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大豆蚜虫的生物药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29192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2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治大豆蚜虫的生物药剂,通过以下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大蒜素0.1‑0.15份,柠檬酸铜0.08‑0.1份,金盏菊18‑20份,麒麟草12‑14份,小球藻20‑22份,三乙醇胺0.12‑0.14份,甘油3‑4份,醋酸0.2‑0.4份。还公开了一种防治大豆蚜虫的生物药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生物药剂,使用后能够迅速扩散,形成整体的雾杀群,能够保持长时间的高湿度,防治效果好。能够有效的使叶片恢复健康状态,减少病菌的传播,提高大豆产量,对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Biological agent for controlling soybean aphid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biological agent for controlling soybean aphids, which is prepared from allicin 0.1 0.15, copper citrate 0.08 0.1, Calendula 18 20, Eucalyptus 12 14, Chlorella 20 22, triethanolamine 0.12 0.14, glycerin 3 4, acetic acid 0.2 0.4 by weight. A method for preparing a biological agent for controlling soybean aphids is also disclosed. The biological agent prepared by the invention can quickly diffuse after use, form a whole fog killing group, maintain high humidity for a long time, and has goo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ffect. It can effectively restore leaf health, reduce the spread of pathogens and improve soybean yield,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agriculture and ecological agricul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大豆蚜虫的生物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
,具体涉及一种防治大豆蚜虫的生物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大豆蚜虫是大豆的重要害虫,以成虫和若虫集中于植株项叶、嫩叶和嫩茎上刺吸汁液,严重时补满茎叶,亦可危害嫰荚。受害叶片卷曲皱缩,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分支及结荚减少,豆粒干粒重降低,苗期发生时可致整株死亡。大豆蚜虫又是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常造成混合侵染。现有技术中,防治大豆蚜虫多采用伏杀磷、乐果乳油等进行控制,易产生抗药性,且大豆中易造成农药的残留。现有的生物杀虫剂,往往仅针对杀虫,而对于大豆后续的恢复则效果甚微,产量提高率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大豆蚜虫的生物药剂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生物药剂,使用后能够迅速扩散,形成整体的雾杀群,能够保持长时间的高湿度,防治效果好。能够有效的使叶片恢复健康状态,减少病菌的传播,提高大豆产量,对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具有重要意义。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治大豆蚜虫的生物药剂,通过以下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大蒜素0.1-0.15份,柠檬酸铜0.08-0.1份,金盏菊18-20份,麒麟草1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治大豆蚜虫的生物药剂,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大蒜素0.1‑0.15份,柠檬酸铜0.08‑0.1份,金盏菊18‑20份,麒麟草12‑14份,小球藻20‑22份,三乙醇胺0.12‑0.14份,甘油3‑4份,醋酸0.2‑0.4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大豆蚜虫的生物药剂,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大蒜素0.1-0.15份,柠檬酸铜0.08-0.1份,金盏菊18-20份,麒麟草12-14份,小球藻20-22份,三乙醇胺0.12-0.14份,甘油3-4份,醋酸0.2-0.4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大豆蚜虫的生物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金盏菊、麒麟草及小球藻的重量份均为干重。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任一项所述的防治大豆蚜虫的生物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小球藻中加入三乙醇胺、水、甘油,混合均匀后进行研磨,然后升温至40-45℃,保温搅拌,挤压过滤冷却至室温得滤液Ⅰ;(2)在金盏菊、麒麟草中加入30-35℃水,静置50s后捞出,置于-15℃下保存30min,取出后第二次加入水、醋酸,然后小火加热后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日戴海英徐冉张礼凤王彩洁李伟张彦威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