肥、覆膜、运土压膜、穴播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架、旋耕机构、施肥机构、覆膜机构、运土压膜机构和播种机构;所述旋耕机构、所述施肥机构、所述覆膜机构、所述运土压膜机构和所述播种机构均设置在所述主架上;所述旋耕机构、所述施肥机构、所述覆膜机构和所述播种机构依次设置;所述运土压膜机构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导土筒和输送带;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所述覆膜机构靠近所述旋耕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二转轴设置在所述覆膜机构的上方;所述输送带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输送带上设置有多块运土挡板,能够将土从下方输送到上方;所述导土筒设置在所述覆膜机构靠近所述播种机构的一侧,且所述导土筒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的下方,能够接收所述输送带上传输过来的土并通过所述导土筒的另一端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耕、施肥、覆膜、运土压膜、穴播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架、旋耕机构、施肥机构、覆膜机构、运土压膜机构和播种机构;所述旋耕机构、所述施肥机构、所述覆膜机构、所述运土压膜机构和所述播种机构均设置在所述主架上;所述旋耕机构、所述施肥机构、所述覆膜机构和所述播种机构依次设置;所述运土压膜机构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导土筒和输送带;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所述覆膜机构靠近所述旋耕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二转轴设置在所述覆膜机构的上方;所述输送带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输送带上设置有多块运土挡板,能够将土从下方输送到上方;所述导土筒设置在所述覆膜机构靠近所述播种机构的一侧,且所述导土筒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的下方,能够接收所述输送带上传输过来的土并通过所述导土筒的另一端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耕、施肥、覆膜、运土压膜、穴播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机构包括覆膜轴和覆膜筒;所述覆膜轴转动设置在所述主架上,能够通过转动将设置在所述覆膜轴上的卷膜释放;所述覆膜筒与所述主架固定连接,且套设在所述覆膜轴上,能够保护设置在所述覆膜轴上的卷膜;所述覆膜筒的下方设置有出膜口,能使卷膜从所述出膜口中输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耕、施肥、覆膜、运土压膜、穴播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轴的一端与所述主架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耕、施肥、覆膜、运土压膜、穴播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机构包括上种箱、排种管、播种轴、下种箱和排种机构;所述上种箱固定设置在所述主架上;所述上种箱包括储种腔和排种腔;所述播种轴转动设置在所述主架上,且设置在所述储种腔和所述排种腔之间;所述播种轴上设置有种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林敬志豪冯西博王忠红张毅侯维海张银乐
申请(专利权)人:西藏农牧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西藏,5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